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训练
1.学校运动会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羽毛球比赛中,球在空中飞行,若所有力全部消失,球一定不会落向地面
B.跳远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
C.举重运动员举重时,运动员所受重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手握奖杯悬空不动,增大手对奖杯的压力,奖杯所受摩擦力不变
2.小明学了惯性后对此很感兴趣,做了一些相应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B.小明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是利用了惯性
C.小明跳远时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小明骑自行车时捏刹车使之静止,自行车的惯性就消失了
3.如图所示,一个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弹簧测力计一端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木块A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长木板B以速度v匀速运动,水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对木块A的拉力与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长木板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其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长木板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变大
D.若用2F的力作用在长木板上,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等于T
4.下面图中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
B.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
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力
D.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瞬间静止,此时蹦蹦杆受力平衡
5.下列物体作图中(忽略空气阻力),错误的是( )
A.水平面上静止的小球
B.匀速下滑的物体
C.被压在墙壁静止的物体
D.被抛出后的球
6.如图是用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相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B.由此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迫使其速度减小的
D.小车到达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20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和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分别是( )
A.f甲=30N,f乙=60N
B.f甲=30N,f乙=20N
C.f甲=50N,f乙=60N
D.f甲=50N,f乙=20N
8.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蚂蚁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蚂蚁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9.金属球用细绳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突然金属球变成如图乙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车向西起动
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
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
10.如图是菏泽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电动车,电动车上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刹车时用力捏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B.车轮轴承中装滚珠是为了变滚动为滑动来减小摩擦
C.给轴承处加润滑油是为了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
D.车轮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11.如图所示,小明在水平冰面上滑冰车时,用钎子用力杵冰面,冰车加速向前滑行,但停止用力后会慢慢停下来,不计空气阻力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加速滑行的冰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停止用力后,冰车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冰车具有惯性力
C.停止用力后,冰车继续向前滑行,冰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停止用力后,若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消失,则小明和冰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1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方体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小明同学在第3次做实验时没有控制好力度,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中的长木板粗糙程度一定相同
B.第3次实验中木块做加速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木板的摩擦力变大
C.第3次实验中,砝码在第1s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同
D.第3次实验中前2s的拉力等于最后2s的拉力
13.如图所示是码头上经常见到的叉车搬运货物的情景,货物M放在叉车上,M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N的作用。则:
(1)当货物M静止时,N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
(2)当叉车使货物匀速上升时,N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
(3)当叉车使货物匀速下降时,N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
14.消防员在演练紧急集合时,往往会抓住一根竖直的杆从楼上滑下。如果某消防员自身及装备质量共90kg,当他抓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时,杆对人的摩擦力是
N;接近地面时,他增大握力,则杆对手的摩擦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10N/kg)
15.如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是
N,此时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物体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该拉力的大小为
N。
16.滑板车因构造简单,令玩者在急速滑行时,得到一种迎风飞驰的快感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如图所示,一小朋友正“驾驶”滑板车向前滑行:
(1)如图所示,小朋友一脚站立其上,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利用力的作用是
的,使滑板车前进;
(2)如结构图所示,滑板车可以根据玩者的身高来调节高度。将拉杆调到相应高度后,旋紧调节旋钮,通过增大
来增大摩擦,起到固定拉杆的作用。车把上刻有的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的
来增大摩擦。
1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让小车自斜面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
(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由图甲可知,小车在玻璃表面运动的距离最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
(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最
(选填“快”或“慢”)。
(4)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
(5)如图乙所示,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
沿
(填字母)路线继续运动。
18.某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2)如图1甲所示,小组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
,大小
。细心的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3)经过思考与交流后,实验小组决定改进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乙所示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1丙所示实验装置,你认为
(选填“乙”或“丙”)装置更好。
(4)如图1丙所示装置中,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
上。
(5)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果利用如图1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一步的操作是
。
(6)实验结束后,小组通过总结,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明由此联想到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
19.为“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林和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关于此探究,小林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猜想。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接触面
光滑木板
光滑木板
粗糙木板
压力/N
1.0
1.5
2.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0.4
0.6
0.8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应将弹簧测力计
(选填“水平”“竖直”)放置调整指针到零刻度线。实验时,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运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则F就是
的大小(选填“弹簧的弹力”或“摩擦力”)。
(2)为验证猜想一,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以不同接触面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验证猜想二、三,如甲步骤木块上没加砝码,乙步骤中必须在木块上加砝码,丙步骤
(选填“必须”或“不一定”)在木块上加砝码。小林比较如图甲和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你认为这个结论
(选填“是”或“否”)合理,理由是
。
(4)比较甲、乙两图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由比较甲、乙两实验得到的结论的是
(填字母代号)。
(5)试验时,小林发现很难使物块匀速运动,他做出了如丁图的改进。不用匀速拉动,只要沿绳方向水平拉动木板即可,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地面处于
状态。
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训练
1.学校运动会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羽毛球比赛中,球在空中飞行,若所有力全部消失,球一定不会落向地面
B.跳远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
C.举重运动员举重时,运动员所受重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手握奖杯悬空不动,增大手对奖杯的压力,奖杯所受摩擦力不变
