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变形记〉〈骑桶者〉等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变形记〉〈骑桶者〉等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16: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虚构中的隐喻
——《〈变形记〉〈骑桶者〉等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新课标中,“群”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将教与学由“单篇”变成“套餐”,比起单篇独进式的精读教学,更能形成关联、迁移、类比、贯通式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形成文学眼光、文化视野。本设计聚焦卡夫卡小说,形成虚构艺术“微专题”,“执一而驭万”,以《变形记》为铺垫、《骑桶者》为主体、《饥饿艺术家》为辐射,促进学生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实现文本聚合、任务聚焦、能力聚积。
【课前准备】
自主阅读《变形记》《骑桶者》。
思考:《变形记》中,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其中折射着现代人怎样的处境?
《骑桶者》中,“我”骑着空桶、高高飘浮在空中借煤,其中有怎样的隐喻?
【教学目标】
1.
体会小说中虚构的隐喻意义,初步学会用“虚构中的隐喻”解读卡夫卡式的虚构作品。
2.
理解虚构作为小说艺术的本质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小说家被人们称为准造物者,是因为他们通过虚构赋予了小说以生命。虚构让小说成为艺术。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人卡夫卡天马行空的虚构世界,去理解其作品所诉说的“现代人生存的困惑”。
二、讨论阅读体验,领略《变形记》开篇的隐喻意蕴
(一)《变形记》是现代小说绕不过去的存在,回答课前阅读思考:小说把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隐喻了现代人怎样的处境。
赏析富有想象力的开篇。(PPT)
北大教授吴晓东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中评论:“他的小说与我们经历的世界都不像,但又太像了。”
问题1
:甲虫与我们不像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太像了”意味着甲虫与我们有许多方面非常相似,你体会出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甲虫的特点是带着厚壳,从壳对甲虫的意义入手,体会其中的隐喻意蕴。
明确:甲虫背负着重重的壳,隐喻人背负沉重的压力;
甲虫外壳坚硬、内在软弱,隐喻人的软弱怯懦;
甲虫总是将身体缩到壳内保护自己,隐喻人试图逃避现实和对世界的恐惧;
甲虫的壳除了起保护作用之外也带来隔绝,隐喻人的隔阂乃至隔绝……这就是卡夫卡式虚构带来的丰富的意蕴。
问题2
:
这只甲虫是现代人的灵魂画,甚至每个人都是卡夫卡笔下的这只甲虫,阅读《变形记》时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提示:每个现代人都背负着自己的重壳与压力。
(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
明确:上班族为生计奔波,为安身沦为背负巨额债务的“房奴”;学生为学习忙碌,容易沦为做题的“机器”……深入感悟,甲虫的背后,隐喻的就是你我。
(二)人一觉醒来竟变成了甲虫,小说让遭遇的出现突如其来,其中有什么隐喻吗?
提示:不可预料的无常恰恰是人生的常态。
明确:人一觉醒来变成甲虫,隐喻命运就是这样无法预料,人生常常充满着无常感、悲剧感、灾难感。卡夫卡“人变甲虫”最荒诞的虚构,是对现代人处境最准确的描摹,而虚构中的隐喻就是一把钥匙,用它可以进人卡夫卡天马行空般的小说世界。
三、虚实对照,打开《骑桶者》的隐喻空间
(一)联读《骑桶者》,第一遍阅读时,你觉得它想要表达什么?
学生共同的阅读感受可能会是:小人物的卑微、可怜,人性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二)对照表中的“虚构”内容,将其改为写实。从写实版中,你读出小说表达了什么?
(PPT)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中“写实”部分。)
明确:读出了
“同情与卑微、批判与冷漠”,和虚构所表达的意义基本一致。
(三)既然写实已呈现了这一意义,那么虚构之中又有什么蕴涵呢?
提示:参考下面经典作家的言论,你是否读出了
“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的蕴涵?(PPT
)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维诺)
好的文学不应该是清澈透明的,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好的文学应该有其丰富性、复杂性、模糊性。它应该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读出自己……(莫言)
1.品读重点语句,探究虚构中的丰富隐喻。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透出寒气……
问题1
:开篇渲染“我”的处境,有什么深刻意蕴?
提示:抓住一系列的形容词和“盾牌”的比喻。
明确:小说开篇通过“光、空、冰凉、冷酷”等形容词,更以一连串的短句表达,让“我”坠人窘迫、紧急的困境之中。天空是“银灰色”的,属于冷色调,缺少温暖感,而“盾牌”意味着厚厚的阻隔,本来人在最困苦的时候还可呼告苍天,而现在天空也成了阻隔,意味着闲境中的人求告无门。开篇这样写,意在展现人的困境是无法解脱、无处逃避、无力改变的。

