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先生在回忆他早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曾经用他少有的温情的文字多次提到长妈妈。先生终其一生没有写成一篇专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却在他46岁那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怀念这个普通的保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情境导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6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面对现状,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儿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他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对鲁迅幼小的心灵影响很大,所以鲁迅对她的印象很深,晚年专门写了此文来追忆她。
整体感知
一、读完课文,为阿长填写履历表
姓名
性别
生活年代
学历
职业
家庭状况
工作简历
阿长
女
清朝末年
文盲
保姆(女工)
青年守寡,有一过继的儿子。
曾在鲁迅家做保姆。
整体感知
通过以上履历表,可以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长妈妈”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是“我”的保姆。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简短文字说明。
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简短文字说明。
问:假如你想聘请一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依据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怀疑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饶舌多事、对我过分管束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地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的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比喻,动作描写,刻画出了阿长粗俗率性的特点。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长妈妈希望平安顺当这一朴素而又善良真诚的愿望。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阿长渴望得到祝福的急切心理。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四个叹号、五个“恭喜”写出了阿长的欣喜之态,同时也表现出她对“我”诚心诚意的祝福,隐含着阿长对“我”的爱。
守旧迷信、愚昧、善良和真诚
她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能进去;饭粒落在地上,要拣起来,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万不可钻过去……
迷信、烦琐
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阿长讲故事绘声绘色,语言生动传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反映出她对“长毛”并不理解,体现出她的愚昧无知。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句话带有夸张色彩,一方面写阿长为表现自己的“神力”而编造故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阿长的粗俗,使人看到了阿长的愚昧、无知、浅薄、淳朴。
重点解读
精读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部分,体味深情。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独具风格的一部奇书,它有极丰富的内容,在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等方面,均有涉猎,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尤其是 《山海经》所保存的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更是在所有古代典籍中首屈一指。我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黄帝黄尤之战”等神话传说,都可以在《山海经》找到渊源。《山海经》奇特的、高超的想象力,也是我国古代典籍之冠,还没有哪一部书,能像《山海经》 那样,对于神、仙、鬼、怪、山、川、天、地做过如此精彩的、具有高度艺术魅力的想象和夸张,它可以说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最早源头之一。
如何理解《山海经》对幼年鲁迅的巨大吸引力
1.“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的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至于打手心。”
(《二十四孝图》)
2.“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翻开第一叶(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二十四孝图》)
3.“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
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
橘柚”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周易》
《尚书》
4.要将“一字也不懂”的二三十行背下来,当时,“我似乎头里要
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五猖会》)
生活天地狭小 蒙教读物枯燥
读第22—28段,体味其中的细节描写,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怎样的心理?
2、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时,我是怎样的反应?
4、此后,“我”对阿长的情感产生了怎样巨大的转变?
细节品读
3、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
怎么买到的呢?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
精读课文
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起什么作用?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①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精读课文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 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
②一个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会叫作“三哼经”的农村妇女,短短几天内她是如何买到这书的呢?请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这个情景。
精读课文
示例1:我仿佛看见阿长四处打听“三哼经”,但每个书店老板都无奈地摇头摆手,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她只好继续一个店铺一个店铺挨个地询问。
精读课文
示例2:可能会一本书一本书地翻,看看是不是有迅哥儿说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翻得久了,或许还被书店老板不耐烦地打发走。
示例3:我觉得阿长一定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最终找到的时候肯定如获至宝,带着那种满足了孩子愿望时的喜悦,着急地赶回来。
3、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
怎么买到的呢?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
①不写怎么买到的,是我没有亲见,并且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
②此前大量笔墨写叔祖引起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更能说明阿长买到后给我的惊喜与感激之情。
③此后写我的心情,才能说明阿长使我对她非常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意义。
精读课文
4、此后,“我”对阿长的情感产生了怎样巨大的转变?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他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新的敬意”,“伟大的神力”是大词小用,并且不再有类似先前调侃的说法,而是纯粹的敬词,表达自己对阿长极大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梳理情感
(1)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体味作者童年时期和成年后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用笔作上记号,要品出感情)
梳理情感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知道她谋害隐鼠之后,从此完全消失了
为我买来《山海经》,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梳理情感
不大佩服
认为麻烦
空前敬意
憎恶怨恨
新的敬意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童年阶段
梳理情感
中年时期
尊敬、喜爱、很怀念、很感激。
尤其课文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
梳理情感
(2)儿时的“我”对阿长的许多行为是讨厌的,甚至是憎恶的,但文章却时时流露出对阿长的同情,尤其结尾部分更是表达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大写自己对阿长的讨厌呢?
这样欲褒先贬的写人的手法叫做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梳理情感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技巧。指利用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欲扬先抑
整体感知
二、文章记叙了长妈妈哪些事?其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略写)
对“我”管束很严 喜欢“告状”———(略写)
睡觉时摆成“大”字—————————(特写)
元旦有古怪的仪式————————(有详有略)
一肚子繁琐的道理———————————(略)
讲“长毛”的故事———————————(详)
为我买回《山海经》——————————(详)
梳理情感
(3)既然作者这么尊敬她,为何题目直呼阿长?
①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
②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
③用“阿”字有亲昵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课堂小结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板书设计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
无知
善良
真诚
淳朴
热情
乐于助人
厌烦 (喜爱、感激、崇敬)
欲扬先抑
拓展阅读
鲁迅笔下的阿长
我所看到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拓展阅读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都省略了罢。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