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1 18: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西

266
316

前秦
统一
北方
东晋
317
420

383年淝水之战
北朝(439-581年)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420-589年)
宋 齐 梁 陈
南北对峙 民族交融
隋朝统一
唐朝盛世
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独孤曼陀
四 姐
七 妹
民族交融
表兄弟
关系
李渊
杨广
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其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后追封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炀帝杨广之母,谥号文献皇后。独孤家族从南北朝到唐朝前期都是皇亲贵族联姻的主要对象,繁盛了几百年。
“鲜卑族在走向封建化、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
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
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
独孤伽罗
隋文帝像(541-604)
公元580年春,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太后父亲的身份总理朝政,控制了北周最高军政大权。581年2月,杨坚自立为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建都长安。


589年灭陈
国家统一
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外戚
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秦朝 西晋 隋朝 元朝
开皇之治
材料3:隋朝在中央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阅读材料,总结隋文帝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材料2: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北朝
度量衡混乱,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
材料1:隋朝实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增加政府的税赋收入,健全
仓廪制度,稳定经济秩序。 ——《蒙曼说隋》
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国力强盛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隋的统一
史料实证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呢?
“开皇之治”
长安
据图,隋朝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江南地区
南粮北运
隋朝定都何处?如何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政治军事重心
江南开发
粮食产区
隋炀帝像(569-618)
杨广,隋文帝与独孤伽罗的次子。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公元604年7月继位,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605年4月14日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说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具备哪些条件?
1.隋朝统一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中央集权加强,为征发百万人提供可能;
3.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识记大运河
为什么开通大运河?(直接/根本)
直接原因:加强南北交通
根本原因:巩固全国的统治
识记大运河: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三个作用
四段水渠
五条水系
——东都洛阳
——涿郡/余杭
——永通邗江
——海黄淮长钱
长安


钱塘江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结合下表,归纳大运河的地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名称
开凿时间
所在国家
长度(千米)
隋朝大运河
605—610年
中国
2 700多
苏伊士运河
1859——1869年
埃及
173
巴拿马运河
1904——
1914年
巴拿马
81.3
16倍
33倍
隋朝大运河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大都,
为了缩短航线,1283~1293年,
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
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
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
比隋朝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它
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
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
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
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运河
隋唐运河
浙东运河
评价大运河
读诗,说说你对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有何评价?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否定
肯定
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开凿大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
评价原则:用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
知识探究
你知道,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科举制
(血缘/嫡长子)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弊端)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
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
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
阅读课文,梳理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1. 隋文帝,废除了旧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易错易混点
· 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 谁确立了科举制度?标志为何?
· 旧制与新制最大的不同点?
隋炀帝
3.科举制诞生的影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选官制度
选官依据
用官方法
选官权归属
影 响
九品中正制
门第高低
按门第高低
授官
地方权贵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效力,不利于隋的统治
官吏的选拔权由地方权贵垄断,不利于中央集权
科举制度
考试成绩
按学识高低
授官
中央皇帝
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
扩大选官范围
吸纳有才学者参政
推动教育(如私学、唐诗)发展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长达1300年,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阅读课文,说出创立科举制度的影响?
特别提示:
1.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
2.隋朝官员的主要来源并不是科举制,多为察举制。——何忠礼
3.科举制度经历了创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历史进程,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由国家选取良才的通途蜕变为人才成长的桎梏。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内容
表现
奢侈享乐
徭 役
兵 役
总 结
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次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的暴政,滥用民力,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
杨广的野心耗尽了帝国的命数。公元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38年)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B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为“开皇之治”是因为(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A
4.唐朝一位余杭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
他不必经过:(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D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B
6.隋朝统治基础不牢固是隋朝走向灭亡的( )
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直接原因 D.主要背景
A
(隋朝在大一统背景下,割据因素存在,统治基础很不稳固。)
课后探究:
阅读下面表格,分析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同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秦 朝
隋 朝
历史地位
重要制度
大型工程
统治时间
灭亡原因
对后世
的影响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混战局面,建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顺应统一趋势,重建大一统的局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修长城,建驰道等
营造东都,建大运河等
15年(秦始皇、秦二世)
38年(隋文帝、隋炀帝)
统治残暴,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炀帝的暴政
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
唐承隋制,唐吸取隋亡教训,
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