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6月球知识点考点【复习课件详细】(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6月球知识点考点【复习课件详细】(1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1 16: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地球、月球和太阳

6. 月球
2021新苏教版科学 四年级 下册
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2.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
4.月球 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5.月球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 至今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
6.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7.世界_上第一一个登.上月球的字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8.上半月的月相是由缺到圆,下半月的月相是由圆到缺
9.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10.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 , 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11.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
12.人类对月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阶段、观测阶段和登陆阶段。
从最初先民用神话故事描述对月球的美好想象,到后来人类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猜测环形山的成因,再到1969年“阿波罗计划”登月,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实验。
实验与问答

13.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正常顺序是什么?
答:新月→上蛾眉月→上孩月→渐盈凸月→满月→渐亏凸月→下孩月→下蛾眉月
14.怎样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 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成、不同位置丢大小不的石子。4.环形山形成
15.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不会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 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时明亮部分 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 会看到月相的变化。Z J
16.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答:有规律。上半月由亏到圆,月亮亮面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 圆到亏,月亮亮面逐渐变小,直至新月,亮面在左侧。
17.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还有液态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没有液态水,有岩石,月壤因热胀冷缩而呈粉末状。
②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没有地质作用,月表虽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
③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来很容易,但容易摔跤。
18.实验: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实验器材: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结论:
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19.实验:出示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
实验步骤:
①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②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③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④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实验结论:
月相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积总会处于被太阳照亮的状态。随着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我们从地球上会看到月球明亮的区域大小发生改变。实际上我们目睹的就是一个月时间里,月球不同地区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
意大利. 伽利略. 望远镜
山脉
(环形山)
平原或盆地
(月海)
1、认识几种月相名称
新 月
满 月
凸 月
上弦月
峨眉月
峨眉月
下弦月
凸 月
2、找一找月相变化的规律。
亮面逐渐变大
亮面在右侧
亮面逐渐变小
亮面在左侧
想一想:
如果继续观察下去,月相会是怎样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