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8.《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8.《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1 13: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1


一、基础夯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澳门历史古城区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组成,是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古城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东西方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材料语言、装饰手段等美学观念在此    ,宛如一座    的东西方建筑艺术博物馆。徜徉其中,人们会惊异地发现,(    ),从巴洛克风格到新古典主义都有典型代表。而数量众多的优秀宗教建筑,也因教派的不同而    。同时,这些西式建筑在其原有的风格中又融进了南洋以及中国沿海一些地方的建筑特色,甚至连天主教堂的部分壁画也以中式手法表现。整个街区布局都体现了风水学对其的影响。与西方建筑近在咫尺的,则是中国岭南风格的庙宇、清末院落式的大宅和广东“西关大屋”式的民居。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澳门历史古城区见证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对话,证明了中国文化的    ,以及中西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浑然天成  古色古香  各有千秋  经久不息
B.融为一体
古色古香
各有所长
经久不息
C.浑然天成
美轮美奂
各有所长
生生不息
D.融为一体
美轮美奂
各有千秋
生生不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在这里保存
B.这里保存着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
C.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被这里保存
D.这里把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保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记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B.历史逐渐远去,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C.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书写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D.历史逐渐远去,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记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4.榫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请根据下面的图示,给“榫”下定义。
答:?
?
?
5.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其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参差错落之美感。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会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从而在木材表面形成坚固的保护层,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
?
?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等,都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6.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7.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8.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无论是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


一、基础夯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灰色是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标志色彩,它承载了北京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京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映照。灰色比黑色更为含蓄、内敛,比白色更显优雅、    。(   )。青灰、烟灰、棕灰、浅灰、深灰,编织成一片灰色的波浪,雅致协调。如果从更大的空间来看,四合院统一厚重的灰色系还烘托了故宫    的气魄。?
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形式,“庭院深深深几许”,    较强,不同于西方“草坪上的建筑”。在色彩艺术方面,为打破灰度色彩的视觉疲劳,利用门(特别是垂花门)、窗、柱子,以及院内绿化植物等点缀色彩进行    ,不同彩度间的绝妙平衡形成了四合院的独特色彩景观。所以,对四合院进行保护和改造,要将传统主色即灰色贯穿其中,并对局部构件的色彩在原有色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新景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深沉  恢宏壮丽  私密性  调和
B.深邃
辉煌壮丽
独立性
协调
C.深沉
恢宏壮丽
独立性
协调
D.深邃
辉煌壮丽
私密性
调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
B.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
C.这种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就传递出一种朴素、雅致的美
D.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就传递出一种朴素、雅致的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
B.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特征的建筑色彩。
C.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能够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
D.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能够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新景观。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博学胡同是北京城内仅存的几条老胡同之一,至今还保留着工艺精巧、装饰考究的中式模砖对缝古建门楼、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古建筑缺乏很好地维护和修缮,胡同内老、旧、危房屋已占到全部房屋的70%以上,房屋漏雨、破损,院内积水,雨季排水不畅,雨水流入居民住房内的现象时有发生。西城区先后启动了博学胡同、温家街胡同和苏罗卜胡同这三条胡同的整治工程,总长度711米。“丝缝碱”“封护檐”“博缝山”等古建筑施工技法的采用,以及“停泥砖”“青水枭混儿”等古建筑材料的使用,使翻建后的房屋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外观更显典雅、气派和庄重。施工人员还在建筑配饰上力求完整和精致。砖雕、彩绘、石墩、影壁等构件尽量配齐,突出装饰效果。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中心意思。
(2)请对北京西城区整修胡同做简要点评。
答:?
?
?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  ①  ,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  ②  ,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  ③  ,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
答:?
?
?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建筑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结晶。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以宫室为主体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我们很少见到向高空延伸的建筑形式,这与我国儒家文化传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土地是立足之本,建筑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必然深受其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覆盖土地向四周发展的典型的建筑格式。这种建筑布局讲究以坐落在台基上的宫室为中心建筑,两侧建筑物均衡对称。所以,我国古建筑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面布置着主要建筑,两旁分设陪衬的建筑物。
以木架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多样化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我国古代很早就使用了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它是以木材为主,由木柱、横梁及椽檩等主要构件组成。由于木构件具有使用灵活、便于施工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长期的实践中,木构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普遍的结构方式。
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抬梁式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框架结构,因为其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不同,可以使建筑物面阔和进深加长,所以成为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物所采用的主要形式。另外,木架结构又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它还可以使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从而又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地方,房屋的木材用料较细,多采用空心墙,具有玲珑轻巧的风格。在北方寒冷、少雨的地方,房屋的木柱较粗大、墙壁厚实,外形显得朴实而稳重。多山的地区则可以依据地形条件,建成吊楼式或梯级式的房屋,这又形成参差错落的风格。这些不同格式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木架结构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彩画装饰,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这一特点首先表现在,中国代表建筑很善于将建筑的各种构件进行艺术加工而使其成为富有特色的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由于木质结构关系,体形都显得庞大笨重。但古代工匠却利用木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庑殿、歇山、单檐、重檐等多种形式,使其微微向上反曲,形成十分柔和、优美的凹曲线。屋脊配以龙、凤、狮子、麒麟等飞禽走兽式样的配件,屋檐相交突然翘得很高,形成造型很特殊的屋角。这就使得庞大的屋顶变成富有独特艺术形象的主要部分。另外,中国古代建筑还配有色彩斑斓的彩画装饰,更显豪华与富丽。我国的建筑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就开始使用,明清时达到成熟,并形成了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和玺彩画”和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苏式彩画”两大类型。所以,在故宫、天坛等明清建筑物的廊坊和梁柱上,我们常看到精心绘制的彩画。它们以青、绿、黄、米、黑、白、金等颜色相配,色彩鲜明,艳丽多姿,构成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独具东方特色的彩画艺术。
(节选自《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受到儒家文化中土地是立足之本等观念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多注重平面布局,很少向高空延伸。
B.由木柱、横梁及椽檩等主要构件组成的木架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普遍的结构方式。
C.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具有十分柔和、优美的凹曲线的原因是,古代工匠把屋顶做成了庑殿、歇山等多种形式。
D.中国古代建筑配上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和玺彩画”和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苏式彩画”,更显豪华与富丽。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论证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第1段开门见山,“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结晶”一句点明全文主旨。
B.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三大特点,并花大量篇幅重点介绍“木架结构”“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彩画装饰”两个特点。
C.在论述了木架结构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普遍结构方式的原因后,作者重点说明了“抬梁、穿斗、井干”三种木架结构方式的区别。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先说明屋顶成为“富有独特艺术形象的主要部分”的原因,接着介绍了彩画装饰的历史及类型。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建筑普遍使用木架结构的原因是木构件具有使用灵活、便于施工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B.不同的地区,木架结构房屋的造型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彩绘形式多种多样,使得我国古代的建筑没有形成统一的特点。
C.中国古代工匠将各种构件加工成富有特色的装饰,以及绘制各种色彩斑斓的彩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D.古代工匠在屋脊上配以龙、凤、狮子、麒麟等飞禽走兽式样的配件,形成造型很特殊的屋角,用独特的艺术形象掩饰了屋顶的庞大笨重,从而带来了美感。
参考答案

