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三)物态变化
方法技巧点拨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温度计时要特别注意“放”和“读”两个环节。
(1)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2.熔化、凝固图像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首先要明确所研究的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其次要明确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与凝固图像的特点。晶体的熔化图像中有一段表示固体升温的斜向上的线段,有一段表示晶体熔化的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还有一段表示液体升温的斜向上的线段,如图甲所示。反之,即晶体的凝固图像,如图乙所示。图像中如果没有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就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或凝固图像。
3.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判断
物态变化的识别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只要清楚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规律,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可以把物质的三态分为低能态(固态)、中能态(液态)、高能态(气态),当物质由低能态向高能态变化时要吸热,反之则放热。我们也可以通过结构图识记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规律。
4.探究晶体熔化的实验
解答此类问题,要掌握以下几点:
知道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能够继续吸热。
(2)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3)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
(4)图像中各阶段表示的物理含义。
(5)温度计的放置要求及读数。
5.探究液体沸腾的实验
解题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1)知道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知道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而沸腾时气泡上升越来越大,至液面破裂;
(3)知道装置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
(4)知道使水尽快沸腾的方法:①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②在烧杯中加温水;③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④沸腾前加热过程中,可在烧杯上加盖;
(5)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6.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和液体的种类。在分析蒸发快慢的问题时,应从这几方面入手,在探究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
7.解决生产、生活、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1)“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2)关于“出汗”: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瓶的外壁会“出汗”,夏天的水缸外壁上会“出汗”,初冬的早上会看到窗玻璃的内表面“出汗”,“汗”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正是由于这些物体的表面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才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所以在高原地区要用高压锅煮饭。
(4)利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进行降温或升温。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
℃,则标准大气压下48
℃的海波(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3.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如图.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4.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
℃,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
℃。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
℃,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
℃
B.26
℃
C.20
℃
D.22
℃
5.如图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的
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晶体在段不吸收热量
6.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这种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
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
D.严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
7.下列热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
B.“凝气而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
C.“滴水而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
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
8.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
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
A.
B.
C.
D.
11.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欣丽同学在学习物质熔化和凝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做了探究“某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甲和乙所示.
(1)甲图中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______;
(2)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______(选填“①”或“②”);
①熔化
②凝固
(3)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______.
12.为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取0.2
kg水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4)假如酒精灯均匀放热,且释放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忽略沸腾前水的质量变化以及热量的损耗,从5
min起,1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是48
℃,则海波的凝固点也为48
℃.在48
℃时,如果固态海波不能吸热,则它将保持固态;在48
℃时,如果液态海波不能放热,则它将保持液态;如果固态海波在48
℃时持续吸热,它就会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它处于固液共存态;如果液态的海波在48
℃时持续放热,它就会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它也处于固液共存态.故选D.
3.答案:D
解析: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烧瓶内的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水又能重新沸腾,本题选D.
4.答案:C
解析: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
℃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故选C。
5.答案:B
解析: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A错;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属于液化现象,B正确;温度计读数时,若仰视,会导致所读的示数偏小,C错;题图丁中的段表示晶体正在熔化,此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错.
6.答案:D
解析:温暖的室内,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镜片时,会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镜片上。严冬,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形成的小液滴,也属于液化现象。故选D。
7.答案:A
解析: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冰的温度虽然低,但冰中的水分子仍然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雪熔化时需要吸热,内能增大,故D错误.
8.答案:D
解析:冬天气温较低,菜窖里的水凝固成冰,此过程中放出热量,故菜窖里的温度不会太低.
9.答案:D
解析:由可知,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小,温度升高得越多,说明水的质量越小,升温越快,故图线④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A中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中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物质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物质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C中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物质凝固特点,是晶体物质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D中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1)96
℃
(2)②
(3)85
℃
解析:
12.答案:(1)自下而上
(2)如图所示.
(3)99;不可行
(4)
解析:(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9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和水中所含杂质有关,与所用热源无关,所以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来提高水的沸点的做法是不可行的.
由表可知水在5
min时已经沸腾,根据题意可知,水在5
min后1
min内吸收的热量与水在沸腾前1
min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水在0~4
min内水温每分钟升高2
℃,则1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十三)欧姆定律
方法技巧点拨
1.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的方法
①认真审题,在电路图(或画出的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待求量
②明确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各个电表测量的对象,以及电路发生变化后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电表测量对象有无变化
③明确解题思路,寻找解题依据,包括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④列方程,用数学方法求解,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及涉及的物理公式
⑤讨论结果的合理性,得出答案
2.判断电表示数变化的方法
电路中电表示数的变化一般是由于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的电阻或连接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的变化。
(1)由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所引起电路中电表示数的变化
①分析开关在断开或闭合时,电路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画出等效电路图;②分析电路发生变化后,电路中电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在电源电压不变时,随着电阻的变化,电路中的电流或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怎样变化。
(2)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①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电源电压不变):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的电阻变化→总电阻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
②对一条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的并联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按以下思路分析:
滑片移动时的电阻变化(以支路上只含有滑动变阻器或支路上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两种情况为例)→本支路总电阻的变化→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电流Iz的变化→电路中干路上电流的变化。
3.电学图像问题的解决方法
图像题就是利用数学图像的方法,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的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1)看清图像中横、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轴上的分度值;
(2)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用图像的交点坐标、倾斜程度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
(3)根据图像把题目中的问题计算出结果或作出判断性结论。
4.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
(1)根据公式,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需要测出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所以需要用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一个灯泡的电阻大小由灯丝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同时还与温度有关,所以灯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温度不同),电阻是不同的,如果要测量一个灯泡的电阻,则不能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的变形式及电阻的性质,可以判定(
)
A.
变大时,变小
B.变大时,变大
C.
变小时,不变
D.
时,
2.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
V,灯泡L的电阻为10
Ω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灯泡L亮度变暗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D.灯泡L的最大功率为0.9
W
4.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18
V,滑动变阻器标有“
1
A”,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B.电路的最小电流为0.6
A
C.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最大
D.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最大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6.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现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
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消耗的电功率为3.6
W
B.甲消耗的电功率为3.6
W
C.甲中的电流大于乙中的电流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0.8
W
7.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
V,是小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
A.两端的电压为1.5
V
B.两端的电压为1.5
V
C.与的灯丝电阻之比为
D.通过与的电流之比为
8.如图所示,是定值电阻,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串联
B.电压表只测两端的电压
C.当向滑动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D.当向滑动时,两个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先闭合开关和,然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变亮
B.通过的电流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移向中间某个位置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量分别为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11.某导体两端电压为6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
A;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3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A;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0
V时,它的电阻为_______Ω。
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所用电源电压为4.5
V,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但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电阻__________(填“断路”或“短接”)。排除故障后,他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当电压表示数是1.2
V时,电流表示数是0.30
A;继续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从1.2
V增加到2.4
V,那么该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__________Ω。
13.小倩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学生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R、开关S、导线若干和标有“”字样的滑动变阻器.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D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且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在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_______(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且不断变化,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发生了___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8
A时,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Ω.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压
1.0
1.4
2.0
2.4
电流
0.10
0.14
0.20
0.2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__比.
(5)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_______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它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流无关,这个导出公式只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比值.公式只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比值,电阻的大小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当电压发生变化时,电流也随之发生变化,但电阻不变;当电压为0时,电阻大小不变.
2.答案:A
解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观察题图可知AB段的横截面积比BC段小,导体的电阻大,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可知,AB段的电压比BC段的电压高,即.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电功率及串联电路等知识。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变小,根据可知I在变大,由可知灯泡的功率在变大,亮度应该是变亮,A错误;由A项可知,电流表示数在增大,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电压,根据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也在变大,B错误;根据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是灯泡的电阻,灯泡的电阻不变,则该比值不变,C错误;当P在a端时电流最大,,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若将滑片P移动到最左端,则电路中的电流为1.8
A,大于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C不正确。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由题中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由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
6.答案:B
解析:由题中图像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两电阻为定值电阻,当时,,,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两电阻并联时两端的电压相等,由可知,通过两电阻中的电流分别为,故C正确;甲、乙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故A正确,B不正确;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故D正确.故选B.
7.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与串联,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所以两端的电压,B正确;由于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两端的电压,A错误;由于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与的电流之比为,D错误;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与的灯丝电阻之比,C错误.
8.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同时也测量与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测量通过的电流,故A、B错;当向滑动时,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不变,的阻值也不变,根据可知,通过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的示数不变,C正确;当向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但电流表的示数不变,D错.
9.答案:C
解析:闭合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和灯泡L并联,被短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测通过L的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通过的电流变大,B错误;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之间互不影响,因此L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灯泡L的亮度不变,A、D错误;干路电流等于两支路电流之和,因此会变大,C正确.
10.答案:C
解析:假设滑片移动前后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则滑片移动前后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则,的阻值不变,故选C.
11.答案:0.2;15
解析: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导体的电阻不随电压变化,该导体的电阻.
12.答案:短接;7.5
解析:本题考查电路故障的判断和欧姆定律。闭合开关S时,若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电阻短接;当电压表示数是1.2
V,电流表示数是0.30
A时,的电阻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当电压表示数为2.4
V时,由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得,解得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则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
13.答案:(1)如图所示.
(2)断开;A
(3)短路
(4)10;正
(5)5
解析:(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电流表有示数,且不断变化,说明电路中没有发生断路,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发生短路.
