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练习 (二) 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周测练习 (二) 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1 07: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滚动训练(二) 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如图BG-2-1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BG-2-1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呈现在光屏上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2.如图BG-2-2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
图BG-2-2
A.光照射到了像上,所以像会比原来亮
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3.五一期间,爸爸开车带着小丽出去旅游,小丽对汽车内后视镜(如图BG-2-3所示)很感兴趣,查阅了相关知识后,小丽了解到汽车内后视镜是平面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BG-2-3
A.小丽在镜中成的像是实像
B.小丽在汽车内后视镜中成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
C.小丽靠近镜子,则像也靠近镜子
D.爸爸能从镜中看到小丽,小丽从镜中看不到爸爸
4.如图BG-2-4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像是A1,A在L2中的像是A2。已知A1、A2相距s1,当物体A在两镜之间移动时,A在两镜中成的像的距离s1的变化情况是 (  )
图BG-2-4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不能确定
5.[2018·嘉兴] 图BG-2-5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图BG-2-5
二、填空题
6.如图BG-2-6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图BG-2-7 图BG-2-6
7.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如图BG-2-7所示汽车上的A、B两处,A为汽车后视镜,B为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A应为    ,B应为    。(均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
8.如图BG-2-8所示,学校卫生室两墙壁之间的距离为3 m,而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5 m,因而采取了一面墙上挂视力表而在正对面墙上挂一块平面镜的办法。为满足检查要求,被检查者应站在离视力表    m处,且要面向    (填“视力表”或“平面镜”)。检查视力时,如果室内较暗,为使图案足够亮,可以用灯光照射    (填字母)。?
图BG-2-8
A.视力表 B.平面镜
C.人的眼睛 D.室内任意位置
9.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应踩     ;背着月光走时,应踩     。(均填“亮处”或“暗处”)?
三、作图题
10.(1)如图BG-2-9所示,已知一束光的一条边缘光线a的传播光路,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另一条边缘光线b的传播光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光学元件。
图BG-2-9
(2)小明同学想利用平面镜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BG-2-10所示,请作图分析并说明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锐角)。?
图BG-2-10
11.如图BG-2-11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图BG-2-11
四、实验探究题
1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BG-2-12(a)所示]。
图BG-2-12
(1)M所选的器材是    (填“平面镜”或“玻璃板”)。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小明测量M两侧的蜡烛到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M后面的蜡烛要    (填“远离”或“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
(3)如图(b)中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b)中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13.[2018·杭州] 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了如图BG-2-13所示的实验。
图BG-2-13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的法线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14.如图BG-2-14所示,小明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表演“蜡烛在水中燃烧”的魔术时,把一块玻璃板竖立于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方竖放一支蜡烛,在玻璃板的后方,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点燃蜡烛,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板望去,会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
图BG-2-14
(1)该魔术现象要明显,最好在较   (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进行。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     (填“平面镜”或“凸面镜”)。?
(2)水中的“蜡烛”是实际的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的   (填“正”或“倒”)立的   (填“虚”或“实”)像,与实际蜡烛的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 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在较暗的环境中,可减少其他物体成像的干扰,所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较好;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蜡烛A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
2.B [解析] 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也随之变亮。
3.C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小丽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即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无关;照镜子时,小丽向平面镜靠近,她的像也向平面镜靠近;因为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爸爸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丽,小丽也能在平面镜中看见爸爸。
4.B [解析] 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A1O1=AO1,A2O2=AO2,所以A1A=2AO1,A2A=2AO2,所以s1=A1A2=2AO1+2AO2=2(AO1+AO2)=2s,所以无论A点在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哪个位置,两个像点之间的距离都是不变的。
5.B 
6.(1)漫反射 (2)直线
[解析] (1)因为反射板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7.凸面镜 凹面镜
[解析] 汽车后视镜A是凸面镜,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汽车前灯内的反射面B是凹面镜,可以将灯发出的光变为近似平行光射出。
8.1 平面镜  A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视力表离平面镜3 m,因此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 m,所以当人面向平面镜,距平面镜2 m,即人距离视力表1 m时,视力表的像与人的距离为3 m+2 m=5 m,符合要求。检查视力时应使图案足够亮,若室内较暗,针对这种情况,应当用灯光照射视力表。
9.暗处 亮处
[解析] (1)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睛的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暗,所以迎着月光走,应踩暗处。(2)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所以背着月光走,应踩亮处。
10.(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60°
11.如图所示(阴影部分)
12.(1)玻璃板 相等 远离
(2)对称 (3)A
13.(1)40° 
(2)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120°
[解析]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也为40°。(2)由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将纸板F向后折F上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3)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为90°-30°=60°;由光的反射规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因此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14.(1)暗 平面镜 (2)正 虚 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