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0黑龙江绥化中考)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近视
B.流行性感冒
C.水痘
D.肺结核
2.(2020独家原创试题)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中就曾发出警告:“如今全球最大的危险不是核战争,而是高度
传染的病毒。”下列疾病中,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是(
)
①流行性感冒
②“新冠肺炎”
③艾滋病
④“非典”
⑤肺结核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3.(2019海南海口十四中第一次月考)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4.(2018四川南充中考)在预防传染病时,针对传染病流行的环节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是
5.(2020江西中考)如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B.甲为传染源,乙为易感人群
C.切断丙能防止乙变成甲
D.保护乙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锻炼等
6.(2020北京中考改编)新冠疫情期间,每个人都需要注重防护,避免感染。下列措施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测量体温
B.酒精消毒
C.佩戴口罩
D.勤洗手
7.(2020山东聊城中考)5月下旬,聊城市初中学生全面复学。为预防新冠肺炎,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日常防控措
施;教室、宿舍和食堂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并要求学生勤洗手;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安排适量体育活
动,锻炼身体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风、消毒、勤洗手属于控制传染源
B.注射过流感疫苗的学生不会患新冠肺炎
C.安排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8.(2020云南昆明中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表明,全球癌症患者中,归因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达220
万。下列行为中易导致“病从口入”的是(
)
A.使用公筷
B.餐具消毒
C.自带水杯
D.聚餐聊天
9.(2020山西临汾襄汾第二次月考)对于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受到感染就马上发病
B.发病时病原体不再传播
C.发病初期,病原体数较少
D.发病前就具有传染性
10.(2018贵州黔东南施秉三中月考)当人体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使人(
)
A.产生肿瘤
B.患某种遗传病
C.患流行性传染病
D.以上都可能
11.(2019吉林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五校期中联考)图中表示控制传染源的是(
)
12.(2018山东德州六校联考)人被蚊虫叮咬后,常常在痛痒处抹一点唾液,这是因为唾液具有(
)
A.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B.自然免疫的作用
C.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D.人工免疫的作用
13.(2019山东济南钢城五模)2012年初,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据调查,感
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打过针。由此推断(
)
A.带病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染源
B.丙肝和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
C.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
D.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14.(2020山东菏泽中考)2020年5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隔离病房里,住着65岁的新冠肺炎
(感染新冠病毒所致)患者——崔安(化名),他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4天,其恢复状态令所有人惊喜和欣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隔离病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
D.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15.(2020广东佛山顺德中考)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
识。以下哪种行为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
)
A.输血时使用了含有HIV的血液
B.与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握手等一般的接触
C.与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共用注射器
D.与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16.(2020独家原创试题)2020年7月23日凌晨4点07分,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发生了6.6级地震,震源深度
10千米。俗话说“大灾过后必有大疫”,为预防疫情发生,卫生部门在第一时间组织医务人员奔赴灾区,
救灾过程中,以下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对室内进行定期消毒
B.对霍乱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C.要求灾区所有人员加强体育锻炼
D.医务人员与灾区人民都佩戴口罩
17.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年产能超过10亿剂次,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全
部计划免疫疫苗的国家之一。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数量更多的抗体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18.(2020四川成都实验一中模拟)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菌
C.接种乙肝疫苗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19.(2020湖北恩施盛家坝中学月考)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
)
①泪液
②尿液
③血浆
④胃酸
⑤汗液
⑥唾液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⑥
20.上海一企业爆炸引起火灾蔓延至另一企业,事故造成员工孔某烧伤,经120救护车送市第七人民医院救
治,诊断为大面积烧伤,暂无生命危险。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
主要是因为(
)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21.(2019吉林德惠三中月考)下列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地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2019内蒙古包头中考)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的是(
)
A.体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毒失活
B.青霉素能杀死侵入人体的某些细菌
C.人体内衰老的细胞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
D.移植的异体器官被人体排斥
23.艾滋病病毒能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患者死亡率极高。目前对于艾滋病
应以________为主(
)
A.预防
B.设立隔离区
C.特效药治疗
D.注射免疫针
24.(2019广东东莞爱华学校期中)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
)
A.婴幼儿注射百白破三针
B.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C.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
D.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25.(2020北京结业模拟)香港大学研制成功一种新型艾滋病病毒抗体,通过在小鼠体内实验,发现该抗体能够