(4)由题图乙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2.8
V,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由实验数据可知,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3
V时,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为,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十四)电功率
方法技巧点拨
1.解决电功率动态变化的方法
电功率的动态变化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开关闭合、断开引起的;一类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引起的。解答由开关闭合和断开引起的动态电路变化题:首先要根据开关的闭合或断开,确定电路的连接情况,并明确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对象;然后灵活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动率的公式及其推导式进行计算求解。解答由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引起的动态电路变化题:首先明确电路的连接情况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的对象;其次弄清滑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最后运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求解。
2.探究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解题时应掌握该实验的下列知识:
(1)实验原理:P=UI。
(2)移动滑片时,眼睛观察电压表。
(3)电压调节:小灯泡两端电压不要高于额定电压的1.2倍。
(4)数据处理: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只有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故求额定功率时,不能求平均值。
3.解电功率综合计算题的方法
解题时,首先按题目所给的条件,根据电流流过的路径,确定各用电器串、并联关系,然后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画图时一般将不起作用的元件(如被短路的用电器、开关)去掉,有时也可将电压表、电流表去掉,但要做到“去表留值”,即在该段电路上将所给的电压值、电流值标出来,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出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可将较复杂的问题简化,有助于解题时方法的选择。
求某一用电器或某一电路消耗电功率的一般方法是:
(1)利用所给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出用电器的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用电器在实际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要求实际功率,代入相应的实际电压和实际电流即可。
4.探究影响电热因素的实验
解题时需掌握下列五个方面的知识:
(1)由于实验中电流在导体上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察,故采用转换法,把放出热量的多少转换为能直接观察的温度变化的多少。
(2)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如两个烧瓶内煤油的质量、通电时间等。
(3)在探究电流一定,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应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中;在探究电压一定,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应将两电阻丝并联接入电路中。
(4)注意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的前提条件是“电流一定”;成反比的前提条件是“电压一定”。
(5)本实验中,选用煤油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较小,在加热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大。
5.家庭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法
家庭电路的组成:输电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
在安装家庭电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确定火线和零线,然后在干路火线上串联上熔断器,即电路保险装置,当电流过大时会自动熔断以保护电路。
(2)控制电灯的开关要接在火线上,并与电灯串联。
(3)螺口灯泡的螺旋套一定要接在零线上。
(4)电路中的插座,如果是两孔插座,一定是右孔接火线,左孔接零线,要与电灯并联;如果是三孔插座,则必须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各家用电器与插座并联,开关与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6、解决安全用电问题的方法
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遵循“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的原则,要防止导线绝缘部分破损,保持绝缘部分干燥,避免电线跟其他金属物接触,定期检查,及时修理等;二是安装电路时要遵循安装规则,例如保险丝、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上,螺口灯座的螺旋套只准接在零线上,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使用三孔插座等。
处理触电事故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具体做法是断开开关或用一根绝缘棒挑开电线,然后再抢救触电者。电路发生火灾时务必切断电源后再灭火。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甲、乙两个普通白炽灯泡铭牌上分别标着“220
V
40
W”“110
V
40
W”字样,正常发光相同时间,它们消耗的电能(
)
A.甲灯的多
B.乙灯的多
C.一样多
D.不能确定
2.有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热水壶甲和乙,甲的额定功率为1
800
W,乙的额定功率为1
200
W.两个电热水壶都正常工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电热水壶两端的电压较高
B.电流通过甲电热水壶做功较快
C.通过两个电热水壶的电流相等
D.相同时间内,两个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3.如图所示,将标有“3
V
3
W”的灯泡和标有“6
V
3
W”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只有一只灯泡正常发光,设小灯泡电阻不变,则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分别是(
)
A.3
V
1
A
B.1.5
V
1
A
C.3
V
0.5
A
D.1.5
V
0.5
A
4.如图所示,规格为“3
V
3
W”,规格为“3
V
1.5
W”,灯丝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为3
V.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的电阻之比是
B.和的电流之比是
C.两端电压是2
V
D.两灯的总功率是1
W
5.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现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
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消耗的电功率为3.6
W
B.甲消耗的电功率为3.6
W
C.甲中的电流大于乙中的电流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0.8
W
6.将两根电阻丝分别插入甲、乙两瓶等量煤油中,串联接入电路,.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2:5
B.5:2
C.4:25
D.25:4
7.把一只标有“10
V
3
W”的小灯泡和定值电阻R串联后接在电压为12
V的电源上(如图所示),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该电路工作10
s,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是(
)
A.60
J
B.36
J
C.30
J
D.6
J
8.电蚊拍灭蚊时(如图),蚊子碰到金属网形成闭合电路,蚊子往往会被烧毁,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蚊子是可以导电的
B.若电蚊拍电压降低,则烧毁效果变差
C.蚊子烧毁是因为电流的热效应
D.烧毁时可能没有电流通过蚊子
9.如图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其外壳与零线相连
B.断开开关S时,用试电笔接触A点氖管发光,接触B点时氖管不会发光
C.保险丝烧断后可用铜丝代替
D.闭合开关S时,电灯不亮,保险丝未烧断,可能是电灯短路
10.某家庭电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6
V
B.灯泡和串联
C.开关的位置正确
D.开关只控制灯泡
11.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为6
Ω,电源电压不变.把“6
V
3
W”的小灯泡接在间,间接电流表,闭合开关S,小灯泡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A.如果把这个小灯泡接在间,间接电压表,闭合开关S,若灯丝电阻与正常发光时相同,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V.
12.一款家用电煮锅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工作电路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______(填“断开”或“闭合”)时,处于加热挡位。若加热时电路中电阻为42
Ω,电路中电流为5
A,加热2分钟,不计能量损失,能使质量为2
kg的水从20
℃升高到______℃。[]
13.某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电源电压3
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标有“3
A
5
Ω”的字样,所用小灯泡是额定电压为“1.5
V”和“2.5
V”中的一个。
(1)电路如图所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2)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_状态,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应移到______(填“左”或“右”)端。
(3)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明显偏转,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滑片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位置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则该实验中所用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发出耀眼的亮光,则此时小灯泡的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额定功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当两个灯泡正常发光时,它们的实际功率等于它们的额定功率,都为40
W,又因为它们的通电时间相同,根据可知,两灯消耗的电能相同.
2.答案:B
解析:甲、乙电热水壶的额定电压相同,正常工作时,两电热水壶两端的实际电压也相同,A错误;甲的额定功率大于乙的额定功率,说明正常工作时电流通过甲电热水壶做功快,B正确:由可知,因为故,C错误;由可知,当t相等时,由于,故,D错误.
3.答案:D
解析: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只有一只灯泡正常发光,故电路中的电流的电阻,故两端的电压.
4.答案:D
解析:由可知,两灯泡电阻分别为,和的电阻之比,A错误;闭合开关,两灯泡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故和的电流之比是,B错误;电路中的电流,两端的电压,C错误;两灯的总功率就是电路的总功率,,D正确.
5.答案:B
解析:由题中图像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两电阻为定值电阻,当时,,,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两电阻并联时两端的电压相等,由可知,通过两电阻中的电流分别为,故C正确;甲、乙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故A正确,B不正确;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故D正确.故选B.
6.答案:A
解析:串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焦耳定律,产生的热量,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产生的热量Q与电阻值成正比,即.
7.答案:D
解析: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因小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电路电流两端的电压;该电路工作10
s,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故选D.
8.答案:D
解析:蚊子碰到金属网形成闭合电路,有电流通过蚊子,表明蚊子是导电的,电蚊拍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蚊子烧毁,故A、C均正确,D错误;根据可知,若电蚊拍电压降低,相等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减少,故烧毁效果变差,B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电路的连接和故障分析。电冰箱有金属外壳,接入电路时,外壳应该与地线相连,A错误;断开开关后,A点仍然与火线相连,用试电笔检验氖管应该发光,B点与火线断开,用试电笔检验氖管不发光,B正确;铜丝的电阻小且熔点高,不能代替保险丝,C错误;如果电灯短路,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保险丝会烧断,D错误。
10.答案:D
解析: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故灯泡两端的电压均为220
V,A错;由题图可知,灯泡和并联,且只控制,只控制,B错,D正确;若控制灯泡的开关接在零线上,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仍与火线相连而带电,易造成触电事故,故开关要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接法正确,接法错误,C错。
11.答案:6;1.5;2
解析:若把小灯泡接在间,间接电流表,闭合开关S,则小灯泡与电阻并联,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电源电压,由于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故电源电压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
V,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其示数为.如果把小灯泡接在间,间接电压表,则小灯泡与电阻串联,小灯泡的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的示数为.
12.答案:闭合;35
解析:当电煮锅处于加热挡时,用电器功率最大,根据公式知,电路中总电阻最小,即闭合;加热2分钟,电煮锅产生的热量为,不计能量损失,则,由公式可得,由得。
13.答案:(1)如图所示
(2)断开;左
(3)小灯泡断路
(4)0.5;大于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
(1)因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5
V或2.5
V,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0~3
V,注意正进负出,并联在小灯泡的两端,如答图所示。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即最左端。
(3)小灯泡不亮可能是小灯泡断路,小灯泡短路或小灯泡之外的电路断路,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综合分析知电路故障是小灯泡断路。
(4)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
A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位置时,电阻为最大电阻的一半即,两端电压,因此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小灯泡额定功率;移动滑片,小灯泡发出耀眼的光,比正常发光要亮,小灯泡的实际电压变大,实际电流变大,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八)运动和力
方法技巧点拨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解题时注意以下问题:
(1)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水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远。
(2)在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实验时都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底端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在实验基础上,推知小车所受阻力为零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采用了科学推理法。由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推理得到“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应用了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2.关于惯性的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是要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二是明确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三是要明确惯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对惯性进行考查时,经常将其与交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如车辆的限速、限载、保持车距等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解题方法
解答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设计实验时,要尽量减小摩擦力和研究对象所受重力的影响;
(2)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例如探究两个力的方向对平衡的影响时,要保证力的大小相等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探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对平衡的影响时,要保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过将研究对象旋转一个角度,使其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
(2)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确定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方法是先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平衡力,再利用“大小相等”来确定它的大小,利用“方向相反”来确定它的方向;
(3)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5.解答关于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
(1)运用二力平衡法求解摩擦力大小的步骤:
①明确所求解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出所求的摩擦力与哪个力是平衡力;
③根据已知力的大小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2)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由摩擦力的概念判断
首先明确研究对象(一般选受力物体)和参照物(一般选施力物体),再明确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方向,然后由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断出研究对象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②由假设的方法来判断
此法通常用来判断相对静止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首先假设物体不受摩擦力,再确定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将会出现的相对运动的情况,最后判定研究对象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③由二力平衡的性质来判断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一对平衡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同一物体上,故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6.解决受力分析问题的方法
解答受力分析问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首先分析重力,接着看被研究的物体周围与几个物体接触,其中又有哪几个物体对它有拉力、压力、支持力或弹力等力的作用,然后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摩擦力,要养成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习惯。
(3)根据题意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其他力(如看有无其他引力或斥力等)。
(4)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一般情况下画示意图时,可把所有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重心上。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下列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受二力平衡的物体,若去掉其中的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减小
C.用力未推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也能运动
2.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车在斜面上只受重力作用
B.小车到达斜面底端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是因为小车不受力
D.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行驶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其目的是防止驾驶员(
)
A.受到向前的冲击力而撞击车体
B.受到座椅靠背向前的推力而撞击车体
C.受到向前的惯性力而撞击车体
D.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击车体
4.2020年5月5日,“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C.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火箭惯性逐渐增大
D.随着火箭上升,火箭受到的大气压强逐渐减小
5.如图所示,将一把铁锁用绳子悬挂起来,把它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松手后铁锁来回摆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动过程中,绳子对铁锁的拉力和铁锁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摆动过程中,铁锁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C.摆动过程中,绳子一定发生塑性形变
D.若绳子突然断开,铁锁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6.小华在教室擦黑板时隐隐感觉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回到家,他拿出小时候玩的一块玩具黑板,把它平放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再用一个黑板刷来擦黑板.如图所示,他给黑板刷斜向下施力,当施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较大时,黑板刷滑动起来;当施力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较小(大于0°)时,他怎么也推不动黑板刷.在这两种情形下,黑板刷分别(
)
A.受摩擦力,不受摩擦力
B.受摩擦力,受摩擦力
C.不受摩擦力,受摩擦力
D.不受摩擦力,不受摩擦力
7.如图,用4
N的水平推力把重2
N的物理书压在竖直黑板上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黑板的压力与黑板对书的支持力彼此平衡
B.黑板对书的摩擦力为4
N
C.书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D.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8.如图所示,小明去公园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此时,若不计绳子重力,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
B.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
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
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
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与是一对平衡力
B.G与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与是一对平衡力
D.与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0.如图所示,小伙伴们在玩滑板车,脚蹬地后,人和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若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车将立即停下来
11.如图所示,小明正在玩滑板车,停止蹬地后,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_______.在滑行时,若一切外力突然消失,滑板车将做_______.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历史上曾有两位物理学家的观点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认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你认为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
1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第一次在木板上铺上棉布,第二次去掉棉布.实验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了更远的距离才停下来.
(1)两次实验中小车受到阻力较小的是第______次.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小车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______(选填“在棉布上更多”“在木板上更多”或“两次一样多”),小车的动能转化为______能.如果完全没有阻力,小车的动能将不变,所以小车将做______运动.
1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等重的砝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一对平衡力的_____.但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的砝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现保持与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验证一对平衡力一定_____________.
(3)如果将木块换成弹簧测力计,左、右两盘各放入重5
N的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
A.10
N
B.
5
N
C.0
N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如果去掉的力是阻力,那么运动速度就会增大,故B错误;当箱子未被推动时,受力平衡,推力等于摩擦力,故C错误;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力完全消失,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应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物体受力分析、惯性、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在斜面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是重力、斜面对小车的摩擦力、斜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故A错误;小车到达斜面底端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作用或惯性力,故B错误;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是因为小车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不是因为小车不受力,故C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小型客车在行驶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立即停止下来,而驾驶员由于惯性,还要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击车体受到伤害,使用安全带就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
4.答案:C
解析:A.火箭升空时向地面喷出了高温高压的燃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温高压的燃气对火箭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不是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由于燃料燃烧,质量减小,火箭惯性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着火箭上升,火箭受到的大气压强减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B
解析:摆动过程中,绳子对铁锁的拉力和铁锁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错;摆动过程中,铁锁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在不停地变化,即铁锁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B正确;摆动过程中,绳子发生的不一定是塑性形变,C错;若绳子突然断开,铁锁受重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D错.
