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猜猜这是哪个朝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掌握朱元璋强化
皇权的措施。
学习目标
2.知道明朝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一、举义立国——建立政权
二、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三、富民强国——发展经济
录
目
皇帝
朱元璋——传奇人生
第一章:举义立国——建立政权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战士、将领
→
→
→
→
朱元璋
(1328年-1398年)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
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
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二: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1351年,元政府下
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
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第一章:举义立国——建立政权
上述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滥发纸币
任务一:根据地图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年号
2.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
第一章:举义立国——建立政权
明朝疆域(极盛时)
北至阴山,东北逾外兴安岭抵库页岛,西北至哈密,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东南到海。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明朝
1368年
朱元璋 (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洪武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皇帝的烦恼】
材料一:(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1.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行省制度有什么弊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元朝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明初,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具体措施
影响
全面改革官制
在地方
在中央
特务机构
思想措施
任务二:找出朱元璋集权统治的相关措施,并归纳影响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①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厂卫”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八股取士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皇帝直接掌握军权
加强皇权
从思想文化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皇权
1.在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散行省的权力。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分封诸子为王,拱卫皇室
三司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藩王
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地方
(一)全面改革官制
2.在中央
①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军事: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胡惟庸
我是最后一个丞相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皇帝
中央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六部
工部
五军都督府
(行政)
(军务)
(一)全面改革官制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目的: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废除丞相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皇帝将如何处理庞大的政务?
明太祖设四辅官、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
明成祖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三十多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思考1
①秦、隋唐、北宋和明朝在中央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强皇权?
②秦、西汉、北宋和明朝在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设丞相
隋唐:三省六部制
北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
秦朝:郡县制
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北宋:文臣做知州,设通判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知识迁移】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思考2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至消失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哪些人呢?
宋 濂:(惊讶低语)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
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 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
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 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 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历史小剧场】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皇帝通过锦衣卫加强了对臣民的监视。
目的:
特点:
监视臣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锦衣腰牌
锦衣卫印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朱元璋:设锦衣卫
明成祖:设东厂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明朝对官员的监视无孔不入,造成政治恐怖。
明宪宗:设西厂
“厂卫”
(二)特务机构
思考3
锦衣卫
直接指挥
监视、侦查
不受法
律约束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官员
百姓
皇帝
皇帝
刑
吏
户
礼
兵
工
(六部)
五军都督府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
(刑狱)
(军政)
锦衣卫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行政)
(军务)
(监察)
(二)特务机构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皇权高度集中。
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
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中央
地方
乡试
会试
殿试
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如《四书》用朱子集注,《易》用程传,《书》用蔡氏传,《诗》用朱子集注,《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以及胡安国传等等。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人立言。
——《中国历史十五讲》
规范流程
指定内容
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后四部分有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
指定文体
因内容规范、死板而衍生出的作弊工具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科举制的变化
“变”在哪里?
内容
形式
隋唐
明经、进士
多样化
明清
《四书》《五经》
八股文
自己见解
可以发挥
不能有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科举制的变化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答题观点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答题文体
八股文(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明朝科举考试变化的表现
思想措施
八股取士
任务三:讨论明朝推行八股取士的影响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 顾炎武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科举制的变化
年代
世界主要
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1.摧残人才,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严重阻碍思想文化及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举子看榜图
影响:
朝代
贡 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八股取士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知识归纳】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任务四: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第三章:富民强国——发展经济
三、明朝的经济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玉米
甘薯
马铃薯(土豆)
向日葵
花生
粮食、经济等作物的引进
明朝经济发展形势图
第三章:富民强国——发展经济
1.农业:
三、明朝的经济
2.手工业
明朝经济发展形势图
丝织业中心:苏州
明朝经济发展形势图
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
制瓷业
中心:景德镇
青花瓷
丝织业
棉纺织业
北方
中心:苏州
南方
第三章:富民强国——发展经济
明朝经济发展形势图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徽商故里
晋商
第三章:富民强国——发展经济
3.商业
《南京繁会景物图卷》(局部)
穿越时空 纵观世界
皇帝专权日益强化,禁锢思想自由。
引领思想解放潮流,鼓励人们开拓创新。
朱元璋
但丁
明朝的统治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感知历史 以史为鉴
假如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或者读书人,想象一下你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民主、自由、平等、开放
本课小结
明朝的统治
发展
经济
强化
皇权
建立
政权
人物:朱元璋
时间:1368年
在地方: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
特务机构:“厂卫”
思想措施:八股取士
农业
手工业
都城:应天府
商业
全面改革官制
农作物的引进
棉纺织业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城市
商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