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复习课件(幻灯片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复习课件(幻灯片2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21: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一定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解题
答:回答,回复
谢中书:谢征,曾任中书舍人,中书是官职。
书:即信函,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
他曾担任过诸王的陪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但梁武帝每遇国家大事,就常去山中咨询他的意见,时称“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洒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回信,赞颂了江南山水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走进山川之美
中心字
五色交辉(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理解词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全、都。
翻译课文,感受山川之美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高高的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溪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 乱 鸣;夕日欲 颓,沉鳞 竞跃。
实是 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此起彼伏。
消散
歇:消散。(古义)
休息。(今义)
颓:坠落。(古义)
精神不振(今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梳理山川之美
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一、(1)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2—6)分别介绍山和水的秀美。
三、(7)以感慨总结全文。
品析山川之美
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所写景物又有何特点?
明确:(1)作者先采用仰视和俯瞰的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出山的高,水的清;
再以平视的角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写出了景物绚烂多彩的特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且这四句又分“晓”和“夕”两层突出景物充满无限生机;同时文章还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等感官。
(2)所写景物具有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的特点。
提示:可从观察角度,感官,动静结合及写景时间等角度入手。
领会山水之情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考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1)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佩;
(2)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我”是继谢灵运后又一个“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豪,期待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谈谈这篇文章的文本特色。
1.结构严谨。文章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全文。首尾呼应,叙议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2.意境优美。文章意境优美。有山水相映之美:山峰高耸入云,山下清流见底,峰高水清,水给山带来了活力,山为水增添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有色彩搭配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景象动人。同时,文章还具有晨昏变化之美以及动静相衬之美。
分析讨论
3.语言凝练。文章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言简意赅。“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中,“交”“乱”“竞”三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表现得具体、形象、生动,十分凝练。
答谢中书书
总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写景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鸣
夕日欲颓——沉鳞跃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静
相衬
寄情山水
愉悦得意
板书设计
主旨思想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拓展延伸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白云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谢灵运《初去郡》
关于描写山水的诗句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2.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积累文言知识
3.一词多义
(1)欲
①夕日欲颓( 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
(2)自
①自康乐以来( 从 ) ;②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