6.答案:B
解析:当小华给黑板刷施加的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较大时,黑板刷滑动起来,此时黑板刷相对于玩具黑板发生了滑动,所以黑板刷受到玩具黑板对它的滑动摩擦力;当小华给黑板刷施加的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较小(不为0°)时,黑板刷未滑动,但黑板刷相对于玩具黑板有滑动的趋势,故黑板刷受到玩具黑板对它的静摩擦力.B正确.
7.答案:D
解析:物理书被压在竖直黑板上静止,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平衡,故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且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在水平方向上手对物理书的压力与黑板对书的支持力平衡,而书对黑板的压力与黑板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A、B、C错误,D正确.
8.答案:A
解析: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由图可知,狗静止不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对狗受力分析可知,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沿绳子向上的拉力作用,则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二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二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9.答案:D
解析:弹簧和小球都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小球受到重力G和弹簧对小球的拉力的作用,弹簧受到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横杆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G与分别作用在小球和弹簧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G是地球施加给小球的力,是横杆施加给弹簧的力,这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是弹簧对小球的拉力,是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它们分别作用在小球和弹簧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错误、D正确.
10.答案:B
解析: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故B正确;停止蹬地后,滑板车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滑板车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使滑板车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若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滑板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11.答案:受到阻力;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
解析:停止蹬地后,滑板车仍受到地面给它的阻力,所以最终会停下来.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原来运动的滑板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
12.答案:(1)二;慢
(2)两次一样多;内;匀速直线
解析:(1)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则小车每次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第一次实验时在木板上铺上棉布,第二次实验时去掉棉布,则第二次实验中水平面较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小;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了更远的距离才停下来,说明第二次实验中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小,速度减小得较慢.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每次小车都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的动能相等,最终小车均静止,故两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13.答案:(1)大小相等;木块与桌面间存在摩擦力
(2)转动回来;在同一直线上
(3)B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九)压强与浮力
方法技巧点拨
1.固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
求解压强大小的解答步骤:
(1)分析题意,确定F的值和S的值,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F=G=mg;
(2)根据公式求解即可,特别注意的是对受力面积的判断,受力面积应是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方法
(1)实验时,通过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或显示)金属盒受到的压强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若金属盒受到压强但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为0,说明压强计的气密性差,有漏气的部位存在。
(2)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如保持探头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探究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保持液体密度不变,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保持深度不变,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越大,分析结论时可从此处入手。
3、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的计算方法
对于上下粗细不均匀的容器,应先利用公式计算出容器底所受的压强,再利用公式F=pS(S是容器的底面积)计算出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即。
(2)对于上下粗细均匀的容器,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即F=G液,当然若条件充足,也可用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力。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计算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
(1)确定流速大的地方在哪里。(或分析物体形状,凸出部分的流体流速大)。
(2)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根据压强大小确定压力大小及压力差的方向。
(4)根据压力差的作用分析产生的各种现象。
5、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1)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其中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此时物体排开气体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即,故计算公式为
6、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轮船总漂浮在水面上,则;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密度计工作时总漂浮在液体中,由可知,浮力大小不变;热气球是靠改变气球中空气的密度来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升降的。
7、浮力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1)确定研究物体,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力的关系式;
(3)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
(4)根据已知条件解出所求量。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坦克要经过一沼泽地,工兵连迅速在沼泽地段铺设了宽木板,坦克得以顺利通过,是因为铺设木板后(
)
A.坦克的重力变小
B.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C.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D.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表示,则(
)
A.
B.
C.
D.
3.某一试管中装有某种液体,在试管处于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位置时,管内液体质量保持不变,则试管底部受到液体压强(
)
A.甲位置最大
B.乙位置最大
C.丙位置最大
D.三个位置一样大
4.如图所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于2012年6月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关于潜水器“蛟龙”号的下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强不变
B.“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强变大
C.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力不变
D.“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力差减小
5.将少量热水倒入一空矿泉水瓶中(矿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紧瓶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
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6.近期交警部门加大对电动车安装遮阳伞的检查拆除力度。遮阳伞虽能遮挡阳光,但存在安全隐患,当电动车快速行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遮阳伞上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伞面被向下压
B.遮阳伞下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伞面被向上吸
C.遮阳伞上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伞面被向下压
D.遮阳伞下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伞面被向上吸
7.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
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0.3
N
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8.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两物体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细线被拉直.已知A重4
N,B受到的浮力为8
N,密度之比为2:5.那么(
)
A.所受的重力之比为5:2
B.所受的浮力之比为1:2
C.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为1
N
D.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
9.如图所示,将边长10
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4
cm,g取10
N/kg,则(
)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
N
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施加4
N向下的压力
C.木块的密度是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
10.如图所示,向盛水的烧杯中陆续加盐,并轻轻搅拌,鸡蛋将(
)
A.下沉,浮力不变
B.上浮,浮力不变
C.下沉,浮力变小
D.上浮,浮力变大
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此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______,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__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12.如图甲所示,物体A的体积为V,放入水中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现将一体积为的物体B放在物体A上,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甲图中物体A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物体B的密度为________.(水的密度用表示)
13.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中,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11所示,四幅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不考虑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_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2)比较图甲和图_________,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4)比较图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吗?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应用。在沼泽地段铺设宽木板,不会改变坦克的重力以及坦克对地面的压力,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BD错误,C正确。
2.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根据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又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即.故选A.
3.答案:A
解析:深度越深压强越大,甲的深度最大,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最大。
故选A。
4.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潜水器下潜过程中,海水密度不变.
下潜过程中,所处深度不断增大,由知,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增大的;故A错误,B正确;
下潜过程中,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增大的,由可知,所受海水的压力变大,故C错误;
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知,潜水器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即所受海水的压力差不变,故D错误;
5.答案:D
解析:因为瓶子注入热水并摇晃后,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跑出了一些,倒出热水的矿泉水瓶密封后,再浇上冷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了,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伞的形状是上方凸起的,当气流经过时,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流速小,压强大,伞下方的气压大于伞上方的气压,这样就会产生向上的升力,使伞容易被风“吸”起来,使电动车不能平稳行驶。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受到的浮力大小为,故A错误;根据题图甲、乙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故B错误;根据题图乙、丙可知,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物体的体积不同,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故C错误;根据题图丙、丁可知,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正确。
8.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所以;由,可得,A错误.由,可得,又因为,所以,B错误.由,可得,则细线对A的拉力,C错误.由,可得,细线对B的拉力,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D正确.
9.答案:B
解析:A.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故A错误;
B.使木块完全浸没还需要的力:,故B正确;
C.根据浮沉条件得,,由和得:
;故C错误;
D.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强:,故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向水中加盐,使水的密度增大,因,鸡蛋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鸡蛋受到的水的浮力增大,当鸡蛋受到的水的浮力大于自重时,鸡蛋将上浮。
故选D。
11.答案:凹陷程度;ac;ab
解析:读图可知,实验时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可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比较a、c
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a、b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12.答案:
解析:在题图甲中,物体A漂浮,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将物体B放在物体A上,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所以物体整体处于漂浮状态,则,所以,,则,物体B的密度.
13.答案:(1)两侧液面高度差
(2)乙
(3)相等
(4)不能;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
解析:(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利用了转换法;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故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因两实验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比较图乙和图丁,不能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理由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
14.答案:(1)3.8
(2)1.4;AD
(3)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4)A
(5)能
解析:(1)题图B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示数是3.8
N.
(2)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石块重力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即;A步骤中测量的是空桶的重力,D步骤中测量的是石块排开的水和桶的总重力,即利用AD两个步骤可测出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3)由题图可知,石块排开水的重力为,等于石块所受浮力.
(4)本实验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可以用原来的方案换用其他液体、其他物块重复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误差,对探究规律性的实验没有意义.
(5)石块没有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也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因此也能得到正确的结论.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二)声现象
方法技巧点拨
1.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方法
(1)明确声音各特性的含义;(2)熟记三个特性各自的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的大小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3)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音调和响度的描述。
2.通过波形图来理解声音特性的方法
在解答时,要从波形图的疏密程度、振动幅度、形状等方面分别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波形越密,表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波上下的振动幅度越大,表示响度越大;波的形状不同,则表示音色不同。
3.乐器中声音特性的解题方法
不同类型的乐器,其发声特征不同。打击乐器靠其本身振动发声,重敲和轻敲时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用不同的力拨弦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弦的粗细、松紧、长短决定着音调不同;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吹气时用力的大小改变的是响度,空气柱的长短影响声音的音调。
4.声音特性的探究方法
解题时,注意把握三点:一是知道影响音调与响度的因素;二是在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三是注意在实验时要多做几次,目的是防止一次实验带来的偶然性。
5.处理回声测距问题的方法
解题时,要掌握以下几点:(1)回声产生的原因——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2)听到回声的条件——听到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3)从发声体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为发声体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
6.声的利用的区分
利用声波获得信息和利用声波获得能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理现象。利用声波获得信息是利用声波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利用声波获得能量是指物体获得能量后,物体产生一系列的改变。两种现象有明显区别,解答时,要看问题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2.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中描述音调的是(
)
A.男高音歌唱家
B.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C.引吭高歌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端午节赛龙舟时,划龙舟的队员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动船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不能通过水传播
B.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手敲鼓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D.鼓手通过鼓声指挥队员划桨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音调
音色
B.响度
音色
C.音调
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6.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7.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音乐会上首次采用100名高音礼号手、100名中音礼号手和打击乐手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礼号发声不需要振动
B.军鼓发出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两者音色相同
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8.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
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
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
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
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
m/s
9.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0.汽车GPS导航仪与通信卫星之间通过________来传递信息,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如图所示是表示音频、视频和射频三种信号的波形示意图,频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信号.
11.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手机屏幕上始终有来电显示,这说明____________。
1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发声体的,A正确;“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B错;“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响度要小,C错;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错。
2.答案:A
解析:“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歌唱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A正确;“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错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错误.
3.答案:B
解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所以鼓声能通过水传播,A错误;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B正确;鼓手敲鼓的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C错误;鼓手通过鼓声指挥队员划桨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错误.
4.答案:B
解析: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若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则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瓶内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选B.
5.答案:B
解析:人在水面下能听见岸上的说话声,说明水和空气可以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误;改变试管中的水量,试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对着试管口吹气时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改变,B正确;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减弱噪声的,C错误;B超诊断仪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D错误.
6.答案:D
解析:笛声是由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A错;“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用锤敲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B错;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就是通过音色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C错;通过听到狗叫声,就知道家中来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正确.
7.答案:D
解析: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错误;军鼓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能够被人们听到,不属于超声波,B错误;人们能够区分开礼号和军鼓的声音,说明二者的音色不同,C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礼号声和军鼓声在相同条件下的传播速度相同,D正确.
8.答案:C
解析: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
s,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故A错误;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
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
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故B错误;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中,行驶的距离,行驶这17
m所用的时间,故C正确;汽车行驶的速度,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A.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10.答案:电磁波;;射频
解析:汽车GPS导航仪与通信卫星之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为;频率是指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用波形图来表示时,波形越密集,代表频率越高,故频率最高的是射频信号.
