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11课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文档属性

名称 【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11课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28 10:5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第五中学校 应惠群
点击新目标
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和法律体系框架包括的主要内容。
分析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课本“文革”导语中第二句。(书34页)
记一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每年的3月,美国的国务院就会发表《国际人权报告》,对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其中,肯定要对咱们中国的人权状况大加指责。它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国家,因为老百姓没办法参与政治活动,没办法用合法的手段改变政府的决定;而且在中国,司法的执行常常受到政府的干涉,没办法公正地作出裁决。”
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预习课文。
【预习新课】
通读全文,完成指导丛书36页知识建构。
小组合作,订正知识建构的答案。
【新课解读】
1、材料一: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200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再次将“网络民主”这一以网络为载体的民主表达形式,置于媒体和社会大众的聚光灯下。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正是“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重要体现。
(1)结合教材,谈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除了材料二介绍的途径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监督权?行使这一权利应注意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中共十四大以后,作为依法治国基本前提的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果,被世人称为“立法驶入快车道”。自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至中共十五大前夕,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近百个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已初具规模,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杨先材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1) 我国的立法机构是什么

(2)自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是什么 其作用是什么
3、某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
们的讨论。 并写出你的看法和想法。
(1)有个别同学认为,以法治国是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对此你有何看法?
(2)更多的同学在探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1982年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说明。
课堂小结
读一读,本课知识结构
课堂大练兵:
完成指导丛书36页选择题、列举题和材料解析题
课后谈收获
1、我记住了:
2、我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