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21 05:4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学习目标
1 说出人体通过感觉器官--眼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
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知道保护眼睛的基本常识。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重点
3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难点
学生自主学习(预习)要求
主 备 内 容 副 备 批 注
1.眼球由哪些结构组成及各主要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 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3.近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预防?
教学过程
主 备 内 容 副 备 批 注
(一)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观察课本P79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完成自主学习1。
(2)观察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3)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4)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5)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6)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7)请大家阅读课本P81内容,结合图4-50,分析近视的成因。
3、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学生结合课本解决这一疑难。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4、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本图4-51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学生熟记“三要”、“四不要”,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3)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达标测评
主 备 内 容 副 备 批 注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C、凸透镜 D、凹面镜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