有效作用于测试的124种艾滋病病毒毒株。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其结构与小鼠细胞相同
B.抗体是一种特殊物质,能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C.与艾滋病病人一起工作、学习,也会被传染患病
D.在小鼠体内实验成功后可直接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某国发生了一场传染病,是由R病毒引起的,为了了解不同环境条件对R病毒存活时间的影响,该国某病毒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面是部分实验,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实验装置
喷洒同样多的病毒培养液在下列物体上
温度
湿度
R病毒存活时间
1
自来水
低温5~10℃
120小时
2
自来水
常温20~30℃
48小时
3
自来水
高温60~100℃
<5分钟
4
空气
10~15℃
20~30%
1小时
5
空气
10~15℃
40~50%
5小时
6
木质表面
10~15℃
40~50%
48小时
7
不锈钢表面
24小时
8
在以上各种环境下喷洒浓度为75%的酒精
<5分钟
⑴1、2、3号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科学家想要用它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4号和5号实验结果对照,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6号和7号装置可进行对照,用来证明R病毒在不同物质表面存活时间不同,那么,7号装置所处的温度应该是__________,湿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得知,__________和__________能快速有效地杀灭R病毒。
⑸做该实验时,针对每组装置,研究员都做了多个相同的装置用于同时实验,相当于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本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为人体缺少对2019-nCoV的免疫力,所以引起新冠肺炎的流行。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面对疫情,我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资料二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
,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对肺结核诊治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费的痰涂片、胸片检查,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品等。
⑴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⑵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______和吞噬细胞来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____________免疫。
⑶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⑷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你采取了哪些科学有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合理措施即可)
28.(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被称为“世纪癌症”。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
⑴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都是艾滋病的______。
⑵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______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⑶“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的是______。
A.同桌学习
B.共用生殖器
C.拥抱
D.握手
29.(2020四川自贡开学考试)(10分)下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图解,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是皮肤和黏膜,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如图________所示。另外,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如图______所示。(用图中字母填写)
(2)体液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可以用图A和C表示。
(3)这两道防线每人生来就有,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________免疫。
30.(2019北京西城模拟)(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草长莺飞五月天,正是花粉过敏时。调查显示,北京市的花粉过敏者超过100万。过敏是机体的一种过度反应,免疫系统对环境中的一些物质如花粉、动物毛发等过于敏感,从而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伤害。导致过敏的物质被称为过敏原,这些物质对正常人一般是无害的。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一种称为免疫球蛋白E的特殊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它可以和环境中的过敏原起反应,刺激机体过量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等),刺激神经末梢或毛细血管,引起打喷嚏、瘙痒和其他季节性过敏症状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加剧,植物种植区域的扩展,花粉也随之增加,花粉过敏已经成为季节性的流行疾病。飘散在空气中的花粉(主要是其中的某些特殊蛋白),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引起过敏反应,称为花粉症。其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初发时症状较轻,反复接触致敏感花粉后会逐渐加重,严重时诱发哮喘甚至危及生命。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发芽、开花等物候特征不同,致敏花粉植物的花粉飞散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图8-1-4-4为北京致敏植物花粉飞散时间。对于花粉过敏严重者,除了及时就医、适度用药外,外出时戴好口罩、眼镜、远离花草茂盛的地方,及时清洗鼻、面部,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等都可以有效减轻过敏症状。
(1)花粉症是一种过敏反应,花粉是其过敏原。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花粉相当于________,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2)由文章信息可知,5月下旬北京的致敏植物花粉主要来自________。从文中还可以推测,引起花粉症的花粉主要依靠________(选填“风媒”或“虫媒”)传粉。
(3)为降低城市居民花粉症的发病率,请你结合文章信息对城市绿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本章检测
一、选择题
1.【答案】A
近视是由用眼不正确,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的,不属于传染病。
2.【答案】C
①流行性感冒、②“新冠肺炎”、③艾滋病、④“非典”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⑤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属于细菌。
3.【答案】C
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4.【答案】D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答案】D
不同传染病应采取不同措施预防,如果是呼吸道传染病,为保护乙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锻炼等,如果不是呼吸道传染病,戴口罩就不起作用,D错误。
6.【答案】A
酒精消毒、佩戴口罩、勤洗手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测量体温找出发热病人,然后进行观察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7.【答案】C
通风、消毒、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注射过流感疫苗的学生不会患流感,但依然会患新冠肺炎,因为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不同。安排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8.【答案】D