答案:D
2.小明学了惯性后对此很感兴趣,做了一些相应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B.小明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锤头,是利用了惯性
C.小明跳远时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小明骑自行车时捏刹车使之静止,自行车的惯性就消失了
答案:B
3.如图所示,一个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弹簧测力计一端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木块A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长木板B以速度v匀速运动,水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对木块A的拉力与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长木板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其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长木板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变大
D.若用2F的力作用在长木板上,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等于T
答案:D
4.下面图中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维持
B.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
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力
D.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瞬间静止,此时蹦蹦杆受力平衡
答案:B
5.下列物体作图中(忽略空气阻力),错误的是( )
A.水平面上静止的小球
B.匀速下滑的物体
C.被压在墙壁静止的物体
D.被抛出后的球
答案:A
6.如图是用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相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B.由此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迫使其速度减小的
D.小车到达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7.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20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和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分别是( )
A.f甲=30N,f乙=60N
B.f甲=30N,f乙=20N
C.f甲=50N,f乙=60N
D.f甲=50N,f乙=20N
答案:B
8.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蚂蚁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蚂蚁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9.金属球用细绳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突然金属球变成如图乙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车向西起动
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
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
答案:C
10.如图是菏泽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电动车,电动车上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刹车时用力捏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B.车轮轴承中装滚珠是为了变滚动为滑动来减小摩擦
C.给轴承处加润滑油是为了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
D.车轮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答案:B
11.如图所示,小明在水平冰面上滑冰车时,用钎子用力杵冰面,冰车加速向前滑行,但停止用力后会慢慢停下来,不计空气阻力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加速滑行的冰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停止用力后,冰车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冰车具有惯性力
C.停止用力后,冰车继续向前滑行,冰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冰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停止用力后,若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消失,则小明和冰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1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方体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小明同学在第3次做实验时没有控制好力度,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中的长木板粗糙程度一定相同
B.第3次实验中木块做加速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木板的摩擦力变大
C.第3次实验中,砝码在第1s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同
D.第3次实验中前2s的拉力等于最后2s的拉力
答案:A
13.如图所示是码头上经常见到的叉车搬运货物的情景,货物M放在叉车上,M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N的作用。则:
(1)当货物M静止时,N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
(2)当叉车使货物匀速上升时,N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
(3)当叉车使货物匀速下降时,N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
答案:等于;等于;等于。
14.消防员在演练紧急集合时,往往会抓住一根竖直的杆从楼上滑下。如果某消防员自身及装备质量共90kg,当他抓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时,杆对人的摩擦力是
N;接近地面时,他增大握力,则杆对手的摩擦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10N/kg)
答案:900;增大。
15.如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是
N,此时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物体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该拉力的大小为
N。
答案:2;3;6。
16.滑板车因构造简单,令玩者在急速滑行时,得到一种迎风飞驰的快感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如图所示,一小朋友正“驾驶”滑板车向前滑行:
(1)如图所示,小朋友一脚站立其上,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利用力的作用是
的,使滑板车前进;
(2)如结构图所示,滑板车可以根据玩者的身高来调节高度。将拉杆调到相应高度后,旋紧调节旋钮,通过增大
来增大摩擦,起到固定拉杆的作用。车把上刻有的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的
来增大摩擦。
答案:(1)相互;(2)压力;粗糙程度。
1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让小车自斜面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
(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由图甲可知,小车在玻璃表面运动的距离最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
(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最
(选填“快”或“慢”)。
(4)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
(5)如图乙所示,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
沿
(填字母)路线继续运动。
答案:(1)初速度;(2)重;支持;(3)远;小;慢;(4)匀速直线运动;(5)b。
18.某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2)如图1甲所示,小组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
,大小
。细心的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3)经过思考与交流后,实验小组决定改进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乙所示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1丙所示实验装置,你认为
(选填“乙”或“丙”)装置更好。
(4)如图1丙所示装置中,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
上。
(5)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果利用如图1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一步的操作是
。
(6)实验结束后,小组通过总结,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明由此联想到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
答案:(1)改变力的方向;(2)相反;相等;(3)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平衡;(4)丙;(5)把卡片从中间剪开,观察小卡片运动情况;(6)匀速直线;等于。
19.为“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林和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关于此探究,小林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猜想。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接触面
光滑木板
光滑木板
粗糙木板
压力/N
1.0
1.5
2.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0.4
0.6
0.8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应将弹簧测力计
(选填“水平”“竖直”)放置调整指针到零刻度线。实验时,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运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则F就是
的大小(选填“弹簧的弹力”或“摩擦力”)。
(2)为验证猜想一,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以不同接触面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验证猜想二、三,如甲步骤木块上没加砝码,乙步骤中必须在木块上加砝码,丙步骤
(选填“必须”或“不一定”)在木块上加砝码。小林比较如图甲和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你认为这个结论
(选填“是”或“否”)合理,理由是
。
(4)比较甲、乙两图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由比较甲、乙两实验得到的结论的是
(填字母代号)。
(5)试验时,小林发现很难使物块匀速运动,他做出了如丁图的改进。不用匀速拉动,只要沿绳方向水平拉动木板即可,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地面处于
状态。
答案:(1)水平;摩擦力;(2)相同;无关;(3)不一定;否;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4)压力越大;①;(5)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