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雷雨》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雷雨》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13: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雨(节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矛盾冲突。
[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
剧本的组成: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说明组成。
剧本的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1.按戏剧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2.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
3.按艺术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4.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戏剧的分类
戏剧特征:
1.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2.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3.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4.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一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一场,戏剧中较小的段落,每场表演故事的一个片断。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理解课文精巧的艺术构思。
3.训练独立阅读、分析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体会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曹 禺 简 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 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剧本以《雷雨》为标题,是因为剧本把各种矛盾的酝酿、激化、趋于高潮,安排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的下午至“外面还隐隐滚着雷声,雨声浠沥可闻,……偶尔天空闪过一片耀目的电光”的深夜,故事的高潮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作者以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中,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标 题 含 义
1.理清周、鲁两家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列出图表。
2.找出这一幕的两个主要矛盾焦点。
3.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题
旧情人




情 人
夫 妻
父 子
单相思
女父













异父兄妹




















——父子(女) ——情人夫妻 ——母子(女) ——兄弟妹 ——情敌
人物关系一览表
内容简介:
三要素:
戏剧冲突
人物台词
舞台说明
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并思考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阶级对立)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①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
②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③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④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
《雷雨》
时间:
 地点: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时间
地点
事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家为了 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赶侍萍出门,侍萍和小儿子投河自尽,后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侍侯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结婚,有了一个女儿四凤。
周朴园为了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的喜欢的物品、保留关窗的习惯、记住侍萍的 生日。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让江桥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每条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矿工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签订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并生了两个儿子
《雷雨》故事情节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体会个性化语言,探究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手段
言行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讨 论
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还怀有真情?
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一 片
深 情
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
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
冷 酷
无 情
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情感,他伪善、丑恶、冷酷、凶残。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周朴园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种种罪恶无人知道,俨然作为怀旧的多情人、权威的封建家长、体面的资本家出现。侍萍活着这一事实本身潜伏着暴露他的罪恶历史、毁坏他的名誉和家庭的危险,怀念带来的欣慰,毕竟远远比不上切身利益的分量,而且侍萍苍老而倔强的真实形象,一下子破坏了他心目中那个高贵优雅、聪明温顺的情人形象的完美性。他平生唯一的寄托土崩瓦解了,他恼火,他仇恨。所以,他从“怀旧”到“绝旧”,彻底暴露了伪善嘴脸。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分析: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不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对周朴园这个人物有何认识?
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充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
作家本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周朴园形象深刻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文塑造周朴园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托尔斯泰
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和鲁侍萍
见面是偶然的,
鲁侍萍认出了周
朴园,而周朴园
并没有认出鲁侍
萍,那么鲁侍萍
为什么不立刻表
白自己的身份并
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冷 静、清 醒
当她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 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刚 强、自 尊

分析: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自尊,她已清醒地认识了周朴园,对他不抱任何希望,不想与他相认;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另外,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鲁侍萍
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这些,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又清晰的认识。同周朴园谈判的失败,使我们叹惜大海之幼稚;揭露周朴园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斗争时,让我们看到了整部剧作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分析鲁大海形象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鲁大海这样一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嫌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阶级剥削和压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主题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