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学习目标】
1.
能够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
1.
学会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1.
知道黄土高原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及原因;
1.
理解黄土高原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分)
同学们,咱们先听一段陕北民歌,好不好?(播放歌曲)这首陕北民歌中唱到:“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为什么“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呢?
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看地图。(出示黄土高原在全国图中的位置)问:黄土高原在我国的哪个位置?(是在中部?南部?
还是西部?)
对了,是在中部,更准确点说是在中部偏北的位置。
我们再看看,黄河上中游哪一段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呢?黄河中游地区。”
1.
学习新课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一)知范围过渡: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在中国的大致位置,现在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一下这里的自然地理概况。(板书:自然地理概况)
2.我们先具体的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板书
知范围)
3.集体交流
第一个问题?黄土高原的经纬度位置,你来!北纬34到北纬40,103°E-114°E”
之间。你观察得真仔细。
第二个问题,黄土高原的四至点,谁来告诉大家?请你按照东西南北的顺序来说。(东到太行山,西到祁连山的乌鞘岭,南到秦岭,北起长城)
第三个问题,黄土高原附近的主要地形区有哪几个呢?东面华北平原,西面青藏高原,
北面内蒙古高原。看来你课本和地图都看的很仔细。
第四个问题,黄土高原包括的主要省区,老师在这里还要加大难度,你可以说出黄土高原包括的主要省区的简称吗?甘宁陕晋
4.老师表格小结
(二)识地貌(3分)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我们知道了,那么黄土高原的地貌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像内蒙古高原一样坦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里的地貌(板书:识地貌)
我们都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谁能说说这些地貌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谁能够看着图说一说?这三种地貌哪种是平整一些的?哪些是崎岖一些的?(对了)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黄土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那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了吧?原来是两个人各站在黄土梁或黄土峁上,见面容易,要坐下来轻轻说话却就难了。(板书
识地貌)
过渡: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貌呢?下面我们就去找找原因(板书
探原因)
(三)探原因(5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然原因,一个是人为原因,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你能想到有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自然原因:
1.黄土土质疏松
2.地表缺乏植被
3.降水较集中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我们归纳了主要的三点,那么人为原因你又能想到那些呢?
1.乱砍滥伐
2.过度开荒
3.采矿修路
(四)晓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会又哪些危害呢?
水把表层肥沃的土壤冲刷掉了,农作物还会不会像以前的产量一样呢?就会造成1.肥料流失,农作物产量下降
这块耕地久而久之也就会变成荒地,那耕地的面积会增多还是减少啊?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请看图,这幅图我们都熟悉,是黄河下游的地上河,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大一个原因就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所以还有一个危害就是
3.淤积河道
(五)懂治理(6分)
面对黄土高原的现状和危害,我们该如何治理呢?你能想出哪些好办法。
1.植树造林,采育结合
2.
禁止过度开荒、放牧,合理开矿、修路
3.
坡耕地改梯田、修挡土坝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6分)
过渡: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那么这里的人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吃的住的和我们一样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1-102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一部分内容,找出黄土高原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
出示表格、图片
这里淳朴的人们也同样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比如,剪纸啦、唱信天游歌曲、打腰鼓、演秦腔等等,很多还走出了国门。PPT20
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勤劳的人们也治理了,那么校长这里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去学习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对比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以前光秃秃的山现在什么样了?
高原绿了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农民的收入会怎样?
农民富了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与支持,我们看课本103页,说一说
(3)国家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治理措施:谁来说说?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1)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2)将坡耕地改成水平梯田;
(3)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非常好,黄土高原现已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条件好的区域,实施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建立了一些经济重点开发区、高新区,这里的人们正在享受这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
三、拓展延伸
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做点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希望同学明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愿我们的同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公民。
六、布置作业(5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这首陕北民歌中唱到:“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为什么“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呢?
第八章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黄土高原
(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
北临内蒙古高原、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南临秦岭。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月份
1
2
3
4
5
6
太原
气温(℃)
-5.5
-2
4.2
12.2
18.1
21.8
降水量(mm)
3.2
5.2
13.4
19.9
33.3
55.9
西安
气温(℃)
-0.1
2.9
8.1
14.7
19.8
24.8
降水量(mm)
6.9
9.6
28.6
43
60.2
54.4
月份
7
8
9
10
11
12
太原
气温(℃)
23.4
21.9
16.5
10.1
2.5
-3.7
降水量(mm)
102.1
107
51.6
25.6
10.7
3.2
西安
气温(℃)
26.6
25.3
19.9
13.9
6.9
1.3
降水量(mm)
98.6
70.8
91.6
59.9
23.9
5.8
阅读太原和西安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三、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四、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梁
五、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六、水土流失的危害
(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小麦
谷子
辣椒
山西醋
窑洞
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主食
佐食
民居
交通工具
面食和谷子
咸菜、辣椒和醋
窑洞
马车、驴车
传统窑洞
陕北新窑居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交通或通信方式
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
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或住进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
安塞腰鼓
剪纸
现代交通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3)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宏观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
②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
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
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2)微观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居住在宁夏同心县惠安新村的老马,是从黄土高原北部的西海固一个山村搬过来的。老马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听听老马自己的介绍:
“过去老家严重缺水,从距离80多里的县城拉一方水回去需要100多元,而现在村子里接上了自来水。”
“以前在山区,家里几十亩地,也不够一家人的口粮。而现在村里的地都修了水渠,到了浇水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灌溉。如今的三五亩地就顶那几十亩地。”
“家家盖起了牛棚、羊圈。一年就能收入一万多。”
“家家建沼气,做饭不用柴火。”
“政府给每一户村民都搭起了蔬菜大棚,村里人不仅自己有蔬菜吃,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老家没有学校,娃娃上学得走十多里路,现在方便了,学校离家不到一里地。”
“这里离县城近,信息灵通,交通方便,打工也比较近。”
(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
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
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
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在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和一系列的开放开发措施(2009年设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设立西安咸阳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更进一步的发展。
读黄土高原范围和位置示
意图,完成1~3题。
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
省级行政中心有
(
)
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
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
(
)
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
)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A
B
D
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开
凿窑洞做民居的有利自然
条件有哪些?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有
直立性;黄土高原地区气
候比较干燥。
(2)你知道以窑洞做民居,
有什么优点吗?
冬温夏凉
。
(3)以窑洞做民居,有哪些弊病?
光线不足,阳光不能照进窑洞,窑洞内通风条件差,空气质量不好,雨季容易倒塌,危及人们安全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