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主题。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文辞精练,押韵,
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
不足十字,与
格言颇为相似。
题目解说:
(1)矫正字音,读准课文。
(2)找出文中的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听读课文
(1)疏解字词义,疏通文意。
(2)理解通读课文,读出节奏。
再读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名
这
只
品德高尚
长到,爬上
映入
博学的人
没有学问的人
弹奏
佛经
奏乐的声音
官府文书
使身体劳累
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释红色的词语:
不加装饰的琴
灵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思考:
陋室,陋在哪里?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
品读课文:
思考:
可是作者在结尾却借孔子的话来议论:“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作者围绕陋室写了哪些内容?)
品读课文:
《论语》子罕篇
第十四: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走进陋室:
1.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环境幽雅)
2.
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友人博学)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情趣:(情志高尚)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总之,
作者分别从居室环境(室中景),交往之人(室中人),日常生活(室中事)三个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3.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远大抱负
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陋室
物
志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随堂检测: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讨论探究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贫穷和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不论是居于陋室还是身处豪宅,最重要的是居住的人能有“德馨”。
教师寄语
你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
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
只要你有高尚的情操
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你就能够拥有充实而闪亮的人生!
布置作业:
1、默写这篇短文
2、由刘禹锡这篇课文我们会想到很多,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对待这种优越的条件呢?请同学们打开思想的大门,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