11.答案: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据题意可知,向外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手机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向外抽气,不影响手机接收信号,即说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2.答案: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
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
解析: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向着温度低、密度大的方向拐弯,即爱走温度低、密度大的路径;深夜空气温度比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走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赤日炎炎的沙漠或戈壁滩由于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走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十五)电与磁
方法技巧点拨
1.对磁场和磁感线的理解问题
解题时必须牢记以下六点:
(1)磁场是磁体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2)磁场中静止的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假想的、有方向的曲线。
(4)磁体周围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5)磁感线在磁体外部从N极发出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从S极到N极,形成封闭的曲线。
(6)磁感线密集处磁场强,稀疏处磁场弱。
2.有关通电螺线管的解题方法
解题时必须掌握下面两方面的知识:
(1)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同。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3.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方法
解题时应明确下列内容:
(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流越小,磁性越弱。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还跟线圈的匝数有关,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匝数越少,磁性越弱。
4.关于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分析电磁继电器的应用问题时,首先必须明确电磁继电器电路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组成,分清哪部分是低压控制电路,哪部分是高压工作电路;然后按各活动元件工作的先后顺序说明,可以从控制电路是通电还是断电开始分析,再分析电磁铁是否有磁性电磁铁是否吸引衔铁,动触点与哪些静触点接触,使哪一部分工作电路接通,哪些用电器工作。
5.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题时应明确: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当改变其中一个方向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改变;当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同时改变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不变。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电动机的转向跟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电动机的转速大小跟电流的大小和磁场的强弱有关。
(3)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6.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解题时应明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探究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若使导体运动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或将磁场方向改为与原方向相反,则感应电流方向将与原方向相反;若将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都变为和原方向相反,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B.通电螺线管外A点磁场的方向向右
C.小磁针N极指向左
D.小磁针S极指向左
2.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两点相比,P点处的磁场较强
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
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3.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右侧是一根条形磁铁,左侧是一根软铁棒,分别接电池的两极,当开关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条形磁铁被吸引,可以断定b端接正极
B.如果条形磁铁被排斥,可以断定b端接正极
C.如果软铁棒被吸引,可以断定a端接负极
D.如果软铁棒被吸引,可以断定a端接正极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连接的电铃电路,开关闭合后,电路中始终有电流,但电铃只响一声就不再响了,原因是(
)
A.电磁铁始终没有磁性
B.衔铁一直被电磁铁吸着不能回弹
C.衔铁没有向下运动
D.电池正负极接反了
5.如图所示是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制作水银温度计时,在玻璃管的两端分别封入一段金属丝。电池的两极分别与金属丝相连,当温度达到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金属丝下端所指的温度时,电铃就响起来,发出报警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绝缘体
B.电铃响时,电磁铁右端是N极
C.温度降低到以下时,电铃响
D.电铃响且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磁性减弱
6.如图所示,干电池底部吸有强磁铁(可导电),在干电池的正极上支有一“门”字形导线框,导线框B侧和套在强磁铁上的导电圆环C连接,导线框和圆环C能够一起绕干电池持续转动,圆环C在转动过程中与强磁铁接触良好.导线框转动的动力来源(
)
A.只有线框A侧受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B.只有线框B侧受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线框A侧、B侧都受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线框A侧、B侧都不受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是受到的其他外力
7.如图是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装置。接通电路瞬间,原来静止的导线向右运动。要使导线向左运动,可行的措施是(
)
A.将磁体的N、S极对调
B.增大电源电压
C.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
D.将磁体的N、S极对调,同时改变电流的方向
8.如图所示的小制作中,装置A中有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当有风吹向风扇时扇叶转动,引起灯泡发光。装置A的工作原理是(
)
A.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
B.电磁感应
C.通电线圈能在磁场中转动
D.磁极间相互作用
9.小罗把两个玩具电机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用力快速拨动甲电机的转叶,发现乙电机的转叶也缓慢转动起来。对这个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乙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甲电机”依据电磁感应来工作
D.两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10.如图所示是交流发电机原理示意图,线圈逆时针转动时产生了感应电流,边的电流方向和边恰好相反,其原因是(
)
A.边靠近S极,边靠近N极
B.两边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相反
C.两边所处的磁场方向相反
D.线圈在做逆时针转动,若改为顺时针转动,则方向相同
11.如图所示,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急剧减小,当闭合开关和时,小磁针N极指向右端,则电磁铁的左端为______极,电源右端为______极。要使指示灯变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滑动。
12.在这次疫情期间,小华经常在家中做饭,一天他在冰箱中找东西拿来做饭,当他还没有把冰箱门完全关闭时,冰箱门却被吸过去紧紧关闭了,他想到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于是他做了如图16-2-5所示的实验,用细线悬挂的磁体磁极未知。当闭合电路开关S后,磁体的B端与通电螺线管左端相互吸引,则A端是磁体的______极。断开开关S,磁体静止时,A端会指向地理的______(选填“北方”或“南方”)。
1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闭合开关,若导体不动,左右水平移动磁铁,电路中_____(填“有”或“无”)感应电流.
(3)在仪器和电路连接都完好的情况下,某小组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请提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闭合开关,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右端为N极,选项A错误;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故A点磁场的方向向左,选项B错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小磁针N极指向右,S极指向左,选项C错误,D正确。
2.答案:C
解析:两点相比,Q点离磁极近,Q点处的磁场较强,A错误;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螺线管两端的磁极会改变,两点处的磁场强弱不变,磁场方向改变,B错误、C正确;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增强,但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不变,D错误.
3.答案:B
解析:如果条形磁铁被吸引,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a端接正极,b端接负极,故A错误;如果条形磁铁被排斥,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a端接负极,b端接正极,故B正确;如果软铁棒被吸引,说明通电螺线管有磁性,但不能断定其磁极,故C、D错误.
4.答案:B
解析:开关闭合后,电路中有电流,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衔铁被吸下的同时,打击铃碗,发出声音.电路始终接通,电磁铁始终吸引衔铁,衔铁不会回弹,所以铃锤不能重复击打铃碗.故选B.
5.答案:B
解析:水银是导体,A错;由题图可知,当温度升高至74
℃时,水银与玻璃管上端的金属丝接触,电磁铁所在的电路被接通,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触点开关使之闭合,电铃工作而发出响声,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B正确,C错;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磁铁所在的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故电磁铁的磁性增强,D错.
6.答案:B
解析:干电池底部吸有强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导线框B侧和套在强磁铁上的导电圆环C连接,则导线框B侧有电流通过(即导线框B侧是通电导体),所以导线框B侧受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而运动;而线框A侧没有通电,所以A侧没有受到磁场的作用力.
7.答案:A
解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将磁体的磁极对调,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导线受力的方向与原来相反,能使导线向左运动,A可行;增大电源电压或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都会改变受力大小,增加导线的运动速度,不能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不能改变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B、C不可行;将磁体的N、S极对调,同时改变电流的方向,不会改变受力方向,不能使导线向左运动,D不可行。故选A。
8.答案:B
解析:装置A中有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当有风吹向风扇时扇叶转动,相当于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引起灯泡发光,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
9.答案:C
解析:用力快速拨动甲电机的转叶,发现乙电机的转叶也缓慢转动起来,甲电机相当于发电机,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C正确;甲电机转动,带动乙电机也转动,乙电机相当于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电机和乙电机的工作原理不同,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线圈逆时针转动时产生了感应电流,据题图可知,边和边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相反,所处的磁场方向相同,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故B正确.
11.答案:N(北);正(“+”);左
解析:小磁针N极指向右,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电磁铁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源右端为电源正极;要使指示灯变亮,GMR阻值要变小,电磁铁磁性要增强,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向左移动。
12.答案:N;北方
解析:当闭合电路开关S后,电流从螺线管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为N极;由于磁体的B端与通电螺线管左端相互吸引,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B端是磁体的S极,A端是磁体的N极;由于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且磁体受地磁场的影响,所以磁体静止时,B端会指向地理的南方,A端会指向地理的北方。
13.答案:(1)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2)有
(3)将导体换成多匝线圈;使用磁性更强的磁铁;增大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等,答案合理,只写一条即可
解析:(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以磁铁为参照物,导体就是水平运动的,做的是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以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3)指针没有明显偏转,是由于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或者灵敏电流计的量程太大.由于感应电流是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其大小与导体运动的速度、磁场的强弱、切割磁感线的线圈的匝数有关.可采取的措施:采用灵敏度较高的小量程灵敏电流计;用多匝线圈代替单根导体;加快导体的切割速度;使用磁性更强的磁铁.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十二)电路
电流
电压
电阻
方法技巧点拨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定义法:若电路中各元件(用电器)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此电路就是串联电路;若各元件(用电器)“首首相接,尾尾相接”(“首”即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那一端,“尾”即为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电流法:电流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所谓“电流法”就是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如果途中不分流,电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这些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就是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这些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就是并联。
(3)拆除法: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拆除法”,就是在串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在并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有电流通过。基于这两个特点,逐个拆除电路中的用电器,根据电路中其他用电器中有无电流通过来识别电路的串、并联。
(4)节点法: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电压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电路图和实物图互化方法
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清关系——先认真观察电路图或者实物图,弄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电路中各元件的关系,以及每个开关的控制作用,还要了解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合理布局——根据电路图或者实物图,将各元件画(或放置)在恰当的位置,布局要合理。
(3)按顺序连线——本着先串后并的原则,将电源和一条支路连接成通路,将另一条支路与其并联。
(4)对照检查——将已连接好的电路图或实物图与原实物图或电路图认真对照检查,重点检查各元件的关系和开关的控制是否一致。
3.有关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正确解答有关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问题,首先要了解它们的量程设计特点,其次是牢记它们的使用规则。要判断电流表测哪部分电路的电流,关键是看电流表与哪部分电路串联。要判断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关键是看电压表与哪部分电路并联,即看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与哪部分电路两端直接相连。可采用下面的判断方法:假定电压表跟导线的连接点可以沿导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可以跨越开关和电流表,但是不能跨越电源和用电器(包括电阻),那么连接点能移到哪个用电器两端,就跟哪个用电器并联,这种判断方法叫做“移点法”。
4.判断电路中电表类别的方法
判断电路中电表究竟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一般有四种方法。
(1)电表连接法:根据电流表、电压表连入电路的方式来判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2)电流路径法:画出电路中电流的路径,在电流路径中的电表是电流表,不在电流路径中的电表是电压表。
(3)去表分析法:如果把电路中的电表去掉后,影响了某些用电器的工作,则去掉的是电流表;反之,如果不影响用电器的工作去掉的是电压表。
(4)假设法:先假设是某种电表,如果用电器和电表都能正常工作,不会出现短路或开路,则假设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规律
解答这两个探究实验应明确: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2)连接好电路后要用试触法选择量程;
(3)读数时要先看选用的量程,明确分度值后再读数,且视线要与表盘相垂直;(4)会用分析归纳法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6.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由于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多个因素,所以探究过程需要用控制变量法。重点注意判断器材的选择。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长度越短,电阻越小;长度和粗细均相同的导体,材料不同,电阻也不同。对大多数导体而言,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也有少数例外。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不亮,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灯丝断了
C.电灯短路
D.电灯短路
2.疫情期间,各个单位都加强了门卫保安工作。凡是内部车辆均可通过感应,自动打开门禁系统进入;外来车辆,司机需要经过测温、核查、登记后,由保安人员手动控制,开门进入。由此可知,该门禁系统的控制电路可能是(
)
A.
B.
C.
D.
