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21: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书愤教学设计
科 目 语文 年 级 高二 设计教师
设计主题 书愤 陆游 设计时间
课标要求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材分析 《书愤》这篇诗歌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刻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古代诗歌,但是仍然不能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来推测作者的写作的本意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及难点: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导入】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一、作者简介及【预习检测】
见导学案
二、背景介绍: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学生介绍作者
2、完成相关问题

了解作者
2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3.引导学生熟悉相关内容。




三、诗歌鉴赏 (一)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问题探究1、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二)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
1.解题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战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4.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三)这首诗歌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请找出诗歌中陆游的情感经历。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抗金胜利的豪迈之情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四)“瓜洲渡”、“大散关”都是很具体的地点,在这首诗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和作用吗?
(五)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四、《书愤》感情基调把握
五、对比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自读课文
讨论概括诗文大意
学生读,其他组点评,继续读
个别读
齐读
书:书写
愤:愤懑,悲愤
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书愤:书写心
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愤:国土沦丧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愤:朝廷昏聩
书:年事已高、人生易老之情
愤:壮志未酬
书:建功立业之愿
愤:报国无门
自主合作探究
各组讨论完成相关问题
其中一组主要发言人发言,其他组补充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塞上长城”,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诗人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熔炼在一起,才锤炼出尾联这样的警句。
再次朗诵诗歌

有感情的诵读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当堂背诵全诗
课堂小结 《书愤》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学生作业 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训练
板书设计
书愤
   陆游
年华已老,志业未成,壮志难酬
愤 苟安求和
金兵入侵
整改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