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紫藤萝瀑布》导学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紫藤萝瀑布》导学任务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18: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紫藤萝瀑布》A课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学会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
2.寻找喜欢段落,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
3.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任务单:
任务一、自主学习
(一)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二)作者简介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生在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短篇小说代表作:《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等。本文选自《铁箫人语》。
(三) 初读课文,准确把握生字词。
初读课文,圈画课文中不认识或者是读不准的字词。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
给下列标红的字体注音
(1)迸溅 bèng jiàn(2)瀑布pù(3)伶仃líng dīng(4)沉淀 diàn(5)依傍bàng(6)伫立zhù(7)盘虬卧龙qiú(8)绽开 zhàn(9)忍俊不禁jīn(10)酒酿niàng (11)穗suì(12)仙露琼浆 qióng (13)铁箫人生xiāo
2、聆听视频朗读,给陌生字词标音并标出文章段序。
任务三 教师示范读《哭小弟》片段,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会。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 到逝世,真象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
我长小弟三岁。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他虽然小,可是在玩耍时,他常常当老师,照顾着小朋友,让大家坐好,他站着上课,那神色真是庄严。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他站在山泉边,端着一个大盆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在我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他高兴地叫道。
1982年10月28日上午七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自1974年沅君姑母逝世起,我家屡遭丧事,而这一次小弟的远去最是违反常规,令人难以接受!我还不得不把这消息告诉当时也在住院的老父,因为我无法回答他每天的第一句问话:"今天小弟怎么样?"我必须告诉他,这是我的责任。再没有弟弟可以依靠了,再不能指望他来分担我的责任了。
----宗璞《哭小弟》
任务四、跳读课文,有感情朗读。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在小组内比赛朗读。
朗读指导:(1)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2)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3)注意句子的重读部分(4)长句子的停顿要得当
小组推荐朗读比较出色的,在班内展示有关语段的朗读。
总结朗读技巧,以及朗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任务五、达标检测
任务六、问题反馈
17、紫藤萝瀑布 B课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明确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3.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二、任务单:
任务一、精彩导入
自古文人多情思,刘禹锡因暂居陋室而低吟《陋室铭》,触动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感慨!周敦颐因一塘荷花而高歌《爱莲说》,留下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深思!一树的紫藤萝,又能引发宗璞怎样的情思呢?就让我们追随宗璞的脚步,进入《紫藤萝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任务二、朗读展示,体会情感
任务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围绕“紫藤萝花”,作者写了哪些情节?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本文作者从花色、花形、花味三个方面描写藤罗花,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4)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感悟到了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6)主题思想
任务四、拓展延伸
花草树木,能够讨人喜欢的,除了它们本身的气质和神韵之外,更多的是他们寄寓了人的某种情感.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请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古诗文句。
任务五、达标检测
任务六、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