3.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按如图方式连接,将开关和闭合,则(
)
A.两灯泡是串联的
B.电流表测灯泡的电流
C.电流表的示数是的两倍
D.断开后,灯泡的亮度变大
4.汽车尾灯内的示宽灯和刹车灯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同时工作。下列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一把既能吹冷风、又能吹热风的简化电路图,其中M是吹风机,是电热丝。由电路图可知
(
)
A.只将开关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B.M和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C.将和都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D.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灯泡和都发光,两电表均有示数。由于某个灯泡发生故障,两灯泡都熄灭,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比原来还大。以下对电路和电路故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灯泡和发光时,两灯并联
B.电压表测的是灯泡的电压
C.灯泡熄灭是由于灯泡开路
D.灯泡熄灭是由于灯泡短路
7.如图所示,若将电流表与电压表位置互换,当开关S闭合后,造成的后果是(
)
A.电流表?电压表都会烧环
B.电流表?电压表都不会烧环
C.电压表烧坏,电流表不会烧坏
D.电流表会烧坏,电压表不会烧坏
8.如图为利用光敏电阻设计的监控装置示意图,是光敏电阻,当光照射的强度增大时其阻值变小,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当有人经过通道遮蔽光线时(
)
A.通过的电流变大
B.两端的电压变小
C.两端的电压变大
D.两端的电压变小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和都正常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示数之比为4:3.此时灯和的电阻之比为(
)
A.1:3
B.3:1
C.3:4
D.4:3
10.石墨炸弹是一种用来破坏敌方供电设施的武器,这种炸弹爆炸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是在空中散布大量极细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_______,飘落到供电设备上会造成电路_______,从而使供电系统瘫痪。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是3
V且保持不变,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1
V,则灯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若断开开关,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开关连入电路中.(要求:只闭合开关后,以及电流表串联;导线不许交叉)
②小明将闭合后,发现电流表均无示数.于是他用一只电压表对电路故障(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进行了检测,将电压表接在两端时,电压表与电流表均无示数;接在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电路中的故障是_______.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读出了电路中各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继续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各开关的连接情况是___________(填写各开关断开或闭合).
②分析实验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如下图所示),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___________.
③电阻________.
(3)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拓展】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小明两次实验中电路的最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________.
13.如图甲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实验时,灯和灯的规格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两灯都不发光,于是分别把电压表接在图甲中两点间、两点间及两点间,测得数据分别是;小明检查发现只有灯和灯中的一盏出现故障,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
(3)处理好故障后,小明把电压表接在之间重新测量,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V;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小明应该断开开关,________________.
(4)正确实验后,小明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请使用文字叙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电路是并联电路,灯L1不亮,而L2正常发光,这说明从L2两端到电源的两极没问题,因此灯L2、开关S的连接都正确,问题就是灯L1开路或短路.
当灯L1短路时,电源被短路,灯L2不亮,甚至可能烧毁电源;所以只能是灯L1开路,此时L2支路不受影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小区内部车辆门禁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将门打开,外部车辆需要门卫人员手动控制才能将门打开,若将门禁系统看作一个自动开关,按钮看作一个手动开关,则两个开关都能单独打开大门,即两开关并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故A正确,BCD错误。
3.答案:C
解析:将开关和闭合,两灯泡并联,A错误;电流表测灯泡中的电流,B错误;两灯泡的规格相同,故两支路电流相等,测干路电流,测一条支路的电流,故电流表的示数是的两倍,C正确;并联电路的支路互不影响,断开后,灯泡的亮度不变,D错误.
4.答案:D
解析:A.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只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不亮,两开关均闭合时只有亮,不能独立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时灯亮,只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不亮,两开关均闭合时两灯都亮,不能独立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时,两灯泡均亮,即两灯泡均不能独立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时灯亮,只闭合开关时灯亮,两开关均闭合时两灯都亮,故D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A、只将开关都闭合,吹出的才是热风,不符合题意;
B、和是并联在电路中的,不符合题意;
C、将和都闭合,吹出的是热风,符合题意;
D、开关只控制电热丝,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压表的使用、电路故障原因的判断。由题图可知,开关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此时电压表示数小于电源电压,某个灯泡发生故障,两灯泡都熄灭,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开路现象,电压表示数比原来还大,说明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所以故障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开路,故ACD错误,B正确。
7.答案:B
解析:电流表与电压表位置互换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与灯并联,因为电压表的电阻无限大,电路中电流很小,所以不会烧坏电流表和电压表.
8.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串联,当有人经过通道遮蔽光线时,光照射到的强度减小,的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由,可知电路电流变小,A错误;由可知,两端的电压变小,D正确,C错误;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两端的电压变大,B错误.
9.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甲、乙两个电表均不能为电流表,否则会形成短路,因此甲、乙都为电压表,则灯为串联,电压表甲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量两端电压;因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且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4:3,所以灯两端电压之比:;又因为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即;所以,由可得,.故选A.
10.答案:导体;短路
解析:石墨丝中含有石墨,根据常识可知石墨是导体,飘落到供电设备上时,会造成短路,从而使电源损坏,供电系统瘫痪。
11.答案:1;
变大
解析:题图中,S闭合后,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端电压,因此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压表示数,为1
V;断开开关,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示数变大.
12.答案:(1)①如图所示.
②处断路
(2)①断开,闭合
②并联电路里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③1:2
(3)改变定值电阻的规格(或调节电源电压)
【拓展】9:2
解析:(1)①只闭合时,以及电流表串联,则电流从正极出来应依次经过各个电路元件;②将电压表接在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此时电压表串联接在电路中,则电路中的故障是处断路.
(2)①断开,闭合时,两电阻并联,此时,电流表测支路的电流,电流表测支路的电流,电流表测干路电流;②干路电流支路电流支路电流,由此可知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③;
【拓展】当两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功率最大,,当两电阻串联时,电路的功率最小,.
13.答案:(1)断开;不相同
(2)断路
(3)0.5;将电压表改接到0~3
V量程
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五)透镜及其应用
方法技巧点拨
1.透镜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利用透镜的形状特点来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2)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来判断。具体方法是:延长原来的入射光线,用虚线表示,将折射光线与虚线方向相比较,若折射光线在虚线的内侧(即“靠近”主光轴),则透镜为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若折射光线在虚线的外侧(即“远离”主光轴),则透镜为凹透镜(如图乙所示)。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实验装置的安装要求: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3)熟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成像的调节方法。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方法
关于作图时要做到:(1)明确透镜的种类,即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明确光线的种类,是过光心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还是过焦点的光线;(3)根据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特点作图。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
解答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的题目时,要注意分清像的大小和倒正都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要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时,首先要明确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根据成像情况列出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焦距的变化范围,最后再作进一步分析。
5.探究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调节方法
解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物距和像距。(2)根据题意明确是使像变大还是变小,是实像还是虚像。(3)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进行调节,注意物距和像距要同时调节,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6.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识别和矫正方法
判断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时要看光路,光会聚在视网膜前的是近视眼,光会聚在视网膜后的是远视眼。近视眼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远视眼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可简记为“近前远后,近凹远凸”。
7.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成实像和虚像的几种情况:小孔成像、照相机、投影仪成实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放大镜均成虚像。它们的成像原理不同,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是光的反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光的折射。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
??B.b、d????
???C.c??????????D.a、b、c、d
2.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
A.向下并且向右移
B.向下并且向左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
D.向上并且向右移
3.如图所示,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0.4
m
B.0.3
m
C.0.2
m
D.0.1
m
4.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
cm刻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
cm刻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
5.—束光线经过某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可以放置的光学元件(
)
A.只能是平面镜或凸透镜
B.只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或平面镜
D.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均可
6.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一个发光点,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
)
A.
B.
C.
D.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
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8.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9.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
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
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墙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
10.如图所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摄影爱好者使用的照相机的主要部件是镜头,它是凸透镜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11.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12.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13.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4.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
cm;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_____成像原理相同;
(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上40
cm和50
cm之间的某一位置后,此时应取下光屏,从凸透镜的_____侧(选填“左”或“右”)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
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故B不符合题意。
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图甲显示像在毛玻璃的左侧上方,说明卡通人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右侧下方,要使像如图乙所示,必须调节卡通人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所以镜头应该向右侧下方移动。故A正确。
3.答案:D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凸透镜的焦点F,如图所示.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时,物距u小于像距v,此时,即,解得,A错误;此时烛焰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B错误;仅将凸透镜移至60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30
cm,像距等于20
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C正确;仅将蜡烛移至20
cm刻度线处,物距增大,像和像距都变小,像成在光屏前,这类似于近视眼的成像情况,D错误。
5.答案:D
解析:若用平面镜,光路如图:
若用凸透镜,光路如图:
若用凹透镜,光路如图:
故选D.
6.答案:A
解析: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故的折射光线应位于和之间.所以A正确.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问题。根据像距等于30
cm处成等大倒立的像,即,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
cm处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用光屏承接不到像,ABD错误,C正确。
8.答案:A
解析: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底片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
9.答案:C
解析:A.墙壁相当于光屏,墙壁上能承接到的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幻灯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工作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向右移动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符合题意.
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照相机成像利用了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B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应使底片上的像变小些,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故C错误,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甲图中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说明甲的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A错误、B正确;乙图中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乙的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应配戴凹透镜矫正,C、D错误.
12.答案:B
解析:激光矫正近视,是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图A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厚,图B中间薄边缘厚,符合凹透镜的特点,图C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不符合题意,图D是多块凹透镜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缩小;减小
解析:使用无人机的摄像机进行航拍,利用了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当无人机上升,即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变小,故须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
14.答案:(1)10.0(2)照相机(3)右
解析:
(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
(2)将点燃的蜡烛放到标尺20cm处,此时的物距为,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尽上40cm和50cm之间的某一位置后,物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应该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像。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六)质量和密度
方法技巧点拨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方法
测量时注意:(1)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调节的原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2)测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用镊子由大到小加减砝码,需要时可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恢复平衡;(3)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步骤
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2)用公式法、排水法、溢水法、坠沉法或针压法测出固体的体积V;
(3)利用公式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m;
(2)将烧杯中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3)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有关密度的计算方法
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灵活选用公式及其变形式;
(2)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3)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且要注意m与V是针对同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而言的,不可张冠李戴;
(4)审题时注意什么量是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
(5)应用公式计算时要做到四有: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有公式、有运算过程、有单位。
4.密度类图像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解答关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的题目时,
一是要明确图像的横坐标及纵坐标表示的物理意义;
二是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来分析,即在体积相同时,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
三是选取某点对应的坐标(一个是质量值,另一个是体积值),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5.物质的鉴别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特别是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在一定条件下一般是不变的,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鉴别方法是先测出被鉴别的物质的密度,再通过查密度表确定它属于哪种物质。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
A.5
g
B.50
g
C.500
g
D.5
000
g
2.现有许多完全相同的零件,欲用天平测出单个零件的质量,但手头只有一个质量为100
g的砝码.当左盘放400个该种零件,右盘放这个砝码时,天平未能平衡,当在右盘上再放15个该种零件时,天平恰能平衡(游码始终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则每个零件的质量约为(
)
A.0.28
g
B.0.26
g
C.0.24
g
D.0.25
g
3.小磊在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然后对天平进行调节,由于疏忽,当游码还位于0.2
g位置时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间的刻度线处,然后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当在天平右盘中放入2个20
g砝码、1个5
g砝码时,天平的指针恰又指在分度盘中间的刻度线处,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
)
A.45.2
g
B.45
g
C.44.8
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4.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5.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乙、丙、甲
B.
甲、丙、乙
C.
甲、乙、丙
D.
丙、乙、甲
6.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液体,且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的关系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7.如图7-1-3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固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用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做成两个实心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B.
C.
D.
8.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气泡的密度和气泡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9.某同学完成“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后,进行了总结和新的探索.没有量筒,只用天平、烧杯、水,也能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先测出空杯的质量和装满水时烧杯的质量分别为32.2
g和132.2
g,再用这只烧杯装满待测液体后,天平示数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在右盘中加减砝码
B.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移动平衡螺母
C.待测液体的密度是
D.待测液体的密度是
10.小明想知道消毒酒精的密度,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子秤、玻璃杯、注射器等进行测量.向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酒精,测得玻璃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109.4
g;用注射器从玻璃杯中抽取部分酒精,如图所示,其体积为_______mL;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92.2
g.则酒精的密度为_______.
11.已知水的密度为,某兴趣小组用一薄壁量杯(杯壁体积忽略不计)制作了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简易装置,操作如下:
(1)在量杯内装入适量细沙后放入水中,量杯在水中竖直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量杯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_______mL;
(2)将该装置放入某液体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某同学将一小石子放入量杯,静止时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子质量是______g。
12.【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是小普同学设计的两种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方案(操作步骤按照示意图中的①②③顺序进行).你认为方案________测量误差会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小晟同学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相关物理量,计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小石块质量的实验片段: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再向右调节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②在左盘放被测小石块,在右盘从大到小加减砝码,当加到最小的砝码后,观察到指针静止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③读出小石块的质量.
