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西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21 09: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归纳、类比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培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通过对研究圆周率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看到滚动的铁环,你会思考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滚动的铁环。)
预设生:我会想铁环滚1圈的距离是多少?
教师提问:铁环滚1圈的距离其实就是铁环的什么?(预设学生:是铁环的周长)
教师:铁环的形状是个圆。铁环的周长其实就是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圆的周长。(师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1、出示课件,让生观察,理解圆周长的意义就是: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圆的周长要长,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预设学生:大的那个圆的周长要长,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长的那个圆的周长要长。)
教师:圆的周长与直径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研究他们关系之前,我们先来探究一下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二)探究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明确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量,并汇报展示。教师再用课件展示其方法
方法一:用绳子绕圆一周,再把绕的部分拉直,用直尺就能量出圆的周长。
方法二: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圆的周长。
师生共同总结以上两种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化曲为直”。
2.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学生分组测量准备好的圆,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计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记录好测量及计算出的数据。
通过观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了解我国古代探究圆周率的历史过程,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借助课件,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的回答。)
过程一:《周髀算经》记录的“周三径一”。让生介绍理解“周三径一”
过程二:由于测量误差大,三国时代的刘徽用“割圆术”把圆割到正192边形,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大约等于3.14.
过程三:祖冲之用“割圆术”把圆割到正24576边形,他的重大成就就是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他的这个发现比国外得出这个结论早了1000多年。1960年,苏联科学家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过程四:到公元2000年,计算机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的12411亿位,但还是没有算结束。说明这个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4.明确圆周率的意义。
教师:通过几千年的研究,后来大家一致公认,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值,所以专门为这个值就确定一个名字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板书:C÷d=π)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取3.14,即π≈3.14.
5.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70497530480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周率ⅹ直径=圆周率ⅹ半径ⅹ2
6.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Cd=π,可得C=πd或C=2πr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