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2节 水的组成和性质 水资源的保护
考点梳理
1.水的组成
阴极气体:H2(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水的电解
阳极气体:O2(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更旺)
水 氢气+氧气
体积比: 2 :1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水的组成
②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水的性质及重要作用
(1)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液体,l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2)化学性质
①2H2O2H2↑+O2↑
②CO2+H2O +O2
6CO2+6H2O +O2
③C+H2O(气) CO+H2
3Fe+4H2O(气) Fe3O4+4H2
④CO2+H2O=H2CO3
CaO+H2O=Ca(OH)2
⑤CuSO4+5H2O=CuSO4 ·5H2O
(3)水的重要作用
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如人体60%~70%是水,正常的成年人每天平均所需水约2.5升。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等,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大多数生命活动都在水溶液中进行。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注意】 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辨别:
①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而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3.水资源的保护
(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即废渣、废水、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流失。
(2)水污染的防治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督;
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3)污水的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而不能除去这些沉淀;过滤法可以除去这些沉淀,却不能除去已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蒸馏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因此净水效果最好的当然是蒸馏法,蒸馏水可以看成纯净物。
(4)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据统计,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面临缺水的煎熬,我国每人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l/4,是世界“贫水国”之一,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水的组成
考题一 (2011·嘉兴)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用化学式H2O表示。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中含有氢分子
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解析:水是纯净物,故C错误;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故A不正确;又从宏观角度来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质量比为1:8,故D错误。
答案:B
真题演练1 (2010·鞍山)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电解水能生成H2O和O2,二者体积比为2:1
D.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 水的电解及性质
考题二 (2011·淄博)据图回答:
认真观察A、B两装置,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试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水的电解实验及实验现象,知道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并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从水电解生成的产物,从而推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且两者的质量比为1:8;A装置和B装置中水的变化情况,前者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后者则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从分子和原子观点角度看,A中水分子
本身没有改变,B中的水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答案:2H2O2H2↑+O2↑ l:8 A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B中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真题演练2 (2010·广东)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
①电解水 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 ④水煤气法:C+H2O CO+H2 ⑤热裂法:CH42H2+C
A.②③ B.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三 水的净化、利用及保护
考题三 (2011.无锡)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解析:A中加入明矾只能沉降或除去部分杂质,故A不正确。8中长期饮用纯水,不利人体健康。C也不对,因水体自净能力有限,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会污染水资源,故只有D正确。
答案:D
真题演练3 (2010·桂林)今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采取的措施有: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 (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水是生命之源,用途极广泛,且淡水资源紧缺而使水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在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中屡屡出现。涉及的题型有选择、简答和开放性试题,考查形式多样。从水的化学式、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且体积比约为2:1,描述水的组成;结合具体情境,考查水的一些重要性质;水的净化方法在中考题中一般以实验题或混合物分离的形式出现,而节水、保护和开发水资源多以联系现代科技成果、生活生产实际以简答题、开放性答题呈现,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节水意识。预计今后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命题形式更加新颖,综合测试学生有关水的知识及科学用水的意识。
模拟预测题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化学课上,同学们用图①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在试管l和试管2中分别收集到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如图②所示.其中沉淀池、过滤池的作用是_________,自来水消毒方法有多种,其中次氯酸钙[Ca(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价。
(3)水是常用的溶剂,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有______________。
①生理盐水 ②消毒用碘酒 ③高锰酸钾溶液 ④注射用葡萄糖溶液
(4)为了得到清洁的饮用水,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净水:①吸附;②沉淀;③消毒;④过滤。上述合理的顺序应是 (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 水的组成和性质水资源的保护
1.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水在通电时能分解
C.水能与一些氧化物反应
D.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
2.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达到节约用水目的的是 ( )
A.洗脸刷牙,随手关水
B.洗菜用水,再来浇花
C.一件衣服,洗衣机洗
D.水管漏水,及时修理
3.“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这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不恰当的是 ( )
A.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
B.推广家用节水器具
C.农业灌溉引用工业或生活废水
D.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
4.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催化剂作用下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该技术使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B.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源
C.水分解和氢气燃烧都不会产生污染
D.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5.近年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加强。对此研究报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B.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
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D.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6.下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然沉降 B.活性炭吸附 C.过滤 D.消毒剂消毒
7.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地进行了太空行走,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是显弱碱性的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常温下该水的pH略大于7
C.小分子团水中含有氢分子
D.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8.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 )
A.加热 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钡 D.加入适量明矾
9.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瓶上的部分信息。下列关于这瓶矿泉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矿泉水是一种纯净物
B.喝这种矿泉水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C.向矿泉水中滴加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D.瓶中矿泉水的质量约为6千克
10.将质量分数为5.2%的NaOH溶液,放入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符合表中关系的是(提示:电解NaOH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 )
选项
NaOH
质量分数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试管内气体质量(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
试管内气体质量(克)
A
6.2%
70
9.5
B
6.2%
76
9.5
C
4.2%
0.60
4.7
D
4.2%
4.7
0.60
11.2009年4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空隙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2)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玩起了以水为主题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的规则为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和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循环,如图所示。依照示例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示例:①分解反应:电解水2H2O 2H2↑+O2↑
②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①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水的污染。某城镇生产、生活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河流中A、B、C三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地点
项目
A
B
C
pH
6
4
5
1L水中溶解的氧气
0.011 g
0.007 g
0.003 g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减少硫酸厂废水对河水的污染,要选用一种廉价的物质进行处理,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C处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__________ 、P两种元素含量过高。
(3)你认为在A、B、C三处中,最适合作自来水厂取水点的是__________ 。
14.某工厂每天排出废水l000米3,其中每立方米废水中含氯气(C12)35.5克,含盐酸(HCl)36.5克。直接排放将引起水污染,需先用亚硫酸钠(Na2SO3)除C12,反应方程式为:Na2SO3+C12+H2O=Na2SO4+2HCl,再用NaOH中和盐酸。试问:
(1)该1000米3废水中含HCl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废水中的pH__________7(选填“>”、“=”或 “<”)。
(2)该厂每天需质量分数为9%的Na2SO3溶液多少克?
