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2课时 产业转移 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产业迁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D 2.B
解析 该题组以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内地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第1题,最好用排除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并不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故A、B项错误。会促进迁入地城市化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有的会产生工业污染,所以D项正确。第2题,产业转移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要从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角度分析。
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
A.环境与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资源丰富
D.土地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
答案 D
解析 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是因为粤北山区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廉价。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5.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答案 4.A 5.B
资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资源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9题。
材料一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材料二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
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 2005年
2001年 2005年 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 一、二、三产业比例 人均GDP(元)
长三角 1 381 5 024 41.3% 4∶55∶41 40 612
珠三角 1 684 4 107 17.9% 3∶51∶46 41 990
6.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 ②国家给予各区域的对外开放政策 ③原有的社会经济及科学文化基础 ④区域所拥有的气候条件与矿产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建立产业转移园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
①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②节约土地,产生集聚效益 ③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④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政策领先优势明显下降 ②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③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 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长三角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已经启动,广东省也正在加快出省高速铁路通道建设。其意义是( )
①缓解用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 ②获得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 ④改善经济区位,发展外向型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6.D 7.B 8.C 9.B
解析 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社会经济基础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于国家的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与广东省其他地区区域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D选项正确。第7题,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建立产业转移园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接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这些地区工业化步伐,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B选项正确。第8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加上南岭的阻隔,经济腹地较小,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如长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减缓。其他选项中的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上述两地区都存在。C选项正确。第9题,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就是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促进地区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B选项正确。
10.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其利弊分析正确的是( )
①对东部地区而言能缓解“民工荒” ②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将丧失 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④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链不成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缓解东部地区的“民工荒”,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不成熟,对产业迁移不利。
11.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材料二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______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____________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答案 (1)劳动密集 加工 销售
(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措施: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4)布局特点: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在地理空间上集聚(以集群方式布局)。
形成原因:可以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协作与技术创新。
解析 图示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茂名、韶关、梅州等地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态工业。粤北山区具有地价较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优势,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内部交易成本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生产的布局特点可以根据“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布局模式图”分析得出,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在地理上集聚,便于及时交货、减少运费,也便于技术协作与技术创新。
【巧学速记】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如下表所示: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生产与制造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我国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主要形式最容易出考题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热点问题,也是常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