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回顾知识
阿长与《山海经》
——
鲁
迅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文学常识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面对现状,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儿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他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胸脯(
)
疮疤(
)
诘问(
)
哀悼(
)
脐
书斋(
)
霹雳(
)
粗拙(
)
守寡(
)
pú
chuāng
bā
qí
jié
dào
zhāi
pī
lì
zhuō
guǎ
文采斐然(
)
妄自菲薄(
)
土匪(
)
fěi
fěi
fěi
搁(
)
掷(
)
脐(
)
憎恶(
)
菩萨(
)
竹竿(
)
烦琐(
)
土匪(
)
辫子(
)
gē
zhì
qí
zēng
wù
pú
gān
suǒ
fěi
biàn
字词积累
成语积累
【情有可原】
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原谅的地方。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面如土色】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毫不相干】
指跟某个事物没有丝毫联系。
文章文章围绕了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如何划分层次?
一(1-2):
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
二(3-18):
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止。
三(19-31):
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
整体感知
姓名
性别
身形
职业
文化程度
年龄
阿长(什么姑娘)
女
黄胖而矮
保姆
低
中年
默读第1~2段,请你为阿长设计一份“个人简介”
精读探究
7、买《山海经》给“我”
略写
贬
详写--
褒
不好的习惯
1、(称呼的由来)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5、讲
“长毛”的故事
6、(“谋害”隐鼠)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哪些略写,哪些详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中心的需要,欲扬先抑
2、同学们,你能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的语句吗?
抑
不大佩服
买来《山海经》
深切怀念与祝福
不耐烦
新的敬意
空前敬意
憎恶
扬
情感变化
分析人物形象
1.从“她生得黄胖而矮”这句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文中“长妈妈”的睡相可以反映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3.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阿长买来《山海经》简要加以说明。
4.综合文中所写事件,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者对阿长的刻画采用了什么手法?
1、从“她生得黄胖而矮”这句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外貌描写,从“黄”这个字上可看出其生活状况不好;“胖、矮”准确、精练地写出了长妈妈丑陋的体态特征。
成果展示
2.晚上,“长妈妈”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作品中“长妈妈”的睡相可以反映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对阿长睡姿的描写主要通过动词“伸”“摆”“挤”和特写“大”来完成的,“阿长”的睡相似大侠。反映出她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从侧面衬托阿长对我的关爱。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她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3、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阿长买了《山海经》简要加以说明。
4.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给“我”买来《山海经》时,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从这里,你可以读出与阿长有关的哪些信息?
在这一处语言、外貌、动作描写中,我不仅看到一个衣着朴素、满脸笑容的劳动妇女的外貌,而且听到她那亲切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她为孩子办成一件事后内心的无比喜悦。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恰如其分地点明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说明阿长是个“文盲”,却买来了“我”心爱的书,实在出人意料。也暗示了她买此书定是费尽周折,体现了她对“我”的爱。
热爱、关心孩子
为“我”买《山海经》
无知、淳朴
讲“长毛”的故事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的规矩
粗俗、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的睡相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的毛病
事
件
性
格
5、从这些事件中,你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长人物形象
抒情。抒发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
把握情感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
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结尾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言理解
1、“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二者指代的对象及感彩不同
(1)“我”认为长妈妈可以抵挡敌人的炮火,所以认为她有神力。语含荒诞含调侃的意味。
(2)帮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的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2.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本文的题目《阿长与<山海经>》有何好处?
①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②“阿长”式俗人俗称,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山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
③全文近半部分内容为涉及《山海经》,引发读者更大好奇。
题目的作用
④总领全文。
主旨
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身上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有爱心、真诚、善良,也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残留——粗野、庸俗、愚昧。文章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长妈妈
“我”
青年守寡、人胖、睡相不好
对“我”管得很严,说“我”顽皮
动不动就告诉母亲
常喜欢切切察察
讨厌
讲“长毛”的故事
敬佩
谋害“我”的隐鼠
憎恶
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
歌颂
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
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
怀念感激
欲扬先抑
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谈一谈你的想法和感受。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