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腔
贾平凹
秦腔介绍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作者简介
作品: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浮躁》
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商州》
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
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白夜》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土门》
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高兴》
同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古炉》
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老生》
2018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本》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作品特点:
贾平凹出生在陕西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以前,他曾多次写过商州,但他觉得,那是一种泛商州的概念,真正为棣花镇写的太少、太零碎。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为生他、养他19年,并与他纠缠到现在的棣花镇写的。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秦腔》授奖辞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这声喟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
贾平凹 哭丧
煨熟 疙瘩
攒拥 叮叮咣咣
偌大 凶神恶煞
帽翎 逞能
麦秸积 冰雹
喊喊喳喳
(wā)
(wēi)
(ruò)
(líng)
(jiē)
(qī chā)
(sāng)
(gē da)
(guāng)
(shà)
(chēng)
(báo)
(cuán)
识记字音
秦腔
(1—3)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8)秦川人对 秦腔的热爱
戏班排演
看戏演戏
演出悲喜剧
(9-10)秦腔承载秦川人的喜怒哀乐
疏理结构
秦川人的命运之声
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
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
?⑴ 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
⑵ 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⑶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⑷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 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分析:从第一部分中找出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
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
思考:请你仔细朗读品读课文的第7、8、9段,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
⑴ 点面结合。
⑵ 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
⑶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文本:
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
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台下就乱了......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
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
1
表达作用:
描写出观众之多,气氛之热烈;
突显浓厚的乡土气息,表现民众和演员对秦腔的热情;
通过对表演的动作和声音的描写,表现秦腔的高亢豪放,侧面表现秦地的文化特色,秦腔与秦川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表现秦腔对老一辈秦川人的重要性。
作者是怎样展现秦腔与秦人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为什么秦人如此钟爱秦腔?
作者以悠游、流丽的笔触神情毕现地描绘了秦腔是怎样表现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
秦腔,就是秦地人民享受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
从秦人对秦腔的拥护,到听戏时的痴迷,以及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秦腔生于斯,正是因为它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入心入骨地迷恋,它就如陕北的信天游一样,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
通过写秦腔,自然写出了秦川人的懔悍粗犷、单纯而复杂的心境,它弥补了我们由于地域阻隔造成的人文地理和民俗学上的欠缺,拓宽了我们对本民族历史的感性认知视野。
富有“点睛”效果的结尾:
不仅使作品的意蕴升华、含藏深厚,而且也使作品的上述独特表现在此构成了艺术表达上的完整,给人一种登高望远、更上一层楼的痛快淋漓的审美愉悦和无穷启示。
问题:对比《一个消逝了的村庄》与《秦腔》,体现了作者什么写作特点?
这两篇优秀的散文,向读者充分的展示了散文风格的多样性。前者用缓笔写自然,流露出对生命的感受与思考,文章清朗、飘逸;后者用疾笔话人文,将秦地人民生活与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开阔 、深远 、厚重。一淡一浓,一静一闹,可谓花开两朵,各自芬芳。
可以看出贾平凹不爱小资小调,讲求张扬、大度、力度,语言浓墨重彩,交织着力量美与泥土气。大喊大叫的秦腔与大苦大乐的秦川人民血肉联系,彼此成就,文化意蕴厚重。
艺术特色
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它是贾平凹的文字底色,这种浑厚的文风作用于《秦腔》便形成了本文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
《秦腔》是一篇浑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而且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归纳主题
观点争鸣
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艺术在现今面临着发展与传承方面的阳碍,如果让你调查有关秦腔的现状,你会从哪个方面入手?
观点一 :从调查秦腔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入手。调查秦腔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主要是从传播者的角度展开,民间艺人作为秦腔传承的主要传播者,同时也是能够接触到的传播者,调查他们的生存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反映出秦腔目前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观点二 :从调查社会大众对秦腔的认知情况入手。调查社会大众对秦腔的认知情况主要是从受众者的角度展开,受众者是受秦腔影响的主要人群,通过调查他们对秦腔的认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秦腔对社会大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