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和颜色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光和颜色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1 20:37:29

文档简介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1课时 光源 光的传播 光速
知识点
1 光源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燃烧的蜡烛
C.发光的萤火虫
D.猫头鹰的眼睛
2.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举行篝火晚会,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少先队员们燃起了一堆篝火,他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下列情景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
知识点
2 光的直线传播
3.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靠近,看到外面的景物范围会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的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像
5.如图B2-4-1所示,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然后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图B2-4-1
知识点
3 光速
6.解放军的防空雷达发现有敌机入侵,立即实施雷达跟踪监视。已知雷达从发射出无线电波到接收到敌机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所用的时间为4×10-4
s,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约为__________km/s,那么敌机离雷达站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km。
7.光透过玻璃从屋外进入屋内的过程中,速度将(  )
A.变小
B.不变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8.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在路灯照射下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9.在纸上剪一个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方形孔,关于地面上产生的光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孔较大,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B.若孔较大,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C.若孔较小,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D.若孔较小,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10.如图B2-4-2所示,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在贺卡闪光并播放音乐时(  )
图B2-4-2
A.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B.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C.看不到闪光,听到音乐
D.看到闪光,听到音乐
11.若声音和光都从水中传入空气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
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
12.在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终点线处的计时员为了准确计时,在开始记时时应(  )
A.听到发令枪声同时按下秒表
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秒表
C.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按下秒表均可
D.无法确定
13.小明挑着一个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B2-4-3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B2-4-4中正确的是(  )
图B2-4-3
图B2-4-4
14.如图B2-4-5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的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的范围正确的是(  )
图B2-4-5
15.医院手术室常装有无影灯,它是由分布在镀亮的凸形球面上的十多盏灯所组成的,医生的手在一盏灯发出的光的照射下可能产生________的区域,被其他灯发出的光________,便产生“无影”的效果。
16.一个人面朝南方站在阳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右侧,这时是________(填“早晨”“中午”或“下午”)。
17.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
cm,直径为5
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B2-4-6所示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图B2-4-6
(1)小孔成的像是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
(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__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若直筒M、
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
N筒,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自|  我|  提|  升
18.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持续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的时间为t2(不计云层和山峰间回声的时间),从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的距离约为vt3
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的距离约为vt3
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的距离约为vt3+ct1
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的距离约为vt3+ct1
19.如图B2-4-7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图B2-4-7
(1)当小铁球A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标出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甲中的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MN上运动的轨迹。
教师详解详析
1.D 2.D
3.变大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B [解析]
晴天在树荫茂密的地面上,常会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形成的太阳的实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
5.A [解析]
图A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故不符合要求。
6.3×105 60
7.C [解析]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在光透过玻璃射进屋内的过程中,光先从空气传播到玻璃,最后又回到空气中传播,故传播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8.D
9.D [解析]
当孔较小时,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当孔较大时,光线直接透过孔沿直线传播,不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就是光线穿透后照亮地面形成的,是方形的。
10.B [解析]
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听不到音乐;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能看到闪光。
11.B [解析]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水中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大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所以,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小了。
12.B [解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秒表计时较为准确。
13.C [解析]
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的光被灯笼遮挡后,在下面会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吸顶灯的面积较大,灯笼影子的边缘是光线较暗的半影区,中间是没有光线的全影区。
14.B
15.影 照明
16.早晨
[解析]
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影子在身体的右侧,光是从身体的左侧照射过来,即东面。
17.(1)倒立 (2)直线传播 无关 (3)变小
18.A [解析]
因为闪电与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所以它们持续的时间是相同的,故t1=t2;从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的速度为v,又因为光的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故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的距离约为vt3。
19.如图所示第2课时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看不见的光
知识点
1 光的色散
1.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物体的影子
D.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A2-4-1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图A2-4-1
知识点
2 物体的颜色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_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该物体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_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
4.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能吸收红光
C.桃花能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是因为(  )
A.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蓝色
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的光
C.蓝色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光
D.蓝色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光
6.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知识点
3 看不见的光
7.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的是(  )
A.红外线消毒柜给碗筷消毒
B.响尾蛇捕食猎物
C.验钞机验钞
D.电视、空调的遥控器
8.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杀菌作用
B.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C.红外线是介于红光和橙光之间的一种可见光
D.紫外线是处于紫光外侧的一种不可见光
9.如图A2-4-2所示,一束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射到白色光屏上,若圆孔蒙上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
图A2-4-2
A.绿色光照射,光屏上看到绿光
B.红色光照射,光屏上看到红光
C.太阳光照射,红色塑料薄膜吸收红光
D.太阳光照射,光屏上看到除红光以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10.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11.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2.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13.冬天,在商店里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电热丝的温度较高,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的光不是红外线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是淡红色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4.如图A2-4-3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图A2-4-3
(1)此现象叫光的________,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不可见光,请写出此光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________________。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不可见光,那么她应把________________(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放到C处。
15.如图A2-4-4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______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白条纹将________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均填“反射”或“吸收”)
图A2-4-4
16.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A2-4-5
所示的实验。
图A2-4-5
(1)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1)步的基础上,在光屏上蒙一张绿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图A2-4-6
(1)如图A2-4-6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的发光字样,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透明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
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
2.B [解析]
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两次折射,每一次折射红光的偏折程度都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都最大,所以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面。
3.透过 反射 反射 吸收
4.C [解析]
花是不透明的物体,桃花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可以反射红光。
5.D [解析]
太阳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太阳光照射白纸时,白纸反射太阳光的各种色光;当各种色光射向透明的蓝色眼镜片时,透明的蓝色眼镜片只让蓝光透过,其他颜色的色光被透明的蓝色眼镜片吸收,故只有蓝色光通过镜片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白纸变成蓝色。
6.A 7.C 
8.D [解析]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红外线是位于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紫外线是位于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
9.B [解析]
透明的物体能够透过跟它颜色相同的光,所以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能透过红光,白色的光屏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当红光照射到白屏上时,光屏上看到红光,故B正确。绿色光照射,红色塑料薄膜会吸收绿光,故没有光线射到光屏上,光屏上不会看到绿光,故A错误。太阳光照射到红色塑料薄膜上,塑料薄膜会透过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故C、D错误。
10.C [解析]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白色的光,要产生白色的LED光源,就应该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LED光源组合。
11.C [解析]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只透过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能反射所有色光的不透明物体是白色的,能吸收所有色光的不透明物体是黑色的。绿色植物属于不透明物体,它反射绿光,所以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绿光。
12.B [解析]
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白色的不透明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故瓷盘呈现红色。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故苹果呈现红色。黄色的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吸收红色的光,因此在红光照射下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香蕉呈现黑色。
13.B
14.(1)色散 牛顿 (2)不是
(3)红外线照相机 (4)100元纸币
[解析]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2)此实验说明白光是复色光,不是单色光。(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侧,即图中A处,所以玻璃泡放在A处时,温度计示数会上升较快,红外线照相机是红外线的一种应用。(4)在紫色光外侧有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100元纸币来证明紫外线的存在。
15.吸收 反射
[解析]
当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照射条形码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
16.(1)红、橙、黄、绿、蓝、靛、紫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或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
(3)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或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
17.(1)荧光物质 (2)反射 
(3)紫外线能否透过透明玻璃
[解析]
(1)钞票上的“100”字样上有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荧光物质可以发光。(3)通过上面的探究可知,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当用透明玻璃挡住紫外线的传播路径时,另一侧的荧光物质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透过透明玻璃,因此图丙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能否透过透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