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是常用的溶剂
一、单选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单质的是( )
A.?碘酒?????????????????????????????????B.?汽水?????????????????????????????????C.?食用醋?????????????????????????????????D.?生理盐水
2.如图所示,太阳能路灯的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白天向灯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夜晚则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下列关于太阳能路灯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4.30℃时,将一定量的硝酸钾投入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仍有部分固体,以下操作中能通过改变硝酸钾溶解度而使固体溶解的是( ???)
A.?? 加入一定量的水???????????????????B.?降低温度???????????????????C.?升高温度???????????????????D.?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5.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硝酸钾??????????????????????????????????B.?蔗糖??????????????????????????????????C.?食盐??????????????????????????????????D.?熟石灰
6.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 )
A.?溶解?????????????????????????????????????B.?蒸发?????????????????????????????????????C.?过滤?????????????????????????????????????D.?搅拌
7.2018年1月9日,“德清一号”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它是我国首颗以县域冠名的卫星,主要围绕测绘、交通、水利、环保、农业、统计等多个行业提供遥感应用服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德清一号”环绕着地球运动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B.?“德清一号”太阳能电池阵帆板将太阳能转化电能
C.?“德清一号”离地球越近,动能越大
D.?“德清一号”离地球越远,重力势能越大
8.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9.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D.?20℃时,甲的溶解能力最小
二、多选题
10.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当在溶液中有电流通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离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B.?氯离子和钠离子移动方向都与电流方向一致
C.?氯离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D.?氯离子和钠离子移动方向都与电流方向相反
三、填空题
11.在预习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余还有点疑问,于是小余做了一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一个小时后,小余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余会感觉到________(选填:“上层最咸”、“下层最咸”、“中层最咸”、“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
12.学习酸碱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13.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辐射能,________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辐射能。
14.洗涤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洗涤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清洗汽车修理工手上的油污,用汽油
B.清洗久置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色固体,用热水
C.清洗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物质,用稀硫酸
D.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用________.
四、解答题
15.某技工学校学生,研制出一辆太阳能汽车.这辆“自动档”太阳能汽车,上面装有有效面积为6m2太阳能电池板,它正对太阳时电池能够产生100V的电压,并能输出8.4A的电流.
(1)该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能,太阳能发电具有________的优点;
(2)该太阳能电池板一分钟可提供多少焦耳的电能?
(3)该车的质量350kg.当车上载有1500N的人和物品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0×10﹣2m2 , 求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g=10N/kg)
五、实验探究题
16.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红同学用图1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 ℃时,________(填“能”“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3)如图(2)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________,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碘酒中溶质是碘属于单质,所以A正确;B、汽水中溶质有二氧化碳、碳酸都属于化合物,所以B不正确;C、食醋中溶质是乙酸属于有机化合物,所以C不正确;D、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属于盐类化合物,所以D不正确.
所以选A.
【分析】本题关键是根据溶质的判断方法(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判断出溶质,再根据单质的定义来做题.
2.【答案】 A
【解析】【解答】
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利用,也可以将多余的太阳能给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以便在晚上使用;所以在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是将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在晚上,蓄电池给探照灯供电,只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再转化为光能使用.
故选A.
【分析】太阳能电池板就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蓄电池是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而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3.【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故A说法正确;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说法正确;
C、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说法错误;
D、由于N点在A溶解度曲线下方,代表的是A的不饱和溶液,当恒温蒸发水分时,不饱和溶液就会变成饱和溶液,N点就会变成M点,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③在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表示的都是饱和溶液,而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由于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从而确定是否可以使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转变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4.【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到温度影响,与溶剂水的质量和是否用玻璃棒搅拌没有关系。如果要使原有的固体溶解,那么必须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即升高温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
B、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 B
【解析】【解答】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
A、“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而不是溶解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C、“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而不是过滤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D、“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而不是搅拌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 A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解答】A、“德清一号”环绕着地球运动时,运动的方向时刻在变,运动状态不断的改变,原因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德清一号”太阳能电池阵帆板将太阳能转化电能供卫星使用,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德清一号”离地球越近,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德清一号”离地球越远,高度增加,重力势能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 D
【解析】【分析】(1)(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比较;
(3)如果加入溶质的质量大于溶解度,那么溶液饱和;如果加入溶质的质量小于溶解度,那么溶液不饱和;
(4)如果溶质质量大于溶解度,那么肯定会有未溶的固体存在。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固体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37.2g;而3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41.4g,那么25℃时,物质A的溶解度肯定大于37.2g而小于41.4g。在25℃的100g水中加入37.2g物质A,因为37.2g小于溶解度,所以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因为37.2g+4.2g=41.4g大于25℃时的溶解度,所以溶液②肯定是饱和溶液;
? ? ? 6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55.2g,因为41.4g<55.2g,所以溶液③肯定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9g物质A,此时41.4g+9g=50.4g<55.2g,所以溶液④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 ? ? ?5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50.4g,因为溶质质量刚好为50.4g,所以溶液⑤肯定是饱和溶液。
那么饱和溶液应该是②⑤,故C错误;
溶质质量为:①中37.2g;②中大于37.2g<41.4g;③41.4g;④中55.2g;⑤中50.4g,因此溶剂质量相同时,溶液④中溶质质量最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
③和⑤中溶质质量不相等,但溶剂质量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B错误;
溶液①③④都是不饱和溶液,肯定没有固体存在;而溶液⑤恰好饱和,也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 A
【解析】【分析】A.根据乙已经完全溶解,改变温度后可能不会对溶质产生影响进行解答;
B.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来分析;
C.根据乙溶液的状态来分析;
D.根据溶解度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如改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故错误;
B.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正确;
C.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D.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时,在100g水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越小(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解度越小,故正确.
