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动物儿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动物儿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17:0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儿歌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的美好快乐的画面。这里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地识记生字。作为识字儿歌,教学时,应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教材中的彩图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干什么”的结构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情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爱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单纯的认字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富有层次、丰富多彩的的识字活动,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故事、编儿歌、走迷宫、摘苹果等等,促使学生动脑、动耳、动眼、动手、动嘴。让学生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由此,依据文本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着力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认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十二个生字。会写“间、迷、造、池”等七个生字,培养学生的各种识字能力,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通过看图和朗读能理解图画的和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诗歌,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能正确识记并书写。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诗歌,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诗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动物王国里将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忙着做准备了,让咱们赶紧去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呢?
2、(投影出示动物的图片)来,和这些可爱的动物打个招呼吧!在和六个小动物打招呼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蜻蜓”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的字,“蜘蛛”这两个生字都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出示一张张小动物的图片和名字,带着孩子们和可爱的动物们交朋友、打招呼。在和小动物打招呼的过程也是识字、帮助学生正音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投影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组词语,学生自主观察。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4、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而这些带虫子旁的字,古人认为它们都是虫子,虫子旁就是它的形旁。剩下的部分是声旁,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很多字。(形声字识字)
5、师生合作,在游戏中识字。
6、师:左边一个虫子旁。
生:右边“蜻”字来帮忙。
师生:组合一起念作“蜻,蜻,蜻蜓的蜻”。
7、聪明的小朋友们,谁能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这几个字?(投影出示:蝈蝈 蛐蛐 蜈蚣 蚜虫 蚊子)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读准所有带虫字旁的字并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其它形声字,学以致用。】
8、过渡: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虫子家族的小动物们,你们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今天咱们就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
9、板书课题,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二、方法指引,识读结合
1、首先听老师读儿歌,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听,还可以和老师一起小声地读,善于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2、这首儿歌写得有趣吗?老师发现,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读了。不过在读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了,你会怎么办?
(借助拼音,问同桌和老师……)
3、那就请你们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听清要求:圈出课文中的12个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试着把它们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
4、这些字都圈出来了吗?注意把它多读几遍,并且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还要看看需要注意些什么?(巡视指导,检查两个孩子的前后鼻音)
5、听着同学们甜甜的朗读声,真是一种享受。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想检查一下。
6、投影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7、刚才咱们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了很多虫字旁的生字,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其它的字?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分享给大家?
8、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预设:
(1)投影出示,“辶“和“蚂蚁”的样子都点像呢,蚂蚁偷走了大米,谜底是:迷。猜字谜:云儿跟着走,谜底是:运。那你们能用善于发现的小眼睛找一找课文中还有那些字是带“辶”的字吗?(归类识字)
生:迷,运,造
这三个带辶的生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书写的顺序是先写中间,最后的辶。再指导书写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迷”字。(笔顺口诀:走之旁,真辛苦,先装货物再赶路。)
(2)那老师出道考题考考你们。“良”字加上两个新偏旁变成新的生字。
投影出示:良+人=食;良+米=粮(熟字加偏旁)
(3)投影出示各种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网”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图片网中间的交叉的地方和“网”字中间的“×”很像。这就是象形字的特点。上学期我们就学过很多象形字,比如日、月、山、水、火等,象这样的象形字,就可以通过图片识字,这也是一种好办法。(图片识字)
投影出示各种捉迷藏的图片,小朋友们都玩过捉迷藏的游戏。这个藏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加一加或编儿歌:一个臣民住在茅草屋里)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环节中, 老师不是一个一个的教,而是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忆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编故事、编儿歌、做动作等等,再利用这些已有的方法识记字形,此时,学生的兴致很高,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如:蚂蚁偷走了大米,谜底是:迷字。一个臣民住在茅草屋里,谜底是:藏字。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次次发生碰撞,陈老师把学生真正放到了主体地位,真正地关注了学生。】
9、这些生字组成的许多词语朋友,你还会读吗?投影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认读生词。
10、投影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的卡片,认读生字,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11、走迷宫。读对生字词才能顺利走出迷宫。
12、摘苹果的游戏,反复认字。
13、全班齐读。
三、走进课文,深化识字
1、聪明的孩子们,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们就能把生字词读好,你们真了不起。下面咱们把生字词带回到儿歌中,请再次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想一想: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2、老师想检查一下,儿歌都会读了吗?
3、逐句指名读,正音,可让学生带着动作读、拍手读等,指导读通顺,有节奏。
【设计意图:走进课文识字环节中,老师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下的反复读儿歌,强化定位的复现识记。老师借助做动作朗读、表演朗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读儿歌、理解儿歌,巧妙地将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展开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联系生活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探索兴趣。】
4、聪明的的小朋友,谁能说说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5、可让学生做找朋友游戏并贴卡片并完成老师的板书。
(板书:蜻蜓展翅飞、蝴蝶捉迷藏、蚯蚓造宫殿、蚂蚁运食粮、蝌蚪游得欢、蜘蛛结网忙)
6、拍手游戏:配合小手读板书的内容,朗朗上口,有韵律感。
四、引导观察,示范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网、间、欢、池”四个字,看看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注意“网、间”半包围的字的写法,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注意“欢、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网、间、欢、池”,提醒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后投影学生的字,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时可以多写几个。
4、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教师提醒书写的姿势,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简单概括为:眼一尺,手一寸,身体有一拳。顺口溜:头摆正,肩放平,脚着地,身子挺起来。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字的写法,运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并适时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从而有效增强写字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循序渐进。】
板书设计:
蜻蜓 展翅飞
蝴蝶 捉迷藏
蚯蚓 造宫殿
蚂蚁 运食粮
蝌蚪 游得欢
蜘蛛 结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