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20 14: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春季学期湛江市第二十中学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地理
2026920635000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 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迹的“篁岭晒秋”。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光照充足
地形崎岖
河网密布
D.动植物资源丰富
2.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
A.防寒衣物 B.防晒物品 C.防雨物品 D.薄衣短衫
我国是产棉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而仅仅是新疆就占了我国棉花总产值的87%,可以说我国大部分的棉花都产自新疆。
3.几年前,在每年的九、十月份通往新疆的绿皮火车上坐满了人,这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去新疆采棉花的,导致那么多人去新疆采棉花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宗教因素 C.政治因素 D.婚姻家庭因素
4.近年来,到新疆采棉花的民工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
A.新疆棉花产量减少? B.采棉的工资降低
C.机械采棉比重上升 D.工作条件下降
2019年末至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武汉爆发。临近春节,大量非武汉户籍人口返乡,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为加强对新 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2019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1121.20万人,户籍人口906.40万人。
5.武汉市大量非户籍人口迁入的主要影响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增加就业压力 C.加剧人口老龄化 D.减缓发展速度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完成下面小题。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① B.② C.③ D.④
如果只考虑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 B.④时期人口数量比⑤时期多
C. 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期与⑤时期人口数量相同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和10:00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按城市功能分区,M区域应为
A.市政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9.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2693035100965中国剪纸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等多重社会价 值。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新疆 B.山西 C.西藏 D.吉林
建造图中民居,其主要气候原因是
风沙大、光照弱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36728086360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气候干旱,降水极少
读2010~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我国城市化特征是( )
城镇化起点极高
城镇化水平高
城镇化发展停滞
城镇化率不断上升
下列有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引导
我国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很好地解决了城市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
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大大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
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产生的影响是( )
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B.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D.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人口红利期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一段时期。下图是某省人口年龄结 构图(含预测),下表是2013年该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A.2010—2020年 B.2020—2030年 C.2030—2040年 D.2040—2050年
如果保持表中的人口流动特点,对该省的影响是
A.加剧老龄化问题 B.延长人口红利期
C.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D.减轻就业压力
日本东京都市圈是全球屈指可数的世界级大都市圈,属于“集中分散化”的空间扩展模式,由早期的“一极单核”空间结构转变为当前 的“多核分散”区域格局,不同城市既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功能平衡),又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分工格局(外部功能互补),相互间 通过发达的交通体系保持了紧密联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东京都市圈空间扩展模式的变化可以
集聚过度疏解的中心城市功能 B.突破“单极依赖”的发展瓶颈
C.削弱原有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 D.促进都市圈内不同城市间竞争
18.近些年,东京为促使中心城区人口回流,采取加强房地产的开发、提高土地容积率、增加写字楼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措施,这些措 施可以
A.降低乡村人口密度 B.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C.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D.提高中心城区房价
下图为我国1994至2020年我国春运总客运量(亿人次)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1994至2020年春运总客运量变化( )
A.持续增多 B.波状起伏 C.先增多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
20.我国2020年春运总客运量呈断崖式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②自然因素③国家政策④社会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近年来,重庆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下表示意2010年重庆市人口数及构成状况,读图表回答下列下列小题。
88265136525
21.图中能正确表示2010年重庆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
A.人口增长速度长时间持续增加 B.带动养老需求的增长
C.长期来看有利于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D.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
23.下列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 B.消费水平 C.对外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中央商务区简称CBD,是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CBD的本质是人才流、信息流、服务流和货币流的聚集区域。 有专家指出,一座成熟CBD的经济体量应该在2600亿元以上,对所在城市的经济贡献率应该在10%以上。下图为“2016年中国CBD平均租金示意 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城市CBD的聚集能力取决于城市CBD的( )
A.占地规模的大小 B.地租的高低
C.人口数量的多少 D.经济总量和金融支配能力
25.2000年以来,中国的CBD遍地开花,很多城市都在建摩天大楼,导致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CBD空置率较高,其不利影响是( )
A.交通拥堵严重 B.土地资源浪费 C.住房困难增加 D.环境污染加剧
26.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从________世纪开始渐渐减少。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_的急剧增长,以及________的不断增加造成的。
(2)世界可耕地面积不仅在减少,而且许多地区由于严重的________和________,还使耕地退化。
(3)世界耕地供需状况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4)世界可耕地全部开垦完毕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年。
(5)由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和世界人口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7.下图为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和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有____;21世纪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____。
(2)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该城市为____结构。
(4)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是____。
2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 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同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 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 花市”。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 住。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 城”的转型。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1206594615
-2381250353695
(1)根据材料1,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攀枝花建市的主要原因。
(2)从材料推测攀枝花市市长提出“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理由。
(3)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口到攀枝花定居,简述未来该市的发展举措。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A
C
C
B
B
B
B
B
B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B
B
B
B
C
D
C
B
D
B
地理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