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0-17 21: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程教学案例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文 看云识天气 授课人 王春光 授课时间 2004.11.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明文的常识。2、梳理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重点 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策略 文章内容丰富、篇幅较长,要布置课前预习。注意精炼上课语言,加快上课节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17看云识天气 说明对象:事理、事物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等 说明语言:准确、科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两句诗生动描绘出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希冀有朝一日掌握自然规律,是自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本文便是人类观测研究天气现象得到的有效经验,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还能够掌握这项本领呢。二、新课的讲授 (一)讲解有关说明文的常识。(二)结合工具书,初步通悟文章。 要求:1.大致了解文意。    2.把握生字词的音 形意。(三)把握文章的思路与内容要点。(四)文中写到了几种云和云的光彩,它们和天气的关系是怎样的?(五)学习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出例子。明确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六)问题思考: 文章结尾写道“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靠天气预报。”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学会了看云识天气还有什么意义呢?(七)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背诵第一自然段,并完成《资源与学案》上前三题。 听教师的导入语言 大家认真听、记,了解有关说明文的常识。              同学们结合注释与工具书读文章。    默读,划分文章思路,并概括内容要点。全班交流。大家默读并整理,认真思考,进行小组交流后,回答。边读边找,总体把握,并通过读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大家思考,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同学们思考后举手谈对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受得启示。课下背过第一自然段,完成要求的题目。 激发学习兴趣,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掌握说明文的一些常识。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整理文章内容要点,提高分析总结能力。整理内容要点,提高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同学们对说明要素的识别与运用能力。识同学们训练思维,加深对这篇文章意义的理解。回顾,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拓展。积累精彩语句,学以致用。
教后反思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两句诗导入该课,大家有兴趣地进入了对这节有关云与天气关系的文章的学习。 根据文体的特点,首先介绍了说明文的一般常识,使大家对此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为下面大家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说明文的要素作了铺垫。大家学习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后,由于对思路和知识要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再掌握和运用说明文的要素时便得心应手。 在理清该文的思路后,对文章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与概括,实践证明,也比较顺畅,这符合同学们的认知规律。同学们能比较容易的搞清云的形态、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形象,要求同学们对这一段背诵,积累了好的语言片断,丰富了大家德语言库,这有利于同学们词汇量的提高,最终对下一步的阅读与写作有好处。 当然,通过这一课的授课,我发现,在上课时过渡语言还应注意自然与精炼,以后,我将在这方面锻炼提高自己。
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初一级部 王春光
(leanshixiao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