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六单元 文明的碰撞: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创了历史上最暴力的世纪。迫使五大洲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直接或间接地加入到这场很多人还没有弄明白的战斗中。战争夺去了数百万士兵和平民的生命,致使无数人终身残疾,也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理造成了创伤。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思考: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战前欧洲地图(漫画)
“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
——小约瑟夫·奈
依据史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素有哪些?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2005年高考全国卷第37题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组织形式重大变革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1)材料一中,德国要求的“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别的国家” 是指哪些国家?
(2)反映当时德国要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它对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漫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殖民地 英、法
推行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政策。
影响:加剧了德国与英国、法国的矛盾,导致一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材料“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
(2)列强矛盾激化
①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表现: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殖民: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 时说:
“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 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 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 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 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 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 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3)两大集团形成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
各国间矛盾促使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具体原因)
崇尚战争和强权的军国主义思想(思想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
2.一战的爆发
(1)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2)全面爆发: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的遇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一个大国的皇储的地位固然显要,但怎么会由于一个人的死亡就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呢?这说明大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和长远的历史渊源。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原因:取决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现象: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出现倒挂现象。
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⑵一战的根源?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⑶由此 ,我们推断一战的性质?
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⑴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
国家
占有殖民地个数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问题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性质
1914年英法德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1)政治:
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②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③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经济: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3)思想: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1.背景: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
战线
战役
评价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
双方共出动150万兵力,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
1915年
东线
德奥取得胜利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
双方伤亡近10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双方伤亡达130多万。“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1918年
同盟国投降
2.战争进程
(1)马恩河战役: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2)日本参战: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4)日德兰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我们的方针就是以猛烈的火力进攻凡尔登,把法军的精锐部队全部吸引过来,这样方能给他们以歼灭性的打击。我要使凡尔登成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这样才能争取西线的胜利。
——德国总参谋长法汉金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皇威廉二世
埋葬尸体一般是不可能的。通常情况下,战斗中阵亡士兵的尸体用炮架运回来,但尸体越来越多,根本运不过来。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不仅有我们的,还有德国人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气毒死的士兵的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与海蓝色差不多。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有坐着的,跪着的,绝大多数趴在或者躺在地上。 ——《破碎的世界:一战信件、日记和回忆录》
为了减轻凡尔登方面的压力,突破德军防线,英法联军发起了强大的索姆河攻势战役(6 月 24 日至 11 月中)。索姆河战役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超过 150 个师,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最大的一次消耗战,英军损 失 42 万,法军 20 万,德军 50 万,联军只夺回了 240 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 达到突破敌军防线的目标,但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攻势。
1915-1916年一战形势图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
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爆发,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而告终,标志其“速决战”的计划破产。英法联军伤亡26.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
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爆发。此次战役中,双方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爆发,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施利芬计划制定
1916 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 1 日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 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又称斯卡格拉克海战)。英国出动了约 150 艘 军舰,德国出动了约 100 艘军舰。战斗结果,英国损失 14 艘,德国损失 11 艘,英国损失的吨位数几乎是德国的 2 倍。英国的损失虽然大于德国,但仍 掌握着制海权。英国大舰队继续控制北海水面,德国公海舰队仍被封锁在港内。此后,双方的活动更加小心,北海水域内的战斗基本停止,双方开始把注意力集中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退出一战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三、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材料二、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材料反映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前后态度的原因?
(2)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中立原因: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态度:中立——参战;
直接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目的:美国的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
在军事上、财政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参战原因: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体系建立
(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缔结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体系特征:
将世界战争的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体系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情境探究】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图一、图二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
图一反映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图二反映了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还包含: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2.主要内容
(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国际联盟
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评价:
(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请在此输入标题
【拓展提升】 多角度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
从出发点看
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从进步性看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的兴起
从局限性看
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终于走向了世界大战
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材料一: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一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欧洲在国际上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意等国受到重创。②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战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
材料二: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 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它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巴黎和会四巨头
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条约》
对美:抑制了日本,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地位;
对日:海军扩张受到抑制;
对英:开始丧失海上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 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 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 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 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情境探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
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两国崛起;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世界格局发展变化:欧洲四大帝国瓦解,出现了许多新兴国家;大陆霸权争夺依旧激烈,矛盾重重,美日实力增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大战的影响
日军攻陷沈阳
日本偷袭珍珠港
战争并没有结束……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将来欲制支那,必以打击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
——1927年《田中奏折》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