餐具消毒、自带水杯、使用公筷都可以切断传播途径,聚餐聊天可能会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9.【答案】D
有的传染病病原体潜伏期较长,如狂犬病,A不正确。发病初期时病原体的传染性最强,发病时病原体仍可传播,B不正确。发病初期,病原体数最多,传染性最强,C不正确传染病在发病前就具有传染性,D正确。
10.【答案】A
体内异常细胞通常是指非正常分裂的细胞,多为癌细胞,癌细胞可被正常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如果免疫系统异常,不能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这些异常细胞就会增殖形成恶性肿瘤。
11.【答案】A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对病人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讲究个人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12.【答案】A
人被蚊虫叮咬后,常常在痛痒处抹一点唾液,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3.【答案】C
带病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播途径A错误丙肝的病原体是丙肝病毒,无细胞结构;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属于细菌,B错误。由资料可知,丙肝可通过血液传播,C正确。甲型肝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食传播,D错误。
14.【答案】B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15.【答案】B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握手等一般的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16.【答案】B
对室内进行定期消毒、医务人员与灾区人民都佩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霍乱患者属于传染源,对霍乱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要求灾区所有人员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7.【答案】C
接种乙肝疫苗要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三次,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数量更多的抗体。
18.【答案】C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菌、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乙肝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为特异性免疫。
19.【答案】D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液、唾液、血浆、胃酸、尿液、乳汁等也含溶菌酶。
20.【答案】A
人体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
21.【答案】B
①皮肤、③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都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中的免疫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④吞噬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2.【答案】B
体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毒失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青霉素属于抗生素,青霉素能杀死侵入人体的某些细菌,不属于免疫。人体内衰老的细胞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移植的异体器官被人体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
23.【答案】A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HI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是该病的传染源,对于艾滋病,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应以预防为主。
24.【答案】C
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是为了治疗疾病,而不是预防接种。
25.【答案】B
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无细胞结构,A错误。抗体是一种特殊物质,能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正确。与艾滋病病人一起工作、学习,不会被传染患病,C错误。在小鼠体内实验成功后,必须经过反复的实验,才可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1)R病毒的存活时间是否受温度的影响(意思相同即可)
(2)R病毒的存活时间受湿度的影响(意思相同即可)
(3)10~15℃
40%~50%
(4)高温(60~100℃)
75%的酒精
(5)避免偶然性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项目看,1、2、3号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科学家想要探究的问题是:R病毒的存活时间是否受温度的影响?(2)4号和5号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湿度,根据实验结果对照,可以说明R病毒的存活时间受湿度的影响。(3)6号和7号装置可进行对照,用来证明R病毒在不同物质表面存活时间不同,那么其他变量都应当相同,因此7号装置所处的温度应该是10~15℃,湿度应该是40%~50%。(4)实验得知高温(60~100℃)和75%的酒精能快速有效地杀灭R病毒。(5)做该实验时,针对每组装置,研究员都做了多个相同的装置用于同时实验,相当于重复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27.【答案】(1)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CoV)
传染源
(2)杀菌物质
非特异性(或先天性)
(3)抗体
(4)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2019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切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一道、第二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疫苗属于抗原,接种以后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这属于特异性免疫。(4)预防新冠肺炎时,可以采取戴口罩、勤洗手、锻炼身体等措施。
28.【答案】(1)传染源
(2)免疫
(3)B
【解析】(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艾滋病患者和HV携带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2)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以及共用学习用具等日常生活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但共用注射器,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
29.【答案】(1)D
B
(2)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3)非特异性
【解析】(1)图B表示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皮肤、黏膜、纤毛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图中表示保卫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图B、D。(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这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
疫,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每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
30.【答案】(1)抗原
(2)桦、栎、松
风媒
(3)选择无花粉的绿化植物(表述合理即可)
【解析】(1)“花粉”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个别人就会出现花粉过敏,这里的“花粉”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相当于抗原。(2)由文章信息可知,5月下旬北京的致敏植物花粉主要来自桦、栎、松几种植物。从文中还可以推测,引起花粉症的花粉主要依靠风媒传粉。(3为降低城市居民花粉症
的发病率,城市绿化中可以选择无花粉的绿化植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