(3)为使废水呈中性,需NaOH固体多少克?
参考答案
第2节 水的组成和性质水资源的保护
真题演练l 答案:C
解析:生活中接触的水大多为水溶液,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可能为各种溶液,如食盐水。故B、D说法均不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且两者的体积比为2:1,由此可推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则A不对,答案为C。
真题演练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绿色能源。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龟能,应寻找高效催化剂来分解水;太阳能取之不尽,属于绿色能源,应大力发展;水煤气法和热裂法都是以化石燃料为原料进行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故较有发展前途的为②③。
真题演练3 答案:D
解析:饮用水处理先进行自然沉降,然后过滤、消毒、煮沸。
模拟预测题 答案:(1)氢气和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2)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 +1 (3)② (4)A
解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由此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净化原理及方法,不难得到水的净化步骤及沉淀池、过滤池的作用。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价总数等于负价总数,故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为酒精。
同步训练
1.答案:A
解析: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能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因为物质的溶解性不仅与溶剂有关,而且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故A选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节约用水要从生活做起,随手关闭水龙头,重复、科学用水,及时修理漏水管。而一件衣服单独洗,不能达到节水目的。
3.答案:C
解析: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造成污染,运用节水器具合理、重复利用水,而农业灌溉引用工业或生活废水,则会污染土壤与水源,且损害植物。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此反应在激光条件下吸收太阳能而转化为氢能源,在此过程中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及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部无毒不会产生污染,故A、B、C选项正确,D选项不正确。
5.答案:B
解析:普通水中有少量的氮气和氧气,水是由氖、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除去水中的氧气后,水中仍有氧元素。
6.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A、B、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只有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7.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具体情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小分子团水实质还是“水”,所以A、C、D均不正确,由于小分子团水是显弱碱性的水,则pH略大于7。
8.答案:B
解析:本题以饮用水标准为背景考查物质酸碱性。pH低于6.5的天然水呈酸性,要使其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pH在6.5~8.0之间),必须加入碱性物质,分析各选项。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符合题意。加热只能改变水温,氯化钡的水溶液呈中性,与硫酸反应仍使水体呈酸性.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的小颗粒凝集而沉淀,其水溶液呈弱酸性,所以A、C、D三项都不可行。
9.答案:C
解析:由图知,该矿泉水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则A不正确。喝这种矿泉水只能提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而水和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也不正确。此瓶水为600 ml,从纯水的密度估算D也不正确。向矿泉水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AgCl和Ag2CO3沉淀,因此C正确。
10.答案:B
解析:因电解NaOH溶液实质是电解水,在NaOH溶液中,水被电解,溶剂质量减少.则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应大于原溶质质量分数5.2%,由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可知,生成氧气质量应为氢气质量的8倍。故本题的答案是B。
答案:(1)A (2)②H2+CuOCu+H2O ③CaO+H2O=Ca(OH)2
④Ca(OH)2+2HCl=CaCl2+2H2O(合理均可)
解析:本题把化学方程式书写融入游戏中,解答时首先要能读懂图示要求,再熟练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规范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2.答案:(1)①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液面上 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2H2O2H2↑+O2↑)使A、B管内压强增大(或A、B管内气压增大,大于管外大气压,合理即可),把水压入C管中,所以C管内液面上升 (2)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难溶于水或氢气和氧气不易溶于水) (3)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
解析:(1)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图中看出,A管连接电源的正极,B管连接电源的负极,故A管产生氧气,B管产生氢气,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l:2。两管中产生的气体压强增大,使两管中的液面下降,使C管中液面上升。 (2)由于两种气体的密度都小于水且溶解度都很小,故聚集在管的上部。 (3)检验氧气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或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盛)。
13.答案:(1)Ca(OH)2 (2)N(或氮) (3)A
解析:本题题材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淡水紧缺的现实问题。从题中位置分布图和河流取样分析可以看出,河流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自来水的取水点必须在工厂上方的河流上游A处;河流中从工厂排放出的N、P元素含量过高,使得水草疯长,鱼虾绝迹。为了减少硫酸厂废水对河水的污染,最好选用比较廉价的熟石灰来中和废水中的硫酸。
14.答案:(1)3.65×104 <
(2)设需要9%的Na2SO3溶液的质量为x,生成HCl的质量为y。
Na2SO3 + C12 + H2O= Na2SO4 + 2HCl
126 71 73
9%x 35.5×103克 y
126:71=9%x:35.5 ×103克
x=7.0×105克
答:该厂每天需要质量分数9%的Na2SO4溶液7.0×105克。
(3)71:73=35.5×103克:y
y=3.65×104克
盐酸的质量=3.65×104克+3.65×104克=7.3×104克
设为使废水呈中性,需NaOH固体2克。
NaOH+HCl=NaCl+H2O
40 36.5
z克7.3×104克
40:36.5=z克:7.3×104克
z=8×104
答:为使废水呈中性,需NaOH固体8×104克。
解析:本题为工厂废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解答的关键是能正确列出化学方程式并准确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