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
中国有句古话“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说的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很注重个人的修养与气节,不因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陋室铭》讲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背景介绍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文体知识
字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xīn
tái
rú
dú
shǔ
初读,感受铭文
注意押韵、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你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明确一下。
本文韵脚词: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读出节奏
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琅琅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
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请大家根据这一句式特点,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朗读节奏,即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的有规律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课文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名】出名,有名
【灵】神异
【斯】这 【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居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调……琴】弹琴
【金经】佛经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案牍】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神。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精读课文 赏读语句
1.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交流点拨】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特点:幽。
2.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鸿儒,无白丁。(雅)
3.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安)
4.本文题目为“陋室铭”,又说“何陋之有”?这样写矛盾吗?
【交流点拨】不矛盾。题目中的“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中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5.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课文赏析
析读文本,学习写法
1.陋室的环境清幽、交往的人博学贤能、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刘禹锡却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称为“陋室”,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
(1)写“山”“水”来引出“陋室”,并与之作类比,表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观点,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理,证明陋室不陋。
(2)写“诸葛庐”“子云亭”也是与作者自己的陋室作类比,以古代明贤自况,证明身居陋室,只要自己德行高尚,陋室就不陋。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只截取后一句,省略“君子居之”,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巧妙呼应“惟吾德馨”一句,表明因为作者自己的“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3)作者虽身处偏僻荒凉之地,却能安之若素,恬淡悠然;往来的朋友都是志趣相投的鸿儒;日常生活是与好友抚琴、谈古论今、吟诗作对、阅读经书,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安贫乐道,情趣高雅,超凡脱俗,高洁傲岸,德行高尚,所以陋室不陋。
运用类比的方法来证明“陋室不陋”
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一个道理的方法叫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运用类比的方法来证明“陋室不陋”
2.陋室不陋,是因为自己的德行高尚。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作者志趣、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文章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文言知识
一词多意
之
识字识词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倒装标志)
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①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② 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③ 谈笑有鸿儒(古义: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④ 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乐器;今义:丝和竹)
⑤ 可以调素琴(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古今异义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上:名词作动词,蔓延。
乱:形容词作动词,扰乱。
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
词类活用
陋室铭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具体描述
清幽的环境
博学的有人
高雅的生活
乐在其中
总结全文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结构梳理
在《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对刘禹锡的这种交友方式有什么看法呢?
活动探究
赞同。同“鸿儒”交往,我们可以受到感染,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谓“近朱者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赞同。刘禹锡的这种交友方式,很明显是瞧不起普通的没有接受多少文化教育的平民百姓
课堂小结
孟子说,读书人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刘禹锡显然超越了孟子:
房子很狭窄,但是他的心——很开阔。
环境很嘈杂,但是他的心——很宁静。
生活很单调,但是他的心——很饱满。
经历很坎坷,但是他的心——很坚强!
他,“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他,不愧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同学们,让我们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再次朗读全文……
知识拓展
1、进一步巩固《陋室铭》的背诵和默写;
2、查找刘禹锡的诗,选择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下来并背诵;
3、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器物,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仿照《陋室铭》的格式,写一篇铭文表达自己的某种志趣和追求。可参考的题目有:《教室铭》《宿舍铭》《吾家铭》《朋友铭》《学习铭》《旅游铭》等。
(其中1必做;2、3任选一题)
布置作业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