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学专题检测【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学专题检测【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0 08: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学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下列图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2.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当入射光线由①到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增大
? B.?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 C.?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
D.?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 B.?若要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光屏和蜡烛要适当向左移
C.?若只将凸透镜适当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 D.?若只将蜡烛适当的向左移动,光屏上还会承接到清晰的像
4.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在其右侧边沿的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向下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
?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5.如图所示,将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合适的位置,屏上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不 动,使屏往凸透镜的方向靠近一点,像就会变模糊。那么,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哪种眼镜,有可能使屏上的像重新变清晰(??? )
?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太阳镜? D.?潜水镜
6.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光向日金鳞开”说明光在铠甲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C.?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 D.?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较亮的地方是水面
7.从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中,在右侧找出对应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直线传播
?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
? C.?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光的反射
?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光的色散
8.“平静的湖边,倒影可见“这一现象遵循光的什么传播规律(???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镜面反射? C.?光的漫反射 ? D.?光的折射
9.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 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荡,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美丽场景。关于此诗句所描述的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 A.?清澈的水底看上去要比实际位置更深
? B.?若雄鹰离水面的距离为1km,其像离雄鹰的距离也为1km
? C.?在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11.某同学用智能手机(其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想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现在从屏幕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 A.?把手机向上举高 B.?向后退几步离树远一点
? C.?向前走几步离树近一点? D.?向地面蹲下
12.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成(??? )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左侧是空气
? B.?折射角为60°,界面左侧是空气
?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玻璃
? D.?折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玻璃
14.疫情期间,王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黑板上的文字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 B.?老师和黑板应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
?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5.如图所示玻璃缸底部C处有一个雨花石(C点未画出),人眼在A点看到雨花石在B点,要使从A点射出的一束激光照到缸底石上,激光应射向(??? )
A.?B点 B.?B点右方 C.?B点上方? D.?B点下方
16.我国将在2025年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 A.?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B.?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 C.?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 D.?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17.菜市场,有些卖肉的商贩在肉的上方点一盏红灯,发出红光,这些灯“有些特别”,光源内部是由一个个红、白小圆点组成的圆圈。点这些灯目的是(??? )
? A.?醒目,引人注意
? B.?杀菌消毒
? C.?防止蚊虫叮咬
D.?使肉看起来新鲜
18.某同学利用水透镜(注射器和弹性膜制成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所示情况下,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所示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 B.?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注入水后,凸透镜的焦距会变
C.?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向水透镜中注水,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 D.?向水透镜中注水,观察成像特点的变化,可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
19.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 B.?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 C.?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20.显微镜由物镜与目镜组成,其作用分别类似于(??? )
? A.?照相机和放大镜 B.?投影机和放大镜
? C.?照相机和投影机? D.?投影机和照相机
21.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A和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 B.?车身的外表很亮,因为车身是光源
C.?由照片A、B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行驶
? D.?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22.关于人的眼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 B.?如果一束平行光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近视眼
? C.?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焦距合适的、由凸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 D.?爷爷是远视眼,当爷爷戴上眼镜时,张丽通过镜片看到爷爷的“眼睛”是通过镜片形成正立、 放大的实像
23.如图所示的是投影仪的结构及原理示意图。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
D.?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需要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24.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0°
B.?如果入射角是45°,折射角是30°,则反射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为75°
? C.?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一侧
? D.?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会变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
25.?(2分)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 (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一个透镜对光线起的作用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透镜的图是__________(选填“a”、“b”、“c”、“d”),它对光线起__________作用。
26.?(6分)物理在实际生活和各生产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1)噪声监测是环保部门监测项目之一,街头的噪声检测仪是用于监测噪声的__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若一辆大货车驶向检测仪,其数值会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如图1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选填“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3)如图2所示为无线投影仪,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__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__________,使全家人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
27.?(3分)如图所示为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__________而产生的,钟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相同/不同)。
28.?(4分)在“探究视力的缺陷”实验中,小华的探究步骤如下:①她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好后;②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图示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③拿掉近 视眼镜,将光屏向__________(靠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直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
(1)在本实验中小华用__________来模拟人眼的晶状体,用__________模拟人眼的视网膜。
(2)实验中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
29.?(2分)在学校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最后冠军成绩是11.50s,则冠军的成绩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准确成绩应该是__________s。(保留两位小数,声速为340m/s)
30.?(2分)如图是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图,在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烟雾的作用是__________,这个探究过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
31.?(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了,他看到的是硬币__________(选 填“实”或“虚”)像,其位置在真实硬币 __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32.?(3分)小致看向长春南湖平静的水面,看到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像;若南湖水深3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m。
33.?(3分)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 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家用焦距为 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10cm。(选填“>”、“=”或“<”)
34.?(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纸板中部 的小孔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形 (选填“圆”“三角”或“其他”)。如果保持光源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纸板靠近光屏,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1分)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 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在月球上__________(选 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4分)
36.?(2分)根据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37.?(2分)如图是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光路图,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8.?(2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反射光线的位置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39.?(4分)在图中,F1为凸透镜焦点,F2为凹透镜焦点。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再由凹透镜射出的完整光路。
40.?(4分)如图中实线是人眼看到A点的光的路径,请在图中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和作图画出平面镜应摆放的位置(标注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4分)
41.?(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一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 中央,应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二所示的位置,移动 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 (选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 “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3)如图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2.?(1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P、 Q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1)如图甲,纸板与平面镜应保持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P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Q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Q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Q上___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内,在纸板Q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2)如图乙,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P、Q整体倾斜,让光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Q上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束;
(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______(填 “能”或“不能”)得到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2分)小红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以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
(1)在实验时,应先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材处于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 的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若将发光二极管和光屏颠倒位置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地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B 2.D 3.C 4.C 5.B 6.A 7.A 8.B 9.D 10.C
11.B 12.C 13.A 14.C 15.A 16.B 17.D 18.C 19.D 20.B
21.C 22.A 23.D 24.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
25.?(2分)c;会聚。
26.?(6分)(1)响度;变大;(2)固体;气体;(3)绿;漫反射。
27.?(3分)振动;空气;相同。
28.?(4分)靠近;(2)凸透镜;光屏;(2)确定视网膜的位置。
29.?(2分)偏大;11.79s。
30.?(2分)显示光路,便于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
31.?(2分)虚;上方。
32.?(3分)反射;虚;大于。
33.?(3分)正立;放大;<。
34.?(2分)圆;变小。
35.?(1分)能量;不能。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4分)
36.?(2分)
37.?(2分)
38.?(2分)
39.?(4分)
40.?(4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4分)
41.?(8分)(1)下;(2)缩小;照相机;(3)远离。
42.?(14分)(1)垂直;不能;在同一平面;不变;(2)没有;(3)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43.?(12分)(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投影仪;(3)虚;(4)B;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