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导入新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生活又有哪些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2.知道宋元时期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知道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体会他们的风格特点。
4.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1)概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2)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3)开封的繁华
①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集市贸易的形式之一,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
②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③元宵节时,大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相关史事
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当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人们装扮成剧中的各类人物,做出不同的动作,结成队伍游街表演,称为队舞。
北宋夜市图
北宋
开封
南宋
临安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元宵节时,大相国寺的大殿前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相关史事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性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秀、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新课讲解
2.
丰富多彩的生活
(1)瓦子娱乐中心,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①出现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②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一个“瓦子”里可能有多个“勾栏”
③活动内容: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④发展: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表现
飞禽猫犬、珍禽奇兽
——整理自《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
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潘谷墨
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花样、袱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
——徐苹芳复原的北宋相国寺平面图
宠物市场
日用百货市场
文化市场
手工艺品市场
书籍、玩好、图画
书籍古玩市场
“诸军作乐”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545亩
——徐苹芳复原的北宋相国寺平面图
瓦子
瓦子
演出
勾栏
勾栏
娱乐兼营商业
勾栏中的表演项目
猴
戏
杂剧
蹴
鞠
说书
木偶戏
斗蟋蟀
新课讲解
(2)杂剧
①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②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③演出场所: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④发展阶段
形成时间
宋代
开始兴盛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流行全国
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看戏曲表演
吹
口
哨
舞蹈
吹
排
箫
吹笛子
击鼓
杂剧艺术: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5、传统节日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相关史事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服,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欢乐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旦)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清明节
登高
吃粽子(赛龙舟)
吃月饼(赏月)
祭拜祖先
放烟花
贴门神
连连看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过起了洋节日。你怎么看?
七言八语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阅读王安石《元日》,结合课文,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诗中隐含了哪些习俗?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想一想,宋朝除了春节外,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和节日的习俗?
春节
,有燃放炮竹、饮屠酥酒和换新桃符
榴花角黍(粽子)斗时新,
今日谁家酒不樽。
——南宋·戴复古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端午节
元宵节
拓展延伸
微
拓
展
两宋时期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1.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攻,以及宋辽,宋夏,宋金的议和,使得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的环境。
2.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中华文明。
3.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4.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贰
赏经典——品词曲史学
二、宋词和元曲
新课讲解
1.
宋词
(1)词的特点:①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②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2)词的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词的内容变化: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文学形式的比较
句子有长短,又叫长短句
依乐谱有一定格式——词牌
苏轼
北宋
①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②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①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②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辛弃疾
南宋
①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②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代表人物及概况
李清照
豪放派
婉约派
辛弃疾
词/曲人
生活时期
词/曲风
代表作
北宋
两宋
之交
南宋
豪放派
豪放派
婉约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声慢》
《一剪梅》
《醉花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苏
轼
李
清
照
辛
弃
疾
豪迈飘逸
委婉细腻
豪迈飘逸
关汉卿
富有表现力
《窦娥冤》
元朝
“元曲之首”
新课讲解
2.
元曲
(1)出现背景:元朝戏剧空前发达。
(2)组成: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3)特点: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4)发展:元代杂剧作家有200人左右,剧目600种左右,现存的有150多种。
(5)代表人物
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人物扫描
代表人及作品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宋元时期的经济在隋唐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两宋的局部统一和元朝的全国统一,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3.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4.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大量外来文化的传入,丰富和发展了宋元文化。
新课讲解
微
拓
展
新课讲解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
(1)体例:编年体通史巨著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史事
(2)字数和内容: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名称来历: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4)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史学双壁
拓展延伸
请你判断
这些人物是哪本书中的主角?为什么?
《资治通鉴》
《史记》
汉武帝
唐太宗
曹操
康熙
张骞
秦始皇
详
对
比
项目
《资治通鉴》
《史记》
不同点
体例
编年体
纪传体
特点
以时间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优点
易掌握时间顺序,便于理解史事前后之间的联系
便于理清个人的时间线,突出人物性格
缺点
对人物记述难以详尽、完善
无法兼顾时间顺序和史事前后之间的联系
作者
司马光
司马迁
成书时间
北宋
西汉
内容
战国到五代
黄帝到汉武帝
相同点
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比较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
一、宋元京都,盛世繁华
二、宋词元曲,万世流芳
三、史学巨著,鉴往知来
经济繁荣
城市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平民化
世俗化
大雅大俗
继承发展文化自信
变迁与延续
课堂小结
4
课堂检测
1.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用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答案】D
4
课堂检测
2.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词风豪迈飘逸;常把写景、
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答案】A
4
课堂检测
3.《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都城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长安“坊”中
B、长安“市”中
C、开封“瓦子”中
D、临安“夜市”中
【答案】C
4.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答案】C
5、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