【实验数据】测出所有相关物理量,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内,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请你将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小石块的质量
①_____
②_____
小石块的体积
小石块的密度
13.建筑工地需要的砂石,为了估测砂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装满一桶砂石,测得桶中的砂石的质量为52
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20
kg,,g取10
N/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砂石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载重4
000
kg的卡车将砂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1
kg鸡蛋通常有15~20个,因此一个鸡蛋的质量略大于50
g,B最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当左盘放400个零件,右盘放100
g砝码时,天平不能平衡.如果再在右盘上放15个零件,天平恰能平衡,又知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为零,则()个,即385个零件的总质量为100
g,所以每个零件的质量.故选B.
3.答案:B
解析:虽然在调节平衡螺母时游码并未归零,但天平在测量前是平衡的,而且在测量过程中游码的位置也没有移动,因此,天平再次平衡时左、右两盘中物体和砝码的质量是相等的,并未受到游码的影响.所以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密度变小,A错误;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体积变大,由公式可知,密度变小,B错误;粉笔是固体,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也相应地减小,根据公式可知,密度不变,C错误;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不变,由公式可知,密度变大,D正确。
5.答案:A
解析:在图中取相同质量的三种液体,可知甲的体积最小,丙的体积最大,所以可知三个杯子的顺序为乙,丙,甲,应选A.
6.答案:B
解析:已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即,由题图可知,,由可得,所以,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根据可得,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7.答案:A
解析:由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可计算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分别是,因此两物体的密度之比。因为b的边长是a的2倍,所以的边长之比为,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所以压强之比为。
8.答案:D
解析: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中,气泡所含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会逐渐变大,由可知,气泡密度不断减小;由于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由可知,气泡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应用镊子夹取砝码,故A错误;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增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B错误;烧杯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由可得,水的体积,烧杯的容积,待测液体的体积,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后的总质量,待测液体的质量,待测液体的密度,故C正确,D错误.
10.答案:20;0.86
解析:由题图可得,注射器内酒精的体积是20
mL,即,这部分酒精的质量是,所以酒精的密度.
11.答案:(1)20(19.9~20.1)
(2)
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量杯浸在水中的体积.
(2)量杯浸在待测液体中的体积,量杯在水中和在待测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都等于其重力,所以量杯在水中和在待测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即,可得,代入数据得,;将一块小石子放入量杯后,小石子和量杯仍处于漂浮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小石子和量杯受到的浮力,则小石子的质量,由题图丙可知,放入小石子后量杯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代入数据得,.
12.答案:【实验设计】一;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时会沾上水,测得石块质量偏大
【进行实验】①水平;平衡螺母;②移动游码
【实验数据】①水的体积;②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解析:【实验设计】方案一中测完小石块的体积后,再测量小石块的质量,会由于小石块带水导致所测质量偏大,方案一误差较大.
【进行实验】①天平应放在水平台面上,测量时,应先将游码归零,由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②当加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静止时指到了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应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实验数据】要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应在量筒中先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再将小石块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小石块的体积.
13.答案:(1)由可得,桶的容积
(2)桶中砂石的体积
砂石的密度
(3)由砂石的总质量
若用一辆载重4
000
kg的卡车将砂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一)机械运动
方法技巧点拨
1.刻度尺的选取及使用方法
选取刻度尺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选量程,选择的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物体的长度,以便一次能测量完成;(2)选分度值,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择合适的刻度尺;(3)选零刻度线,从方便测量的角度选零刻度线没有磨损的。如果零刻度线上有磨损,那就另选一个整刻度线作为起点,读数时减去起点前的长度即可。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被测物体边缘要对准零刻度线;(2)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被测物体边缘所对的刻度线;(4)记录数据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要漏了单位。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分
从数据上区分误差与错误的两种方法:一是看估计值是不是分度值的下一位,若不是,则说明测量值错误;二是与其他测量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的测量值是错误的。
3.判断多个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法
判断多个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法:(1)找准题中的参照物。若题中没有给出参照物而要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若给出参照物,则按参照物进行判断。(2)找准突破口。当选取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快慢关系,又要考虑运动方向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情况,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定。
4.速度的计算方法
(1)审题,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的特点,判断物体做的是什么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2)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量(待求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进行求解。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作一示意图来帮助分析;(3)在解题时,要注意统一单位,当速度的单位用“m/s”表示时,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就分别要用“m”和“s”;(4)在列式计算时,一般要先列出公式,按解题需要进行公式变形,然后代入数据,最后得出结果。
5.运动图像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应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首先要清楚纵、横坐标物理量的含义,即是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还是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1)在s-t图像中,如果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如果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所示。(2)在v-t图像中,如果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如果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
6.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首先明确测量原理
,实验时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通过的路程并用停表测量相应的时间,然后准确读取路程与时间的数值,最后根据公式测算出平均速度。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
907
m.“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3.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错误和误差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4.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6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列高铁列车以3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与高铁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
)
A.一定运动更快
B.一定运动得更远
C.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可能运动更慢
5.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10
m/s
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1
m/s
C.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后乙车超过甲车
6.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l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7.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两车的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
B.图b中的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时刻之前
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时刻之前
8.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9.“北斗+”让天地互通更加智慧.在某公交车站,一同学从电子站牌上看到一辆公交车需要用时6
min行驶3.2
km才能到达某站,由此他预测该车的速度是______km/h,该车实际上提前8
s到达此站,它的行驶速度是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则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
(4)小球在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则______(填“>”“<”或“=”)。
11.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司机的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
s,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
s,制动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6
m.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使用刻度尺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故A、B错误;题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C正确,D错误.
2.答案:B
解析:在“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和海底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海面和海底都是运动的,故A错误、B正确;“海斗一号”与样本一起上升,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的位置没有改变,“海斗一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海斗一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3.答案:D
解析: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读数时,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多估读几位数字,并且多估读几位数字,不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高铁列车的行驶速度,所以与高铁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运动得更快,A正确,D错误.由公式,可得和,所以虽然磁悬浮列车运动速度更快,但在运动时间未知时,它行驶的路程不一定更远,在路程未知时,它运动的时间也不一定更短,B、C错误.
5.答案:BD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车在0~5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则甲车在0~5
s内的速度,A错误;乙车始终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B正确;甲车在5
s后保持静止,10
s时,甲车速度为零,乙车速度为1
m/s,C错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相同方向运动,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10
s后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10
m,而甲车保持静止,故乙车超过甲车,D正确。
6.答案:A
解析:A、以小明为参照物,1min后两人距离120m,所以小红的速度是,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1min行走,所以其速度是,故B错误;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由题图a可知,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乙两车相距s,由题图b可知,在0~时间内,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甲车的速度快,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图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快,所以图线I表示甲车的运动情况,图线Ⅱ表示乙车的运动情况,故A错误;题图b中时刻,表示甲、乙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并不相等,故B错误;由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可知,两车距离变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甲车尚未追上乙车,二是甲车超过乙车,所以,t时刻可能在题图b中的时刻之前,也可能在时刻之后,故C错误,D正确。
8.答案:D
解析:由题图中停表示数可知,,所以,故A、B错误;由题意知,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所以,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9.答案:32;9.09
解析:该同学预测该公交车的速度为;该车提前8
s到达此站,即实际行驶时间,则公交车的实际行驶速度为.
10.答案:(1)加速
(2)0.75;0.5
(3)C
(4)<
解析:本题考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大小,由题图可知,小车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2),。
(3)小球由静止开始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C正确。
(4)由于小球的速度一直在增大,所以中点时上半段的距离小于下半段的距离,因此小球中点时的位置在中点的上方,此时的速度较小。
11.答案:(1)14
m
(2)6.96
m/s
(3)10
m/s
解析:(1)汽车速度
由得,在反应过程行驶的距离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所用时间
全程的路程
则平均速度.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十六)信息与能源
方法技巧点拨
1.电磁波的应用
解题时要明确不同电磁波的用途不同。
(1)应用在医学上:医生用y射线做脑部手术,用X射线透视来判断身体某部分是否出现异常。
(2)应用在通信中:在通信领域利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如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接收手机信号等。
(3)应用在生活中: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都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的,即都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
2.通讯方式的识别方法
解题时需要对四种通信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微波通信:微波波长范围为1mm~10m,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干、几万路电话。但是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所以需建设大量的中继站。
(2)卫星通信:卫星相当于地球周围的中继站,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实现通信的。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它与微波相比,有容易携带信息、能携带更多信息、便于传播等优点。
(4)网络通信:网络通信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它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步处理。
3.能源及其分类
能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且分类的方法较多,我们要弄清分类的方法和每种能源的含义。
(1)区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经过加工转换。一次能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天然能源,一次能源经过转换成为人们需要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源,这样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
(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本质的区别是利用时间有差异。
(3)辨别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是看其是否能够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
4.核能利用的判断方法
解答核能利用的问题,要做到以下三点:
(1)正确区分裂变和聚变发生的过程与条件。
(2)注意把握裂变和聚变的应用:裂变的应用是核电站和原子弹;聚变的应用是氢弹,聚变的和平利用还没有实现。
(3)正确区分核电站和原子弹的核反应速度:核电站的链式反应速度是可以控制的,而原子弹的链式反应速度是不可控制的。
5.判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解题时要明确下面三点:
(1)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是有方向性的,不可逆转的。
(2)我们是在能量的转移或转化的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所有能量都可以利用。
(3)由于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所以需要节约能源。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关于能源、信息与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折射传递信息的
B.太阳能、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当前运行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D.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定位导航
2.“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激光
3.如图是电磁波家族的一部分,微波的波长比通信用的无线电波短,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水分子比其它分子更容易吸收微波的能量,据此推测(
)
A.在真空中,微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
B.微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
C.微波的频率比可见光高
D.越干燥的食物在微波炉中温度上升越慢
4.因为电能便于输送和转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离不开的一种能源。电能属于(
)
A.一次能源
B.二次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不可再生能源
5.研究能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能源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进行不同分类。下列四组能源中,能归入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一组是(
)
A.煤炭、地热能、沼气
B.太阳能、风能、海洋能
C.水能、木柴、天然气
D.石油、海洋能、核能
6.核电站发电流程如图所示,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
A.核能→化学能→内能→电能
B.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7.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8.电影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介绍:“在无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年轻的双手刚刚创造出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太阳能电池能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只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C.硅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
D.太阳能电池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电能来源
9.为了保护地球,人们一直在从自然界中寻求清洁的“绿色”能源,请举出一种你熟悉的“绿色”能源:____________.写出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应用:____________.
