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0 14: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下列声源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是(  )
A.?医院里的”B超”????????????????????????????????????????????????B.?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
C.?蝴蝶飞行时扑翅(2Hz~3Hz)??????????????????????????D.?地震来临前发出的声波(10Hz~15Hz)
2.小孩用嘴吹气球,由于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软件.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
D.?你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4.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5.人们在岸上二行走的脚步声能把水中的鱼吓跑,这是因为鱼能听到下列哪种介质传来的声音?? ?????(??? )
A.?空气??? ???????????????????????????????????B.?土地??????????????????????????????????C.?水??????????????????????????????????D.?土地和水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B.?汽车上装消声器,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7.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是靠自己声带的振动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C.?太空中没有空气,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时,无法直接对话
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在振动,而蝴蝶的翅膀不振动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桌子可以传声
C.?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D.?“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0.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不见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
11.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
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
12.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二、填空题
13.?图甲所示的实验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图乙所示的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________方面控制噪声的
?
14.声音在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超音速飞机每小时至少飞行________?km。
三、解答题
15.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 1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请你指出:在________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4)2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3 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0.5 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山谷的宽度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6.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__的关系。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________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__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的听觉范围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解答】A、B超发出的是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人不能听到,不符合题意;
B、国旗在风中飘动,声音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能够听得到,符合题意;
C、蝴蝶飞行翅膀振动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人不能听到,不符合题意;
D、地震前震源发出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人不能听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 D
【解析】【分析】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解答】小孩子用嘴吹气球时,气球内部气压增大,气球被吹起来,当气球被吹破时,球内的气体冲出来,与外界的气体碰撞,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响声;
故答案为: D。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声音的响度小,手机接收不到,而频率决定的是音调的高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传播速度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音色又称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声音在同种介质中,同种温度下,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4.【答案】 B
【解析】【解答】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声音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小;故选B。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5.【答案】 D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解答】人们跟鱼之间相隔的是水和空气,所以人们在岸上行走的脚步声,主要是通过空气和水传给水中的鱼,把鱼吓跑。
故答案为:D
6.【答案】 C
【解析】【分析】(1)声音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 1℃ , 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 0.6米。(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A.声音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汽车上装消声器,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 D
【解析】【分析】(1)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充当传声介质;
(2)要听到声音,必须的环节:①物体振动发声;②有介质传声;③健康的耳朵;
(3)根据听觉产生的知识分析;
(4)根据题干描述的情形分析判断。
【解答】A.常见的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物体振动只能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声介质,那么我们也不能听到声音,故B错误;
C.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耳蜗和听小骨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故C错误;
D.小林大声叫喊,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再经过水的传播到达鱼群,因此吓跑鱼儿,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 D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
(3)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且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温度的情况下,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
【解答】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D项的说法错误。蜜蜂飞行时翅膀大约每秒振动300~400次,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而人的耳朵能感觉到的声音是每秒振动20~20000次的范围,因此人凭听觉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凶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的振动次数不在人的听力范围内。本题答案是D。
9.【答案】 C
【解析】【解答】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B正确;
C.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的状况,所以此时声音传递的是信息,C错误;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故选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能传递信息。
10.【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就不一样。
【解答】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A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不见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C不符合题意。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 A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铁管、水、空气。
故选A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12.【答案】 B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发声的物体肯定在振动,据此判断。
【解答】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即大钟仍在发声,其原因是大钟仍在振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答案】 固体(桌子);防止噪声产生
【解析】【解答】解:①图甲所示的实验说明固体(桌子)可以传声;
②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的.
故答案为:固体(桌子);防止噪声产生
【分析】①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②减弱噪声的途: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处减弱
14.【答案】 340;1224
【解析】【分析】(1)空气中的声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m/s;
(2)1m/s=3.6km/h,而后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340m/s=340×3.6km/h=1224km/h。
所以超音速飞机每小时至少飞行的距离是:s=vt=1224km/h×1h=1224km。
故答案为:340????? 1224
三、解答题
15.【答案】 (1)
(2)339
(3)在空气温度低
(4)136.8m
【解析】【分析】(1)从横轴上找到表格中对应的温度,从纵轴上找到表格中对应的速度,在对应的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即可。
(2)在上面做出的图像中,从横轴上找到15℃,然后做横轴的垂线与图像相交,接下来从这交点做纵轴的垂线,确定交点处的速度值即可;
(3)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温度越低,声速越小,据此判断即可;
(4)从图像中找到20℃时空气中的声速,然后根据计算山谷的宽度即可。
【解答】(1)从横轴上找到表格中对应的温度,从纵轴上找到表格中对应的速度,在对应的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如下图:

(2)从横轴上找到15℃,然后做横轴的垂线与图像相交,接下来从这交点做纵轴的垂线,确定交点处的速度值,如下图:

因此15℃时声速为399m/s。
(3)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温度越低,声速越小,实验越容易成功;
(4)20℃时声速为342m/s,
那么山谷的宽度为:。
故答案为:(1)同解析;(2)339;(3)空气温度低;(4)136.8m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粗细
(2)音调;松紧程度
【解析】【分析】掌握弦乐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1)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1)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材料和长度相同,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
(2)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音调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1)粗细;(2)音调;松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