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11-12学年九年级2月入学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11-12学年九年级2月入学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9 00: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A卷(100分)B卷(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卷首寄语------同学们,经过近三年初中语文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祝你成功!
第Ⅰ卷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祈(qí)祷 强(qiǎng)迫 氛(fēn)围 处(chǔ)理
B.惩(chěn)罚 追溯(sù) 霎(shà)时 逞辩(chěng)
C.比较(jiào) 刊载(zài) 允(yún)许 畸(jī)形
D.狡黠(xiá) 惊诧(chà) 恣睢(suī) 胆怯(què)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遨游 顷注 拮据 惟余茫茫
B.聚拢 恍惚 妖娆   断章取义
C.自诩 潦亮 栈桥 首屈一指
D.闲遐 寂寞 舞弊   不屑置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政府工作就要互帮互助,决不能各行其是。
B.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明察秋毫。
C.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盲目悲观。
D.经过认真的准备,张亮终于在演讲比赛中拔得头筹,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选自《隆中对》)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C.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5.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为长者
6.下列句中各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
B. 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一个虽遭遇挫折但雄心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的人。
C.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大意是: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D.甲段自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诸葛亮的重要,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表明了诸葛亮清高,谨慎,持重的性格特点。
第Ⅱ卷
7,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8、诗词默写。(2分) ①任选两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2)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②默写:《望江南》或《月夜》任选一首默写。(4分)
三、作文。(6 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为《在尝试中成长》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②多么有味道的人生箴言啊!我赞叹于景点管理者这温情的创意,当即记下了这段话。
③对我而言,这段话像一把锐利的铁锹,可以挖出板结的思想心田,让沉寂的生活春意萌动;像一缕阳光,穿透阴霾,直抵心灵深处,让被困苦挫折失落遮挡的精神叶芽,伸出拥抱阳光的手臂;像一束黑夜里微弱闪动的烛光,于不动声色中焕发生命的亮度。
④古人说“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太阳改变了脸色,夜色就多了风情万种的妩媚:冬天脱去了冰雪的桎梏,春天就多了一分沁人心脾的标致;自我改变了冷漠和自私,他人就回报出热情和友善的微笑;心境像玻璃一样在背后镀上一层水银,生活就多了一份色彩和明亮;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柔和,脚下就多了一条坦荡的道路。为人处世,一副做人厚道、处事和善的态度,必将撑起我们有风度的行走。坚持一种好的态度,就会收获一种好的习惯。好习惯就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好运气,而好运气就是好人生。
⑤做到这样的八条是种子一样生生不息的信念。拥有这样的人生是源头活水一样绵绵不绝的幸福。
⑥一粒种子将信念扎根泥土,就有了一树春秋。而一个人将一种崇高的人生观像露水一样滚动在每天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就多了一种别致和幸福。
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活着,每个人拥有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是我们对时间和生活的态度。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时,却忘了他所流过的泪水。我们迫切需要的不是如何一夜之间迅速实现自己的追求,而是拿出一面镜子,时常审视反省自己:你是否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刻制了一块那样的“杉木牌”
⑧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拥有美好的人生观,就像那块名叫“八度幸福”的杉木牌所说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运用的是哪一种论证方法 ( 1分)这样论证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到这样的八条是种子一样生生不息的信念”一句中的“这样”具体是指哪一段话的内容 (2分)为什么说“拥有这样的人生是源头活水一样绵绵不绝的幸福”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1分)试从文中找出一处句子作具体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5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4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2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 ”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
C.愿王察之: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
2.翻译句子:(3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3分 )
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同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
  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
  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第七天,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1.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暴君和哲人的形象。请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
  答:暴君:(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暴君穿越沙漠的心理过程,请用三个词或短语将这一过程概述完整。(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标题“赌”的含义。(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4分)
同学们,相信你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并不陌生吧!请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从材料中选出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制作人物卡片。(请将人物卡片补充完整。其中“人物事迹”一栏只需简要概括人物的一个故事名称即可;“人物评价”不少于50字。)
材料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疾恶如仇,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材料三:白骨精——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诡计多端。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于是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把唐僧捉住。在唐僧险遭杀身之祸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番变化,几经争斗,白骨精终于被打得露出原形。
材料四:红孩儿——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孙悟空战之不胜,请来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后来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终成正果。
我的人物卡片
人物名称 出自的作品 《西游记》
作者 人物事迹
人物评价
五.语言运用:(12分)
1.初三(1)班同学对初中全体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并针对影响同学课外阅读的因素这一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与采访结果经同学们的汇总整理,分列如下:
材料一:我校初中部同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
如有自由支配时间以课外阅读为首选活动的人数 平均每人每天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
初一年级30人 15人 35分钟
初二年级35人 12人 24分钟
初三年级35人 8人 15分钟
材料二:当被问及影响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保有兴趣和投入时间的因素时,回答“课内作业多,每天自由支配时间有限”的占30%,“课外班学习所占时间过多”的占25%,“自己考试不理想,需大量做模拟题以弥补,故没有多余时间”的占20%,“觉得看课外书很累,不如上网看电视来得轻松”的占10%,因“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根本不支持”的占8%,因“自己没兴趣认为没必要”的占2%。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要信息。(2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请你为改善该校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建议有针对性,合理可操作。(2分)


2.下面的文章,回答题: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俄亥俄洲大学演讲时,一个美国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在得知老太太是得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老太太一听就乐了,她热烈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李肇星的讲话表达了哪两层意思(每层15字以内) 为什么他能成功说服老太太?(4分)
表达的意思:
① . 。②. 。
(2)成功说服的原因 :
3.会后,你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天上学路上,邻班一位同学问你:“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得体地话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一、1. A. 2.B 3.D.
二、4. B 5. C
6. D.甲段自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诸葛亮的重要,(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7、略
8.(1)浊酒一杯家万里(2)村南村北响缫车,(3)物是人非事事休(4)酒酣胸胆尚开张 ②\略(4分)
三、作文(略)
B卷一.古诗鉴赏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二. 1、C  2、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3、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4、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四.(4分)人物名称:孙悟空 作者:吴承恩 人物事迹:大闹天宫 人物评价: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五:(12分)1.(1)①某校初中部同学的课外阅读,②在保有兴趣和投入时间方面③随年级升高而呈降低趋势。(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结论每个要点1分,共3分)(2)答案示例:① 向老师反映调查结果请老师适当减少作业量或加强作业的针对性以使同学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②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升同学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热情;③印发宣传资料或举办家长讲座改变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错误认识;④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纳入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应试评价方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要求回答有针对性,可操作,答满两条即可得分)2答案 (1)表达的意思:①西藏早就是中国的领土;②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成功说服的原因:说话得体,用类比和比喻从老太太身边熟知的事情说起。 3.示例:①你可以有不同看法,不过我感到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②你的也有道理,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好的心态更重要。③复习时间是受到影响,但我和很多同学都觉得这类活动挺好的。(答话顶撞对方,语气过于生硬的不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