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11:0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鲁迅先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叼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通过萧红的作品来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其代表作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写作背景】
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萧红也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为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鲁迅去世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
当鲁迅刚去世时,萧红写不出回忆鲁迅的文字,不是文章难写,而是情绪方面难以处理。1938年,萧红情绪的波澜稍有平息,便写出了两篇回忆鲁迅的文章。1939年10月,萧红在重庆完成了两万四千字的长篇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作为她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的一片心意。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请你概括,并说说这些事情分别
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
明确:
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在鲁迅加做客(详写):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和热情。
鲁迅先生开玩笑: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
梅雨季的一个晴天: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先生对光明的向往。
鲁迅先生帮助青年:写出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严格要求。
鲁迅先生的原稿:写出了鲁迅先生的随和。
许先生的笑:写出了徐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帮助。
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鲁迅先生带个: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热情。
吃鱼丸: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鲁迅先生包书: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细心和细致。
鲁迅先生坚持工作:表现鲁迅先生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3.文中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连缀这些材料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总体印象: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线索:作者对鲁迅的情感(热爱、景仰、怀念)。
(二)问题探究
1.文章以笑开头有何作用?
明确: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白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里,他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一位慈爱的长者,一个普通的可亲可爱的老头,从而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2.作者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鲁迅。
3.“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说明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的人格魅力。海婴年幼,蹦蹦跳跳是天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4.写海婴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先生对孩子的慈爱。
5.文中提到先生对青年人字迹潦草“深恶痛绝”,为什么还是戴上眼镜一一展读?
明确:说明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人要求严格,但也因责任心强仍能宽容地对待青年人,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
6.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②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③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④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7.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她的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坚强。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也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作特点】
1.真挚感情渗透全文。
作者不做作,不矫饰,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一颗坦诚纯洁美好的赤子之心去感受,写出了生活中原汁原味、本色本真的鲁迅,展现了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无私诚挚、宽厚慈爱的长者风范,字里行间渗透了真挚、深厚的情感。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作者没有从鲁迅的思想、作品、影响等方面回忆鲁迅,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纯洁率真描写了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展现了一个富有人情味、亲切动人的鲁迅形象。文中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鲁迅明朗的笑、轻捷的步伐、品评作者的衣着、在椅子上看书就算休息了等,虽然写得都是平常小事,却以小见大,微中传神,情真意切,兴味无穷。
3.语言朴素、充满韵味。
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凝练,文字朴素浅显却充满韵味,让读者明显感受到鲁迅别致动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作者深沉悠远的哀思怀念。如写鲁迅深夜工作时,几乎全是口语白描,却极富表现力。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有景有物,有静有动,形象鲜明而富有立体感;那绿色的台灯、灰黑色的背影、明亮亮的夹竹桃、写好的文章和站在小瓷龟上的毛笔,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在晨光中沉沉睡去的鲁迅先生,让读者肃然起敬。作者就是用这朴素的文笔,再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鲁迅形象。
【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材料组织详略得当。全文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会有所提升。
【课后作业】
整理文章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选择你身边最熟悉的人,写一篇表现亲情的文章。
预习《孙权劝学》。
【板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神情姿态: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饮食起居: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休闲娱乐: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日常琐事:严谨认真
可亲可敬
热爱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