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精准检测
选择题(每道题4分,有20小题,共80分)
(一)率先使用部编版教材地区的部分期末题:
1.(2020年北京东城区期末)
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史实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修建金字塔
B.创建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
C.创立基督教
D.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2.(2020年北京东城区期末)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这表明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
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力与义务
3.(2020年北京东城区期末)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①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②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
③古代各个文明完全独立发展
④
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0年北京西城区期末)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庄园与农奴制度
③王权高于教权
④主要封建国家形成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20年北京西城区期末)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20年北京西城区期末)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7.(2020年北京西城区期末)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8.(2020年北京西城区期末)如图是一件发现于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的瓷器,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件文物可以用于说明东非国家( )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B.手工业生产很发达
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D.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9.(2020年北京西城区期末)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
①大津巴布韦
②阿克苏姆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0年北京西城区期末)中国古代一部农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推断该农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1.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某一主题时交流的内容,内容涉及到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王权强化、城市自治、《查士丁尼法典》。就此判断这一主题为
A.史前的人类文明
B.中古时期的欧洲
C.古代非洲和美洲
D.亚洲的文明古国
12.某学者曾评论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大国
A.孝德天皇
B.李成桂
C.穆罕默德
D.源赖朝
13.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的是
A.班图文明
B.加纳文明
C.马里文明
D.玛雅文明
(二)单元训练
14.“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古代日本幕府制度
15.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来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6.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
A.日本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7.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18.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生地,西非居民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的是( )
A.埃及人
B.班图人 C.加纳人
D.马里人
19.8~15世纪,马里逐步强大,一度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同时,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的马里古城是( )
A.君士坦丁堡
B.墨西哥城
C.廷巴克图
D.特诺奇蒂特兰
20.印加帝国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官员
B.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C.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D.在河渠上架设多座桥梁
材料题(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近一千年,但后来却衰落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以为这就是天堂。
——环球网《罗马帝国强大与兴衰》
材料二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陈志强著《拜占庭帝国史》
结合材料一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8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2分)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精准检测参考答案
1.
D
2.
D
3.
B
4. 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是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故①②正确。
西周封建社会时期教权高于王权,故③错误。
主要封建国家在5世纪尚未形成,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5.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故①正确。
②中的完全说法绝对化,当时城市要受各地封建主的一定约束,排除。
西欧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进行谈判或以金钱赎买,赢得一定自治权,城市自治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人才,这就使得西欧大学兴起,故③正确。
这时期的城市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故④正确,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6.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巴格达城的码头聚焦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细亚、非洲等地的货物,说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的状况,因此无法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故A项错误。
B项中的垄断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D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7.C 【解析】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正确;
在幕府统治下,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将军掌握实权,故AB错误;
D不符合题意,排除。
8.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坦桑尼亚的陵墓中出土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的瓷器,说明当时东非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奴隶劳动问题,故A项错误。
出土中国的瓷器不能说明东非国家的手工业生产很发达,故B项错误。
仅从出土中国的瓷器无法看出东非国家对外贸易范围广泛,故D项错误。
9.D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美洲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大津巴布韦、阿克苏姆文明属于非洲文明,故①②错误。
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均属于美洲文明,故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10.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最早是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的,故D项正确;
西汉、唐朝和南宋时期,玉米还未传入,故ABC错误。
11.B
12.C
13.D
14.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森严,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受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故选C项。
15.B【解析】材料中反映了阿拉伯人传播了“阿拉伯数字”,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A、C、D三项题干并未提及,故选择B项。
16.A 【解析】据所学知识,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选A项。
17.B 【解析】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是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因此B项正确。
18.B 【解析】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农作物,7~9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B项正确。
19.C 【解析】成为西非重要文化中心的是马里古城廷巴克图,C项正确。
20.B 【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B项正确。
21.答案:(1)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8分)
(2)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的后果是落伍;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只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12分)
【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中拜占庭的疆界,帝国优势,说明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保存者的姿态”傲立于世的原因。第(2)问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