1


1.D(浑然天成:形容才德完美自然。也形容诗文书画等完美自然,无雕饰的痕迹。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各有所长: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生生不息:指世间万物新陈代谢,永不停止。经久不息:持续很长时间而不停息)
2.B(考虑前后陈述对象的一致)
3.D(“逐渐远去的历史”缺谓语,“抄录”应改为“书写”或“记录”)
4.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5.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油漆以防腐。
6.D(文中无此内容)
7.A(根据文意来看,“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有两点:①造成“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的“内中木构”;②既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又是优美的“瓦饰”的“盖顶的瓦”。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的说法是片面的)
8.D(A根据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来看,在中国,无论是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一个庭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都是……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不全面。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物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不符合文章本意,属于主观臆断。C“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有误,文章本意是“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即“都组成院落”,而没说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2


1.A(深沉:沉着持重。深邃:深奥,多形容道理。语境是说灰色具有“沉着持重”
的品格,而且“深沉”能与并列词语“优雅”契合,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故选“深沉”。辉煌:强调光辉灿烂。恢宏:强调宽阔、广大。根据语境,修饰气魄用“恢宏壮丽”更好,而且“辉煌”与灰色调矛盾。根据前文“庭院深深深几许”,可知具有幽深僻远的私密性,又与后文“草坪上的建筑”的开放性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四合院的“私密性”。调和:①形容词,配合得适当;②动词,掺和并搅拌。协调:形容词,一般形容人配合得适当。语境需要动词,再结合语境对象为物,故选“调和”。故选A)
2.C(A“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强调“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而根据后文语境,应该强调“四合院的建筑色彩”,据此被排除。B前半句“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作主语,与上文的“色彩”衔接不紧,应该把“这种色彩”放前面作主语,一是强调,二是与上文联系紧密。后半句使用被动句,陈述重点“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不突出,据此被排除。D“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的问题同B,据此被排除。故选C)
3.C(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新时代”应放在“人民”之前;二是句式杂糅,应去掉“具有”和“新景观”。A“人民新时代”语序不当;缺少与“具有”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B“人民新时代”语序不当;“具有表现……特色特征”可改为“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特征”,让“忽略”搭配“建筑色彩”,“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语为“特征”,“表现”搭配的宾语中心语为“特色”。D“建筑色彩新景观”表述不合逻辑。故选C)
4.(1)西城整修胡同,保护古风貌。
(2)整修西城胡同,既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又保护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整修后的北京胡同处处透着老北京的古韵古香,使老北京的街巷风情又得以重现。
5.示例:①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 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 ③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
6.D(原文中说“形成了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和玺彩画’和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苏式彩画’两大类型”,而D中则说“中国古代建筑配上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和玺彩画’和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苏式彩画’”,所说对象错位,所以与原文不符)
7.C(“作者重点说明了‘抬梁、穿斗、井干’三种木架结构方式的区别”错,在三种结构中,作者只提及了抬梁式,并没有提及另外两种,也没有说明三者的区别)
8.B(原文第4段说明了我国木架结构建筑风格多样化的原因,与“彩绘形式”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