故选A.
二、多选题
10.【答案】 A,C
【解析】【分析】科学上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
A、钠离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钠离子带正电故钠离子的移动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A正确;
B、氯离子和钠离子移动方向都与电流方向一致,氯离子带负电荷与正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反,B错误;
C、氯离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氯离子带负电荷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C正确;
D、氯离子和钠离子移动方向都与电流方向相反,钠离子带正电荷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
11.【答案】 一样咸;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析】【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一样咸,通过实验能够说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一样咸;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2.【答案】 (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
(2)放热;碱和酸恰好完全反应;变小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钠溶于水也会发热,必须排除这个因素的影响,才能证明酸碱中和是放热的;
(2)①根据图像可知,滴入稀硫酸后,溶液的温度升高了,即二者反应放出了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那么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当反应结束后,不再有热量产生,那么随着热量的散失,溶液的温度会不断下降;
②原来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氢氧化钠的浓度不断减小,溶液的pH不断减小。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减小到7。
【解答】(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
(2)①根据图像可知,由于AB段溶液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点时溶液的温度最高,从此点以后温度下降,不再有热量产生,因此该点时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变小。
13.【答案】 颜色;白;黑
【解析】【分析】物体的吸收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解答】物体的吸收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黑色吸热是因为黑色吸收了所有可见光谱,它不反射任何可见光谱,所以它才比较热。白色反射所有的光谱,所以吸收的热量少。所以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辐射能,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辐射能。
14.【答案】 A;醋酸
【解析】【分析】A、汽油是很好的溶剂,可以溶解油污;
B、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白色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
C、铜的化学活动性不活泼,所以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D、根据水垢的组成以及酸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所以汽车修理工可以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故A正确;
B、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白色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用热水不能清洗掉,故B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固体是铜,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不能用稀硫酸浸泡除去除去,故C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氢氧化镁,醋酸能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所以可用醋酸来除水垢.
故答案为:A;醋酸.
四、解答题
15.【答案】 (1)电;清洁无污染
(2)解:太阳能电池板一分钟可提供的电能为:W=UIt=100V×8.4A×60s=5.04×104J
(3)解:汽车的自重:G车=mg=350kg×10N/kg=3500N,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p= = = =2.5×105Pa
【解析】【分析】(1)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主要有两种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环保、节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特点;(2)利用W=UIt求出太阳能电池板一分钟可提供的电能;(3)知道压力(车和人、物品的总重力)和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p= 可直接计算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1)太阳能发电站发电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具有清洁无污染(或环保;节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
五、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混合物
(2)不能;BCD
(3)NaOH 或CaO或浓硫酸;X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2)①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根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解答;
(3)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的气压增大,那么可能是试管中的物质遇到水后放出了热量。试管内的物质放出热量,外面的饱和石灰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了,据此分析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即可。
【解答】(1)根据图1可知,水经过净化后,只是除去了不溶性的固体和色素,其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矿物质,因此所得水是混合物。
(2)①根据表格可知,65℃时,溶液中没有固体出现,那么不能判断该溶液是否饱和;
②根据表格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为:降温、加固体M和恒温蒸发水,故选BCD。
(3)如图(2)实验,将水加入到试管中,观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X固体可能为NaOH 或CaO或浓硫酸,由此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X固体遇水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