1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保护环境。光伏发电是将_______转化为电能。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正在逐步被人们开发和利用,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其核燃料在反应堆内是通过核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的方式,把核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国家电网,供千家万户使用。
11.如图20-1-3所示的新型LED路灯采用风光互补供电设备,它的顶端装有风力发电机,杆上连接着太阳能电池板,在电池板下边接入LED灯头,可以由太阳能电池板、小型风力发电机各自给蓄电池充电,供LED灯夜间照明。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在给蓄电池充电时把获得的电能转化为______能储存起来。若在一定时间内,太阳光辐射到该太阳能电池板上的能量为,这些能量经转化后,可供额定功率为30
W的路灯正常工作70
h,那么该太阳能路灯的能量转化效率可达到______。
12.微波通信
电磁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通常用于广播、电视等通信。微波是电磁波家族中的一员,它的性质比中波和短波更接近光波。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电磁波,与中波和短波相比,微波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
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50
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如图甲所示。信号传递的距离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在雪山上、大洋中,根本无法建设中继站,所以人类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作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来进行通信。如图乙所示,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Ⅰ、Ⅱ、Ⅲ三颗同步通信卫星作为太空微波中继站,可使地球上任意两点间保持通信,接收地面站传来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发送到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现在通过卫星电视,某地举行体育赛事,其他地方的人几乎可以立刻看到现场的画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50
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这是因为_______(填序号)。
①多修建中继站,有利于微波产生更多的信息
②微波的传播距离比中波近,只能传播50
km
③微波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2)如图丙所示,分别是I、Ⅱ两颗卫星正下方的地面站,把通信卫星假想成一个平面镜,要使地球上b处地面站接收到a处发送的信号,请仿照光路图,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及微波传播的路径和方向。
(3)已知三颗通信卫星距地面的高度都是,任意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都是。则a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因为光在光纤里经过多次的反射会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选项A错误;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B错误;当前运行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目前人类还没有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所以选项C错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波与声波的区别。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北斗”导航需要在太空实现信息传递,因此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A正确;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C错误;激光是电磁波的一个波段,优点是准直性和不发散性,不适合太空传递信息,D错误。
3.答案:D
解析:A、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都是3×108m/s,故A错误;BC、由图可知,微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长,频率小,故BC错误;D、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水分子比其它分子更容易吸收微波的能量,故食物中的水分越多,食物在微波炉中温度上升就越快,故D正确;
4.答案:B
解析:电能是化学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所以是二次能源。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阴影部分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来自太阳辐射、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符合以上三个特点,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首先核反应堆将核能转化为内能,接着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答案:C
解析:原子弹是核裂变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的武器,而用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是核电站的原理,故选C。
8.答案:A
解析:太阳能既可以转化为电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故A错误;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成分是硅,故C正确;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打破了长久以来靠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旧局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电能来源,故D正确.
9.答案:太阳能(或风能);太阳能热水器(或风力发电)
解析:生活中常见的“绿色”能源,即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利用太阳能可以加热水(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风能或水能可以发电.
10.答案:太阳能;裂变
解析: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获取核能的方式包括核裂变与核聚变,由于核聚变的反应目前还不可控,故核电站是利用了核裂变获得能量。
11.答案:可再生;化学;28%
解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电的,利用风力发电时,是将机械能(风能)转化为电能,在给蓄电池充电时把获得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太阳能转化后的有用能量,该太阳能路灯的能量转化效率。
12.答案:(1)③;这种微波属于电磁波,传播时沿直线传播,地球表面是弧形,所以要隔一段距离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2)如图所示
(3)
解析:本题考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电磁波的应用。
(1)由于微波的性质更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同时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存在衰减等,因此,人们在用微波传输信息时,需每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微波中继站,来放大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并发射转向另一条微波中继站。
(2)要使地球上b处地面站接收到a处发送的信号,则光从a出发经过I、Ⅱ再反射到b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如答图所示。
(3)a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b处所用时间为。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四)光现象
方法技巧点拨
1.光的折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解答光的折射的探究问题时,一般是先明确光的传播方向,再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分析。所以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弄清光的传播方向,光是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还是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作图有两种方法:(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应用该方法时,应强调每个点应画两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注意虚线和实线的位置;其次,虚像要用虚线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这种方法也就是几何对称作图法。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必须明确:(1)刻度尺的用途是为了比较物、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2)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是否大小相等。(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否则可能会使物与像不能重合。(4)选玻璃板进行实验时,玻璃板越薄越好,否则,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的两个面会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6)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多个不同位置,多次实验后总结归纳出结论。(7)为使蜡烛的像更清晰,实验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8)从蜡烛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像,并使另一支相同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
4.利用光的折射作图的方法
光的折射作图一般有两种,一是已知入射光线作折射光线,二是已知折射光线作入射光线。无论哪一种,在解答时都要特别重视法线的作用,首先要过入射点正确作出法线(虚线,与界面垂直),其次要看清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还是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论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还是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空气中的角”总是大角。
5.探究物体颜色的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是要注意题目所要研究的是透明物体的颜色还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二是要明确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因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三是要知道白色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各种色光。
6.处理不可见光的应用的方法
解题时,要明确:(1)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加热物体,还可以进行遥控等;(2)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可以使底片感光,还能杀菌,验钞防伪;(3)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2.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诗中描绘的场景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
)
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
B.水越深像就越远
C.蜻蜓无法在水中成像
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4.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的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甲图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甲图和乙图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乙图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5.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6.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做热运动
D.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的内能比病人的小
7.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红和小明从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B.小红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
C.小红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漫反射
D.小红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9.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2020年6月21日,在日食发生时,小明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图甲所示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观看日食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比较简易的做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乙所示),太阳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11.如图所示,在清水池底水平放置一平面镜,一束光射向水面的A点,经水折射和平面镜一次反射后射向水面的B点,请作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1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翻转,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激光笔和铅笔.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射到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为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
(4)如图乙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A错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B错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C正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D错误.
3.答案:D
解析: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荷花和蜻蜓都可以在水中成像,C错误,D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荷花在水中的像与荷花一样大,荷花和蜻蜓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分别与它们本身到水面的距离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A、B错误.
4.答案:D
解析:题图甲中的小孔成像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错误;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大小与物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可能成缩小的、放大的或等大的像,B错误;题图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要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C错误,D正确.
5.答案:C
解析: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当“象”在甲位置时,成像在②,当“象”在乙位置时,成像在④.故选C.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及应用、利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分子热运动。戴口罩时,眼镜片上的水雾是由于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面形成的,故A错误;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从液态变成气态需要吸热,故B错误;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属于扩散现象,是因为酒精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分子热运动,故C正确;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固态的冰块熔化需要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为点亮的灯泡.
8.答案:C
解析: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所以小红和小明在不同的位罝都能看到,故ABD错误,C正确。
9.答案:虚像;变小;不变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等大.医护人员在镜中的像是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像也面镜,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10.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直接观看日食,会灼伤眼睛,准备一盆滴有墨水的水置于阳光下,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在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11.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本题考查作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过平面镜作A点的对称点,连接交平面镜于点即为反射光线,连接即为折射光线,亦即对应的入射光线,如答图所示。
12.答案:(1)量角器
(2)将纸板F绕向后(或向前)翻折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如图所示.
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还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
(2)为了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接缝向后(或向前)翻折,观察此时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
(4)首先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则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就是法线,然后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可确定平面镜所在位置.由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且两角之和为90°,故反射角为45°.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七)力
方法技巧点拨
1.对力的理解
理解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必须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产生力的作用与两物体是否接触无关。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且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4)力的作用效果: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图方法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并弄清要画哪些力;
(2)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如果力不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一般还要标出角度;
(3)在箭头边标上力的符号、数值和单位。简记为一定点(力的作用点),
二画线(沿力的方向),线段末端画尖尖(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数值单位标尖边。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要做到“三清一查不倒挂”
(1)看清量程;
(2)认清零点,若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且在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方向上调零;
(3)认清分度值;
(4)检查拉力方向是否在弹簧的轴线方向上;
(5)所测量的力(物)一定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
4.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1)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要用同一根弹簧来进行实验;
(2)比较不同弹簧的伸长量时,要控制拉力相同。
5.重力方向的应用
无论什么情况下,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它的应用有利用铅垂线检查所砌墙壁是否竖直,检查相框是否挂正;利用水平仪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利用坡度自动测量仪测量路面坡度等。
6.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探究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明确:
(1)重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用天平测量。
(2)由于钩码的质量已知,实验中通常选取钩码为被测物体。
(3)数据处理方法通常有两种:①图像法,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可知在G-m图像中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②比值法,通过计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其比值为一定值,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下面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头砸鸡蛋时石头不受鸡蛋的作用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原因一定是力的方向不同
D.人坐沙发,沙发凹下去,这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正确表示空中足球受力示意图的是(表示重力,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3.打过乒乓球的同学都知道,同样方向、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乒乓球的不同位置,可以击出如图所示运动路线不同的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作用点有关
B.力的大小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
D.施力物体有关
4.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一只弹簧测力计,且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指针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92
N,则每个人拉力的大小为(
)
A.3.92
N
B.1.96
N
C.7.84
N
D.0
N
5.小明游览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
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6.在一次职业培训学校组织的学员砌墙比赛中,老师们利用重垂线分别对学生作品“1号墙”和“2号墙”做了检验,如图所示,关于这次比赛和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墙与地面一定是垂直关系
B.2号墙与水平地面一定是垂直关系
C.1号墙砌得比2号墙更接近竖直
D.1号墙、2号墙均是竖直的
7.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B.跳水跳板被运动员压弯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
D.饼干一捏变成碎片
8.“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0年武汉牵动了各方人土的心,某爱心人士捐赠50
t救援物资运送到湖北,这50
t救援物资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
9.请画出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0.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测量了相关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
质量
40
100
160
200
240
300
…
重力
0.4
1.4
▲
2.0
2.3
3.0
…
(1)测量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上.
(2)第3次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位置如图甲所示,表中空缺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N.
(3)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对应点,请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图像.
(4)由图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故B错误;由于力的作用点不同,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故C错误;沙发由于受到人的压力而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应选D。
2.答案:B
解析: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从四个选项可判断出只有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同样方向、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乒乓球的不同位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一定的,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4.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个力属于相互作用的力,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一个人的拉力,由于两个人的拉力大小相等,所以每个人拉力的大小为3.92
N,故选A。
5.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长方体的物体竖直放置时,重垂线挂在顶端,重垂线和物体边缘平行;长方体物体倾斜放置时,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偏向倾斜的一侧。由题图甲知,物体向西倾斜,由题图乙知,物体向南倾斜,所以立柱向西南倾斜。
6.答案:C
解析:重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故与重垂线平行的线或面都是竖直的;由图可知,重垂线与1号墙平行,说明1号墙与水平面垂直,但地面不一定是水平的;重垂线与2号墙不平行,说明2号墙与水平地面不垂直。
7.答案:B
解析:跳水跳板被运动员压弯,运动员离开后能够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故B符合题意;其他三个现象中发生形变的物体均不能恢复原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8.答案:
解析:根据可知,50
t物资所受的重力.
9.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
10.答案:(1)零刻度线
(2)1.6
(3)如图所示.
(4)成正比
解析:(2)题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1.6
N.
(3)第二次测得的数据是错误的,应剔除,用平滑的线连接其他各点,得到图像.
(4)由图像可知,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十一)内能
内能的利用
方法技巧点拨
1、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区分方法
解题时要时刻牢记以下知识点:
(1)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如果没有看见内能的改变过程,则无法确定是用哪种方式使物体内能改变的。
(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3)描述热量的词是“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具有”。
(4)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内能的多少与温度、质量、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
2、探究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问题
解题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实验中要用相同的热源进行加热,以保证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
(2)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反映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还可以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3)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3、利用比热容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解题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温度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根据公式可得,由此可知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同,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
(2)从热量的观点分析:根据公式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属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与比热容有关,如沙漠地区与沿海地区气候不同等。
4、比热容图像问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一般有关比热容图像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
(2)在温度—时间图像中,既可以比较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不同物质升温的高低,也可以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的长短。
(3)在温度—时间图像中,根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升温慢的物质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长的物质的比热容大。
5、解热机效率综合计算题的方法
逆向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被研究的物体;需要画图分析的,要画出示意图。
(2)根据题意写出所给的各物理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3)明确题目中所求的是什么物理量。
(4)从题目所求开始,进行“逆向”分析,根据分析一步一步求解。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高,说明它含有的热量多
B.煤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是水蒸气做功的缘故
2.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衣柜中的樟脑球慢慢变小,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③测量液体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④0
℃的水比0
℃的冰的内能大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3.下面是研究加粗标注的物体内能改变的情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B.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
C.冬天,用热水袋对手进行取暖
D.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4.用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体积的水和某种油加热,在开始和加热3
min时各记录一次温度,如表所示。已知,,加热的效率都为90%,油的末温没有达到它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3
水的温度/℃
18
28
油的温度/℃
18
43
A.这种油的比热容为
B.这种油的比热容为
C.因为这种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的比热容比水小
D.加热效率没有达到100%,是因为电加热器没有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5.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
℃凉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
℃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水和凉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凉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凉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凉水的质量
6.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下列关于冲程及其能量转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7.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的三个冲程,其中缺少了一个冲程,关于该冲程的名称及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吸气冲程,应在甲图之前
B.压缩冲程,应在甲、乙图之间
C.做功冲程,应在乙、丙图之间
D.排气冲程,应在丙图之后
8.如图是某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
A.25%
B.35%
C.40%
D.75%
9.如图所示,某同学进行爬竿训练,爬上竿顶后,再从竿顶顺竿滑到地面,每次所用时间各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上爬竿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下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保持不变
C.向上爬竿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D.下滑时间短的那次速度大,重力做的功多
10.煮牛奶时,能闻到奶香味,这是_______现象.为了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_______(选填“高压”或“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在较低的温度下就沸腾.
