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生殖系统、消化体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四、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六、课前准备
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眼球模型、眼球结构与功能视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PPT展示图片)
提出人体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种感知来感受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其中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是视觉。
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使本节课一开始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以此为基础提出本节教学内容:眼和视觉
自主学习(5分钟) 让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一边阅读一边要求学生思考:1.记忆眼球的基本结构
2.思考眼球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3.思考视觉是怎样形成的?总结视觉形成的过程。
巡视、指导,参与讨论,点拨引导
遵循“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能够独立发现的,尽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原则进行指导
自学成果展示
PPT展示
1、我们能看到: 觉;闻到: 觉;尝到: 觉;
手指感觉到: 觉;听到: 觉。
所以眼、鼻、舌、皮肤、耳等属于人体的 ,
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
2、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
来自 觉。
3、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
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 的
折射,最终落在 上,形成一个物像。
人由光的地方到暗的地方,瞳孔会变
眼球的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归纳书上知识点,提出小组内提出的疑问,其余组进行补充。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主学习,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培养合作精神,符合新课程的新理念。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获得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知识讲解
结合PPT以及眼球的结构模型,向学生讲解眼球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总结出
1、瞳孔的大小由虹膜调节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暗,瞳孔放大
2、晶状体的曲度由睫状体调节看近物,曲度变大看远物,曲度变小
提出问题
观察图Ⅳ-46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图片,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3、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
中国人实际上是棕色的虹膜。
思考并认真听讲
学生讨论,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
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绿眼、灰眼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分工合 作的能了,和归纳总结 的能力 掌握眼球的 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 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辨别能力
播放视觉形成过程的flash 让学生思考:
1、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能形成视觉了吗?
请同学们试着写出视觉形成的全过程
思考: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可能是哪部分
发生了病变?
通过flash试着描述视觉形 成的过程。
回答:不能。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物像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人才能产生视觉。
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得出结论
总结出视觉形成的条件:1、眼球的结构完好
2、视神经无损伤
3、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正常 flash短片声图并茂,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勤于思考的能力
视频播放: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形成过程
观看视频并思考 通过视频总结本节的内容,简单直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练一练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4、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结: 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思考并回答 为下节课近视及预防,耳和听觉做好准备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课时 眼和视觉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外膜 角膜
巩膜
眼球壁 虹膜
中膜
眼球 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能接受光线的刺激,是视觉感受器。
内容物: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有折射)
视觉的形成过程
物体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大脑视觉中枢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生活经验为开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探究与合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本次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如课堂纪律的维持,对整个课堂的正确把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