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课件1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13: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吾阅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①、石守道②,然意犹有所未足,今见子(苏洵)之文,吾意足矣。”
注:①尹师鲁:博学有识度,与欧阳修等提倡古文,世称 河南先生。
②石守道:石介,字守道。北宋初学者,思想家。
——欧阳修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提要勾玄,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论证结构。
因声求气,体会写作意图,感知作者情感。
学以致用,拓展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比较改写的《六国论》和苏洵的《六国论》,说说改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改文与原文孰优孰劣?请说明理由。
(提示:从作品行文思路、论证方法考虑)
(1)在改文与原文中,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2)在改文与原文中,论证方法有何不同?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分写齐、燕赵、韩魏楚时感情和态度如何?为何会对这些国家持不同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改文与原文孰优孰劣?请说明理由。
(1)在改文与原文中,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从作品行文思路来看
思路清晰,层层深入
从作品行文思路来看
思路混乱,杂乱无章
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增强说服力。
引用论证
假设论证
从论证方法来看
{17292A2E-F333-43FB-9621-5CBBE7FDCDCB}段落
原文论证方法
改文论证方法
论证效果
第二段
①对比论证:从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
②引用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从数量上
原文:对比论证,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引用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更增强说服力。
改文:只从数量上对比论证逻辑不清,严谨性不够,说理性不强。
第三段
①举例论证
②假设论证
举例论证
原文跟改文相比:都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但原文对论点的证明更鲜明有力,同时为下文的假设论证做铺垫。
古人讲究文章要有文气,以文气反映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流程。作者在分写韩魏楚、齐、燕赵时感情和态度如何?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为何会对这些国家持不同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结合背景,体悟情感
沉痛激切
文气
燕赵
惋惜、赞扬、理解
齐国
韩魏楚
为国者
鄙夷
憎恶、痛恨、愤怒
痛惜
苏洵有意用文学的放大镜把六国“赂秦而亡”的教训无限放大,是针对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六国覆辙。
1.原文论点鲜明,论证思路严谨,论证方法丰富。
2.对韩魏楚“以地赂秦”的憎恶,对“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齐国的 鄙夷、燕赵两国的惋惜理解。
3.借古讽今。借六国相继灭亡来讽谏当朝统治者放弃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六国覆辙。
德国《每日镜报》8日以《中国的战狼》为题刊登一篇批评性报道,指责中国“战狼外交”。该报道称,德国联邦议院人权委员会11月18日举行所谓“中国人权听证会”招致中国大使馆批评。文章引用德国绿党反华议员鲍斯的话说,中国实行“战狼外交。你对此有何回应?
请以“中国从不咄咄逼人,中国也不卑躬屈膝”为论点任选对比论证、假设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不少于两种论证方法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议论文片段。
注:战狼外交指外媒批评中方外交官的举止具有侵略性。
1.将课上所学知识点整理到积累本上。
2.修改课上写作作文片段,写在作文本文上,上交。
3.完成《课时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