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C
C
A
D
B
目标一
11
12
13
14
D
B
酒精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C
C
A
C
目标二
1.【2021?南京模拟】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钢块轧成钢板 B. 木头制成课桌
C.冰糕化成糖水 D.生米煮成熟饭
目标一 电流及其测量
【点拨】A、B项中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不属于物态变化;D项中生米煮成熟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属于物态变化;C项中冰糕化成糖水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物态变化。
【答案】C
2.任何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强影响下将显现不同的物态。人们常说“物质有三态”,比如水,通常以______态、______态、______态三种形态出现。
固
液
气
3.【2020?黄石改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中,糖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熔化
凝固
4.【中考?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玻璃、沥青 B.蜡、铝、玻璃
C.冰、铁、铝 D.冰、铁、沥青
C
5.将一块-4 ℃的冰放入密闭隔热的盛有0 ℃水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
A.冰的质量增加了
B.冰的质量不变
C.水的质量增加了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点拨】会有一部分0 ℃水放出热量凝固成0 ℃的冰,故冰的质量增加。
【答案】A
6.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故冰是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保持不变
晶体
7.用质量和温度都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物时( )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
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D
8.【2020?恩施州改编】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
熔化吸热
9.【2020?天津改编】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菜窖内温度不至于太低。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
凝固放热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沥青表面被烤化 B.水中加糖得到糖水
C.冰凌化成水 D.蜡烛燃烧
【点拨】水中加糖得到糖水,是糖变成小颗粒溶解在水中,属于溶解现象,不是熔化现象。
B
11.冻豆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把豆腐放到冰箱里,几天之后,冻豆腐就形成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豆腐上出现了许多小孔,如图,由于这些小孔,汤味才容易进入其中,豆腐吃起来更有滋味。冻豆腐中的小孔是因为豆腐中的水先________然后
又__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
化的名称)
凝固
熔化
12.【2020?邵阳】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 ℃,则标准大气压下48 ℃的海波(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点拨】海波是晶体,在熔点48 ℃时,海波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D
13.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很高,因此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来吸热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是用水和特殊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冷却液本身还要有防冻结的特性,因此汽车的冷却液应该是( )
A.凝固点较高 B.凝固点较低
C.凝固点和纯水一样 D.无法确定
B
14.【中考?德阳】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
物质
熔点
酒精
-117 ℃
水银
-39 ℃
【点拨】-88.3 ℃时水银已凝固,无法工作。
【答案】酒精
1.【2019?自贡】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目标二 分子间的作用力
【点拨】甲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是非晶体。乙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B错误。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乙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答案】C
2.【教材P56图3.2-5变式】a、b两物质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 )
A.a 固体是冰
B.b 是晶体
C.a 的凝固点为 80 ℃
D.b 的凝固点为 80 ℃
【点拨】由图知,a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则a物质的凝固点为 80 ℃,是晶体;b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是非晶体。
【答案】C
3.【中考?贺州】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点拨】不要误认为物质温度达到熔点就一定会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试管内的冰也可以达到熔点0 ℃,但与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不能吸热,故无法熔化。
【答案】A
4.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实验中发现冰熔化的速度过快,记录数据太少,下列方法能够延长熔化时间的是( )
A.降低冰的初温 B.提高水的初温
C.增加冰的质量 D.停止搅拌
【点拨】本题易错选A项。降低冰的初温,只会增加冰吸热升温的时间,但冰开始熔化后,其熔化速度仍然很快,故A错误;提高水的初温,冰会熔化得更快,故B错误;增加冰的质量,则冰熔化需要吸收的热量变多,吸热时间变长,熔化速度变慢,故C正确;停止搅拌只会使冰变热不均匀,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故D错误。
【答案】C
5.【2020?宜昌】为了探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同学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碎冰,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从冰的温度为-7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冰完全熔化,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戊所示。
(1)实验刚开始,小明测冰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示数是______ ℃,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冰的熔点是______ ℃。
【点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13 ℃;由图丁、戊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 ℃不变,熔点为0 ℃。
-13
0
(2)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小红同学绘制的图象是________(填“丁”或“戊”)图。
【点拨】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是因为冰从室内空气中吸收了热量;由图可知,小红同学绘制的图象是丁,因为不对冰加热,冰熔化时间要长一些。
【答案】错误;丁
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盐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
(1)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探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记录的数据画成了图象,如图所示。则由此可知: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______ ℃。在10~20 min时间内,
盐水______(填“吸热”“放热”
或“不吸放热”)。
【点拨】由图可知,该盐水在BC段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为凝固过程,此时的凝固点为-2 ℃;在10~20 min内,处于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答案】-2;放热
(2)小明继续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从0开始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水浓度
0
3%
9%
15%
凝固点/ ℃
0
-2
-6
-11
盐水浓度
21%
27%
33%
36%
凝固点/ ℃
-18
-2
-0.4
0
【点拨】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答案】先降低后升高
(3)通过实验探究,小明联想到:当积雪厚度在5~15 cm,气温在0 ℃左右时,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现“夜冻昼化”状态,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盐,从而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冰雪的熔点。
【点拨】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盐,冰中含有盐后,熔点会降低,将使冰在较低的温度熔化。
【答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