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七: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练习
一、单选题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某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向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变红
B.
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仍无色
C.
向溶液中加入锌片,有气泡产生
D.
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钙,有气泡产生
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A.
大理石和稀盐酸
B.
石灰水和稀盐酸
C.
铁锈和稀硫酸
D.
镁和稀硫酸
盐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如溶液呈碱性。下列有关实验中,能够证明溶液呈碱性的实验事实是?
???
A.
观察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B.
向溶液中滴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C.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
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固体不再继续溶解
紫甘蓝汁液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pH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
将紫甘蓝汁加入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C.
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D.
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滴有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蓝色的是
A.
碳酸钠溶液
B.
氯化铜溶液
C.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下列数字表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
新鲜牛奶
B.
柠檬
C.
西红柿
D.
肥皂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B.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D.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最后溶液的颜色是
A.
紫色
B.
红色
C.
蓝色
D.
无色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A.
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A.
浓盐酸
B.
浓氨水
C.
浓醋酸
D.
浓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稀释浓硫酸
C.
测溶液的pH
D.
制取氧气
Y形管为许多化学实验的进行创造了条件,如图均为用Y形管完成的实验,下列相关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
实验1中,将Y形管左端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右端石灰水变浑浊
B.
实验2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端试纸变红
C.
实验3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端液体变红
D.
实验4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端白磷燃烧
二、填空题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实验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______
.
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______
.
如何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呈酸性?
______
.
提倡“践行绿色生活”,保护水资源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若要检测某河水是否显酸性,可选用______填字母序号。
石蕊试液????????试纸???????酚酞试液?????碳酸钙
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随意弃置废旧电池?????????????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工业废气任意排放
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即可降低水的硬度。
测定溶液pH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
操作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用??????蘸取待测液滴在??????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对照,即可测出溶液的pH。
注意事项: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不能将pH试纸润湿,否则待测液被??????,测量可能不准确
用pH试纸测出的pH为整数值,要想测出的pH更精确,可使用??????。
三、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利用图2进行二氧化碳的相关实验。
小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不见浑浊,小强认为是因为盐酸的浓度太大了。他们随即在装置A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在B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再通二氧化碳,这次澄清石灰水可变浑浊。
为了说明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可在A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氢氧化钠的性质。已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实验时,关闭、和,先将注射器中少量约的NaOH溶液缓慢推入A中后停止推动活塞,剩余的NaOH溶液能够自动吸入A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
?
?
?
?
?
?
。
打开、,能观察到?
?
?
?
?
?
?
?
?,C中导管下端露出液面。
再打开,B中溶液进入A和C,能证明A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物质的现象是?
?
?
?
?
?
?
?
?;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是?
?
?
?
?
?
?
?
?。
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
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
在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
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入5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
将实验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_________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和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解:A、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B、石灰水和稀盐酸混合时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C、铁锈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是溶液变成黄色,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D、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解析】解:A、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但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能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推理错误。
6.【答案】A
【解析】解:A、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溶液仍然呈碱性,溶液仍为蓝色,正确;
B、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溶液不再显碱性,错误;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的是硫酸钙和水,溶液不再显碱性,错误;
D、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不再显碱性,错误;
7.【答案】D
【解析】解:A、新鲜牛奶的pH等于7,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A不正确。
B、柠檬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B不正确。
C、西红柿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C不正确。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解: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铁和盐酸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正确。
D、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的物质,是由碳、氧两种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解:碳酸可使石蕊变红,但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没有了碳酸,所以溶液又变为紫色;
10.【答案】D
【解析】解:A、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不一定含有碳酸盐,金属、碳酸氢盐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但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11.【答案】B
【解析】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但挥发出来的氨气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C、浓醋酸具有挥发性,但挥发出来的气体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
D、浓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导管应刚露出塞子即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13.【答案】C
【解答】
A.实验1中,将Y形管左端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一段时间后右端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A正确;
B.实验2中,由于左侧有裹有干燥剂的棉花,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右侧二氧化碳与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上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遇酸变色红,所以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端试纸变红,故选项B正确;
C.实验3中,浓氨水挥发的氨气,运动到无色酚酞溶液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左端液体变红,故选项C错误;
D.实验4中,装置内有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端白磷燃烧,故选项D正确。
14.【答案】红磷过量才能将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全,测出的氧气体积才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
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将得到的溶液加入一支试管中,再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用pH试纸也可以
【解析】解:由于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可燃物红磷来消耗装置内的氧气,通过最终液体的进入来测定氧气含量,所以要保证氧气的最大限度的消耗,这就需要加入相对过量的红磷.注意在回答时语言要精确,表述要到位.是使装置内的氧气完全消耗,而不要答成是药品被完全消耗,因为红磷本身也是药品.
?
氮气的性质的归纳,要从本实验的实际来进行,不要脱离题目去回答和分析.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能够存在这就说明氮气是不溶于水的也不和水反应.另外在红磷和氧气反应的过程中,氮气没有被消耗,所以氮气不和氧气、红磷反应,可以概括为性质稳定,当然也可以分开叙述,就是不和氧气反应,不支持燃烧等.
?对的水溶液的酸性的测定,因为是关注酸碱性,所以可以直接想到的办法就是用酸碱指示剂,所以可以取样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当然也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pH的方式来完成,当时,溶液自然就是酸性的.所以方法并不唯一.
15.【答案】abd
?
ad
?
煮沸
【解析】解:要检测某河水是否显酸性,可选用石蕊试液、pH试纸或是碳酸钙,故填:abd;
随意弃置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污染;
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保护水体;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保护水体;
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工业废气任意排放会形成酸雨,从而污染水体;
16.【答案】pH试纸
?pH试纸?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稀释?pH计
17.【答案】试管?
;B
饱和;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
【解答】
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通过饱和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因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可在A中放入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
18.【答案】与NaOH溶液反应而消耗,使A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NaOH溶液被压入瓶中;
中溶液进入A中
中有气泡产生;C中红色溶液褪为无色
【解答】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A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NaOH溶液被压入瓶中,所以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与NaOH溶液反应而消耗,使A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NaOH溶液被压入瓶中;
由于A瓶中与NaOH溶液反应而消耗,使A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打开、,能观察到能观察到C中溶液进入A中,C中导管下端露出液面。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能证明A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物质的现象是:A中有气泡产生;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到中性、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是:C中红色溶液褪为无色。
19.【答案】浅紫;
?
溶液均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
起对照作用?
比较水中有无酸时颜色变化的差异
?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