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三轮复习 文言传记----文意梳理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1、了解文言传记的内容体例
某某人物(姓?名?字?)
籍贯身世 异能有职( 迁 擢 除 拜 举 辟 摄 行 夺 黜)
四大关系 彰显个性(刚烈 孝慈 忠直 任侠 嫉妒 )
(与君臣 与叛寇 与百姓 与家人)
死亡后事 时人评议 (哀婉 不平 同情 赞许)
(各种死法)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2、形成自己的文言阅读符号体系
人名△ 官职- 地点 ~~~~ 官职升降 ↓ ↑ →
相对完整的事件结束 |
文言现象抽查
例如:2020 全国Ⅰ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原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写的什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姓程,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其中的要领。 嘉祐二年,应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考中乙科。后来(以书)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得回避这个人出一头地。”
为什么写:苏轼自幼就聪慧,对政事尤其机敏。∣ 通过写欧阳修来写苏轼。才华令欧阳修惊叹喜爱。
试题 12: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由此可见:A 项正确。
文言现象抽查
原文: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 ∣
写的什么——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 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
为什么写:苏轼敢于进谏,仗义执言,在政治上的行事作风显露出来。与前面“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呼应。同时,也是古代文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的体现。
试题 12: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由此可见:B 项正确。
文言现象抽查
原文: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
写的什么——到杭州后,大旱,饥荒、瘟疫齐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地区三分之一贡米,又赐给僧人度牒,换成米救助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降价卖米,做了很多粥和药,派人分给社区治病,救活很多人。他说:“杭州是水、陆交会之地,因疾疫而死比别处多。”于是得到二千钱,又拿出黄金五十两,用来做医院,积蓄钱粮来准备。
为什么写:苏轼为政心系百姓、公而忘私。做杭州地方官时,遇到大旱饥疫一方面请求朝廷提供
试题 12: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由此可见,12 题选 C。
文言现象抽查
原文: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
写了什么——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为什么写:交代苏轼作为文章大家的渊源,对苏轼的文章成就给以极为崇高的评价。
试题 12: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 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由此可见:D 项正确。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3、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尤其是文言实词
梁惠王不果所言
赵军逐胜,追造秦壁
茔
窀穸
入圹
窆
瘗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4、速读、 精读相结合
△某某人物
△籍贯身世 异能有职
★四大关系 彰显个性 (与君臣 与叛寇 与百姓 与家人)
△死亡后事 时人评议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真题比对,有所发现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现象抽查
例: 2020、12、23 八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答案:C。注:前三个选项仍可看作是文化常识,最后一项不是文化常识。
文言现象抽查
示范在总结积累中再提高
文言现象抽查
例:2020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中出现的“坐”字,
1。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2。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3。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4。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5。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坐”是一个会意字,小篆的“坐”字上面两边都是“人”字,下面是“土”字,合起来指人席地而坐。古人席地而坐时,两膝着席,
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中“王坐于堂上”。由此可知“坐”是动词,是“坐的本义。
文言现象抽查
句2“士坐庭中”“士”是名词作主语,“庭中”名词表处所,是宾语,而“坐则是动词,作谓语。
其余几句则都不是这种用法。《晏子使楚》中有“王曰:‘何坐?’日‘坐盗’”。其中“坐盗”即“犯偷盗罪”,而“坐”就“犯……罪”。与此用法相似的应是句3中的“坐赃”,即“犯贪赃罪”,联系语境“诸人俱自诬服众人都违心服罪,而左光斗是被魏忠贤一伙陷害,所“光斗坐赃二万”应为“左光斗被定罪贪赃二万”,“坐”为“被定罪”之义。
文言现象抽查
《汉书·苏武传》中有“副有罪,当相坐”。其中“坐”是“受牵连、牵连治罪”因别入犯法而被牵连获罪。 句4、句5中的“坐”都有“受牵连、牵连治罪”之义,所以两句可译为“(左光斗)的长兄左光霁受牵连获罪而死”以及“假如以后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请求
不要牵连洽罪他人”。
句1“违制之坐”的“坐与“犯法不坐”的“坐”类似。
“违制”即违反诏令,在封建社会里违反诏令与犯法相似,“坐”当意为“获罪、定罪、论罪”,整句可译为“违反诏令的论罪,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
文言现象抽查
除了上述几种用法外,“坐”还有:
(1)通“座”座位,“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2) 引申为坐守、不动(坐以待毙)、不劳(坐享其成)。
(3) 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4)空,白白地,“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5)指位置所在,坐落(坐北朝南)。
通过以上梳理总结,我们知晓了“坐”的意义和用法。如果同学们今后做题时再遇到“坐”字时,可用相似结构对照,相关意义联想,
结合语境审视等方法正确理解“坐”在句中的意思,从而顺利解题。
文言现象抽查
1、再次整理三轮精华复习的笔记
2、互相背诵“坐”等实词意义
文言现象抽查
祝:
久久为功
一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