11.太阳能既是清洁能源又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某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可装水50
kg,则这些水每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
12.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______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
1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乡亲们淘汰了柴炉,改用了清洁干净的液化天然气炉.
[天然气的热值为,水的比热容为]
(1)要将2
kg初温为的一壶水恰好加热到,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液化天然气炉完全燃烧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有40%被水吸收,烧开这壶水需要燃烧多少立方米天然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A错;热值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燃烧程度无关,B错;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错;烧开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正确.
2.答案:D
解析:樟脑球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其做功,也可能是它吸收了热量;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内能与质量温度、物态种类体积等多个因素有关,故0
℃的水和0
℃的冰的内能无法比较;故本题①和③正确,选D。
3.答案:A
解析:把铁丝反复弯折,对铁丝做功,弯折处变热、内能增大,属于通过做功增加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钢球从火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用热水袋对手取暖时,手从热水袋吸收热量,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油,相同时间内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代入数据解得,故A错误,B正确;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密度无关,C错误;用电加热器加热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但由于存在热散失,消耗的电能没有完全被液体吸收,因此加热效率没有达到100%,并非是由于电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内能,D错误。
5.答案:C
解析:在热传递中,两杯水是同时到达平衡温度的,A正确;由题图可知,在0~400
s内热水温度降低了30
℃、凉水温度升高了10
℃,所以热水温度下降比凉水温度升高得快,B正确;由于热水放热时小烧杯也要吸热,同时会有一部分热量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凉水吸收的热量,C错误;热水的温度变化量比凉水的大,二者的比热容相同,水的质量,热水的质量可能比凉水小,D正确.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由题图可知,内燃机的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做功冲程,该冲程是燃料燃烧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ACD错误。
7.答案:C
解析:甲图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向下运动,所以为吸气冲程;乙图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所以为压缩冲程;丙图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所以为排气冲程;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在乙图和丙图之间缺少做功冲程。故选C。
8.答案:B
解析:热机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所以,由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流向图可得,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故选B。
9.答案:C
解析:在向上爬竿过程中,该同学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上,C正确;在向上爬竿的过程中,该同学克服重力做功,他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但他的速度未知,动能大小未知,A错误;当该同学匀速下滑时,摩擦力等于该同学的重力,当该同学加速下滑时,摩擦力小于该同的重力,当该同学减速下滑时,摩擦力大于该同学的重力,因为下滑过程中的速度情况未知,所以摩擦力大小不确定,B错误;下滑过程中该同学重力不变,移动距离相同,由,可知每次下滑重力做的功相同,D错误.
10.答案:扩散;低压
解析: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故用低压锅煮牛奶时牛奶的沸点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牛奶的沸点,即可使牛奶在较低温度下沸腾.
11.答案:可再生;
解析:本题考查能源的分类、热量的计算。太阳能可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50
kg水每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是。
12.答案:(1)质量
(2)不相同;
解析:(1)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并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由题图乙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水所用的时间是加热煤油所用时间的2倍,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的2倍,根据可知,在质量、温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c与吸收的热量Q成正比,故煤油的比热容.
13.答案:(1)水吸收的热量
(2)由可得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需要天然气的体积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知识提分方案(十)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
方法技巧点拨
1.判断动能和势能大小及变化的方法
比较动能和势能的大小或判断它们的变化,关键是全面考虑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不能只注意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的因素。动能只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只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及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2、机械能的转换及守恒问题
(1)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可按以下几步进行①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②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动能、势能;③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置、形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物体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是否变化?④得出结论:减小的一种形式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
(2)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等因素,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否则机械能的总量会减少。
3、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明确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
(2)在实验中,让不同的小球在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控制不同的小球在撞击木块时速度相同,即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速度相同。
(3)在实验中,让同一个小球在不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控制同一小球在撞击木块时速度不同,即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保持质量相同。
(4)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无法测量,我们采用了动能产生的效果——对外做功的多少来反映动能大小,这是一种运用转换法进行实验设计的思想。
4、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类:
(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否平衡。此类问题需要判断相应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当时,杠杆平衡;当时,杠杆沿方向转动;当时,杠杆沿方向转动。
(2)已知杠杆是平衡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力或力臂的大小,判断动力的变化。若要计算力或力臂的大小,就要知道另外三个量的大小;若要判断动力的变化,就要先判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变化特点。
5、滑轮组的省力判断以组装问题
(1)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此式成立的条件:忽略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轮间的摩擦。若忽略绳重和摩擦但考虑动滑轮的重力,此式变为。无论是考虑摩擦还是不考虑摩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均为s=nh。
(2)确定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n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来,只算绕在动滑轮上(包括挂在动滑轮挂钩上)的绳子有几段,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就有几段。②先数出动滑轮的个数N,如果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则绳子的段数n=2N+1;如果绳子的固定端不在动滑轮上,则绳子的段数n=2N。③由得:绳子的有效段数计算后“只入不舍”取整数值n,即为绳子的有效段数的最小值。
6、探究机械效率的实验
(1)常见的探究机械效率的实验题有两种,一种是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另一种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无论是探究哪种装置的机械效率,其基本思路都是测出有用功和总功,通过计算求出机械效率。
(2)为了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在保证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动滑轮的个数来分析机械效率是否与机械自身重力有关,另外,在保证机械组装方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来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物重大小有关。这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二、重难知识提分训练
1.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关于高空物体的下落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受重力作用?
B.动能越来越大?
C.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将一块石头向上抛出
B.张开的弓把箭沿水平方向射出去
C.雨滴自房顶落下
D.山坡上滚下的大石头
3.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拉着重为20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移动了2
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40
N,则(
)
A.重力做的功是400
J
B.拉力的大小为40
N
C.拉力的大小为200
N
D.拉力做的功为100
J
4.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如图所示,则(
)
A.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B.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C.甲运动员做功较多,他们的功率相等
D.甲、乙运动员做功相等,功率相等
5.如图甲所示,重为8
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2
s内铁块做匀速运动
B.在2~6
s内铁块经过的路程为10
m
C.在2~6
s内拉力F做的功为120
J
D.在2~6
s内拉力F的功率是40
W
6.如图所示,罗老师用加装了杠杆装置的压缩空气引火仪来演示实验,她将一小团硝化棉放入厚玻璃筒内,握住杠杆的A端迅速向下压,硝化棉被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杠杆是费力杠杆
B.该杠杆是省力杠杆
C.向下压活塞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在B点竖直向下压比在A点竖直向下压省力
7.如图所示,杠杆用细线悬挂起来,在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恰好处于水平位置,.不计杠杆自身重力,同时在两端再挂上质量为m的重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端下沉
B.B端下沉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的滑轮质量相等,用它们分别将相同质量的钩码匀速竖直提升,在相等时间内绳端移动相同的距离(忽略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两钩码上升的速度相等
B.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
C.甲滑轮组的总功比乙少
D.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9.小华同学用60
N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0
N的物体,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该物体在10
s内移动了5
m,则在此过程中它的速度为_________m/s,小华做的功是_________J,功率是_________W。
10.如图,用滑轮组把8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
m,所用时间为10
s,拉力F为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在这一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W。
11.2020年5月3日,央视新闻《以青春的名义》栏目播出《孔德庆:从月球到火星的守望》。孔德庆是一位从临沂走出来的太空守望者,为了接收来自火星探测器的微弱信号,他和同事们进行了70
m天线建设。如图所示,天线反射体质量为,它的重力为_______N;吊装反射体时用到滑轮组,其中能改变拉力方向的是_______滑轮;若吊装机械在10
min内将反射体匀速提升了6
m,则吊装机械对反射体做功_______J,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W。(g取10
N/kg)
12.如图所示,工人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500
N的推力,将重800
N的货物从A点匀速推至B点;再用100
N的水平推力使其沿水平台面匀速运动5
s,到达C点.已知长3
m,长1.2
m,B点距地面高1.5
m.试问:
(1)利用斜面搬运货物主要是为了______;
(2)货物在水平台面上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3)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4)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13.如图所示,小汽车通过滑轮组从竖直矿井中提升矿石,矿石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
8m,已知矿石重2
700
N,动滑轮重300
N,不计绳的重力及滑轮摩擦,求该过程中:
(1)汽车拉力的大小;
(2)汽车拉力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高空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除了受到重力的作用,还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B.高空物体下落时,质量不变,其速度越来越快,则动能越来越大,故B正确;?CD.高空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所以机械能不守恒,那么重力势能除了转化为动能外,还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内能,故C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将石子向上抛出后,石子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A符合题意;张开的弓把箭射出,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不合题意;水滴自屋檐落向地面,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不合题意;山坡上滚下的大石头,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不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在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满足二力平衡,所以拉力大小为40
N,B对,C错;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零,A错;拉力做功为80
J,D错。
4.答案:B
解析:由题知甲比乙高,举起相同的杠铃时,举起的高度大,根据分析做功大小,又知道所用时间相同,再利用比较功率大小。
解:∵两人举起杠铃质量相同,
∴杠铃重相同,
∵甲比乙高,
∴举起的高度:,
∵举起杠铃做功,
∴举起杠铃做的功:,
∵,举起杠铃用的时间相同,
∴做功功率:。
故选B。
5.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在0~2
s内铁块做的是变速运动,故A错误;在2~6
s内铁块经过的路程为,故B错误;在2~6
s内拉力F做的功为,故C正确;在2~6
s内拉力F的功率是,故D错误;应选C。
6.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知该杠杆是省力杠杆,A错误,B正确;向下压活塞时,硝化棉被点燃,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错误;在B点竖直向下压比在A点竖直向下压费力,原因是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在B点竖直向下压所用力的力臂比在A点竖直向下压所用力的力臂小,D错误.
7.答案:A
解析:分别作出两重物对杠杆拉力的力臂,如图所示,由于,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同时在两端再挂上质量为m的物体后,杠杆左端力与力臂的乘积为,杠杆右端力与力臂的乘积为,因为,且,则,故A端下沉.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滑轮组的使用特点。设在相等的时间内绳子移动相等的距离为s,甲滑轮组的钩码上升高度为,乙滑轮组的钩码上升高度为,时间相等,根据可知,两钩码上升的速度不相等,选项A错误;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有,因此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不相等,选项B错误;滑轮组的总功为,又因为拉力,距离相等,因此甲滑轮组的总功比乙多,选项C错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此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选项D正确。
9.答案:0.5;300;30
解析:此过程中它的速度为;小华做的功为;小华做功的功率为。
10.答案:80;10
解析:本题考查有用功和额外功、功率的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由题图知,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所以绳端移动的距离,拉力F做的总功,则拉力F的功率。
11.答案:;定;;
解析:天线反射体的重力;滑轮组中能改变拉力方向的是定滑轮;吊装机械对反射体做的功;做功的功率.
12.答案:(1)省力
(2)货物在水平台面上运动的速度
(3)水平推力做的功
则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
(4)有用功
总功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析:
13.答案:解:(1)拉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拉力
(2)拉力端移动的速度为
拉力的功率为
(3)有用功为
总功
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