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问答+实验(期中期末总复习).docx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0 17:2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问答+实验部分
说明:按课整理,每课分为填空及问答与实验两部分,至少10条以上,几乎涵盖所有考点!!
Z J
建议:正反小四打印,人手一册!高分应该没问题!
要求学生:
1.标红的字读了会背。
2.标红的字要会听写。
3.问答要会口述大意。
4.每课达到以上3个要求后请家长或组长签名: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
2.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非生物。
4.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5.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6.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验与问答
7.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有哪些?
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 要水和营养。
8.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想一想,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它们都能生长,都能繁殖,都需要水,都需要营养。
9.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10.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11.生物的共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12.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
石笋不是生物。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13.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生物的共同特点:
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2.需要营养;Z J
3.会生长变化;
4.会繁殖;
5.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14.校园的小花园很漂亮,找出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校园的小花园的生物有:蝴蝶、蜜蜂、蚯蚓、小鸟等。非生物有:泥土、栏杆、石头等 七、怎样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
答:石笋不需要阳光,“长高”是石灰岩堆积的结果,不具备生命特征,不是生物。青苔 会繁殖、长大,会对环境傲出反应,需要水、空气和阳光,具备生命特征,是生物。
15.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有怎样的关系?
答:自然界由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构成,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中的非生命物质,生物 的形态和行为会因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生物的存在和行为也会引起环境的变化。
16.动物的庇护所
1.和我们人类- -样,动物也有自己的家,如松鼠的洞、 燕子的窝、 黄鳝的穴、蜜蜂的巢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非生物。
3.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4.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5.蛇生活在泥土的洞里。
6.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
7.野鸭生活在堤岸附近的洞穴,或在大树的树杈间以及倒木下的凹陷处筑巢。
8.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这些非生物。
实验与问答
9.蚂蚊一般都会在哪儿筑巢,有什么特点?
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而且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出入口大多是一个拱起的小 土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
10.你见过哪些鸟儿的巢?举例说明。
用树枝搭建的支架果,如喜鹊;用唾液夫杂着海藻,做成的杯状巢,如金丝燕;用草 茎、纤维,在树枝上纺织成的吊巢,如织布鸟。
11.蚂蚁和蚯蚓同样是在土里生活,燕子和麻雀都生活在自己的巢里,但是蚂蚁生活的土和蚯蚓生活的土不一样,燕子的巢和麻雀的巢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虽然蚂蚁和蚯蚓同样生活在土里,燕子和麻雀同样生活在自己的窝里,但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家的要求也不一样。
12.说说鸟巢的特点及其作用。
1.鸟巢使用树枝和草与周围的植物混在一起,颜色、形状与环境相近,能起到很好的 隐蔽作用。2.架在高高的树权之间或屋檐下,可以躲避其他动物的进攻,比较安全。3. 用泥和羽毛填塞树枝的缝隙,起到保暖作用。4.按照定的规则搭建树枝,还保证了一定 的采光性。
13.鸟儿的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鸟儿的家一般安在屋檐下、庭院树木的枝头上、大树的树杈间等隐蔽的地方,这些地方比较安全。
鸟儿的家一般用枝条、草茎以及毛、羽等材料搭建。
鸟儿的家都比较舒适,适合鸟儿自己的需要以及鸟儿生活的特点。
17.环境变化以后
1.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2.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的迁徙,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繁殖或越冬,这 种行为被称为洄游。
3.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 , 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 , 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
4.非生物包括阳光、水、温度、土壤、白云等等。
5.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6.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7.环境的变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人为原因,如砍伐森林,城市扩张、工业污染、海洋污染等。当生物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8.环境的变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人为原因。
9.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就是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10.当季节更替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很多,如雷鸟会变换羽毛颜色、 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等。
实验与问答
11.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以卵或幼虫过冬,如蚕卵、蚊子的幼虫等;
储存食物过冬,如松鼠、老鼠、星鸦等;
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
冬眠过冬,如青蛙、蛇等;
迁徙到南方过冬,如大雁等;
夏眠过夏,如蝾螈、青蛙等;
迁徙度过旱季,如角马等。
12.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落叶过冬,如杨树、柳树等;
树干储存水分度过旱季,如猴面包树等。Z J
13.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会有哪些行为?举例说明。
答:1.有些螳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2.秋冬季节, 大雁飞往温暖的南方来度过冬天,3.杨树的树叶在冬天会落光,以此来减少水分蒸发及 养料散失,待冬天过去便会重新发芽。
14.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路怎样规划修建一条铁路?
答:1尽可能采取绕避。2.根据藏羚羊的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通道,以保障藏 羚羊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3.通道形式有桥梁下方、隧道上方等。4.吸纳野生动物专 家、环保部门、当地牧民的建议。
15.对恐龙灭绝和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分析
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扩散至整个大气层,导致地球持续数月处于黑暗状态,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灭绝。生物史上的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大约2万年前,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由于栖息地缩小,草场植物减少,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量锐减,最后灭绝。
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
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搜集证据一处理信息一得出结 论-分享交流。2.处理信息时可以用表格记录整理信息。
3.搜集证据时要认真、客观地做好实验记录,不可以随意更改实验得到的数据。
实验与问答
二、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线长度有关。
实验设计:1,制作一个摆,摆线长度可以调节。2.把摆线长度分别调节成10厘米、20 厘米、30厘米,在实验和测量时,每种长度做3次。3.用秒表计时,观察摆在15秒内 摆的次数。
1.科学家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自然界无数的“为什么”。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素养。
①对世界充满好奇;
②不盲从权威;
③重视证据;
④持之以恒。
2.著名科学家的事例:
①对世界充满好奇:李四光小时候常常面对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遐想: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来到这儿的?
②不盲从权威:哥白尼通过观察和计算,对“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这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4.我的研究报告。
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越慢;摆长越短,摆越快。
保持不变的是:摆幅、摆重保持不变。
需要改变的是:摆长Z J
研究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越慢;摆长越短,摆越快。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