我骑着煤桶前去。
问题2
:桶为什么可以骑?
“我”为什么要骑着桶前往?
提示:空桶也有其隐喻意蕴。
明确:煤桶可以骑是因为空无所有,空到了轻飘的程度,进而写出了人的一无所有。“我”幻想骑桶去,是因为困境紧急别无他法,骑着桶比走着去快,说明了“我”的心态,幻想尽快摆脱困境。由此,空桶成了一种匮乏、希求和寻找的隐喻。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
问题3
:
“我”明知只有乞讨,才可能得到施舍,获得一点可怜的煤,但为什么仍然骑桶前往?
提示:体会处于困境之中,人的内在心态。
明确:一方面说明“我”内心的挣扎、畏惧、惶恐,害怕遭到拒绝,试图逃避,不愿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更隐含着卑微小人物的内在心态,在困境中想努力保持自己的自尊,不愿以尊严为代价进行乞讨。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
问题4
:飘浮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有什么隐喻意蕴?
提示:无根才会飘移,失重才会上浮,由此感受其实质。
明确:飘浮是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状态,“我”飘在空中,与地面疏离,无法与别人沟通,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以及无法沟通。同时也形象地说明“我”这个小人物在社会中无根、无力、无足轻重的生命状态。正因如此,老板娘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间“把围裙解了下来”扇一扇,导致了
“我”被扇走,可见“我”的轻微、渺小。

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问题5
:浮升是“我”主动的行为,还是无奈之下的被迫选择?浮升行为背后是“我”怎样的心境?
提示: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心理,是解读人物的重要通道。
明确:对于冷酷的生存现实,“我”最后赌气咒骂,也不管对方能否听见,抗争之后“我”只能被迫选择永远弃绝这个世界,体现了一种孤独与绝望的心境。
2.品读上述语句,除了
“我”的可怜卑微,老板娘的冷漠自私之外,你还体验到了什么?
请用一个或几个词说出你的阅读感受,并加以解释。
(学生谈阅读感受并解释)
示例:

沉重。现实有挥不去的沉重,飘浮的背后恰恰是沉重,让人无可回避。

匮乏。人一无所有的匮乏感。

漂泊。无所依托,悬在空中的游离感,一种缺少存在感的生存方式。

无法沟通。人与人之间无法有效沟通,再急切的呼告都被阻隔了,他人无法理解“我”。

无奈、无力,人无力反抗外部世界,无法改变困境的无奈与无力。
明确:正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评说的“所有这一切可以引发人无限的思索”,小说在虚构中蕴涵了丰富的审美感受,并通过虚构预言了现代人的处境。
3.英国诗人奥登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读《骑桶者》,你有“自己也是骑桶者”的感受吗?
明确: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沉重,都有可能经历如骑桶者一样的匮乏、孤独、无奈、隔绝等困境。小说是一面镜子,我们从骑桶者身上照见了自己的处境。
小结:小说中的“我”没有具体的描摹,没有姓名、面目模糊,是一种概括与象征,“我”的生存状态其实也是人类普遍的生命状态。
(四)卡夫卡被尊为“现代派的宗师”,同为现代主义作品,《变形记》和《骑桶者》共通之处有哪些?折射出怎样的创作理念?
提示:与现实主义重在再现客观事实不同,现代主义重在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
明确:共通之处表现在:形式上,它们都以荒诞的虚构见长;内容上,它们都有隐喻的意味,《变形记》展现的是重压与变形、渺小与奔波、畏惧与隔绝,《骑桶者》展现的是沉重与飞翔、困境与希冀、漂泊与追寻,都是关于现代人情感和处境的关键词。这两部作品均体现了现代主义“向内转”的特点,即深刻开掘人类的心灵,表现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四、理解“虚构”这一小说艺术的本质特征
(一)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合下面的材料,你认为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是什么。(PPT
)
龙应台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评论家谢有顺说:“好的小说家往往能够把假的写成真的,所谓虚构,其实是一种达到更高的想象的真实。”
提示:可以参照《骑桶者》虚构版和写实版的比较来思考归纳。
明确:《骑桶者》逼真的细节以及人在困境中逼真的心理,形成了有真实感的虚构。现代派作品看上去反逻辑、非理性,但其实生活很多时候就是非逻辑的,卡夫卡穿越生活表层的事实,呈现了生活的本质,在虚构中抵达了对人真实生存境况的思考。
(二)课堂小结:通过对两篇小说虚构中隐喻的探究,我们体会到卡夫卡式的虚构创造了不同于现实的一个审美世界,也让小说的蕴涵由单一到丰富甚至无限,在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之时不断给予我们心灵的真实感。我们可以认识到小说的意义正在于—
创造审美世界,逼近生活本质,抵达心灵真实。
五、课后作业
卡夫卡还有一篇他本人十分珍爱的小说《饥饿艺术家》。据说卡夫卡在病榻上完成这篇小说的校对工作后,长时间流泪不止。为什么他会这样?小说中艺术家表演饥饿有什么隐喻?小豹又隐喻了什么?小说揭示了艺术家怎样的精神处境和现实?请同学们课后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这篇小说,将你的思考和认识写下来,下次课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