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课题解读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诸如“黄帝战蚩尤” “鲧禹治水”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刑天舞干戚”等著名故事均有所记述。
《经典图读山海经》封面
《帝禹山河图》局部
阿长与《山海经》
你还记得鲁迅先生吗?记得?那就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读一读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絮说 福橘 粗拙
烦琐 惧惮 郝懿行 舫 胸脯 倘使
淡薄 憎恶 大抵 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lǔ
chuāng
jié
sǒng
huáng
kě
Pī lì
shuāng
dàn
hài
shū
xù
jú
zhuō
su?
h?o yì
f?ng
pú
t?ng
bó
zēng
dǐ
mò
词语解释
①骇
②掳
③悚
④惶急
⑤疮疤
⑥诘问
⑦ 渴慕
⑧ 霹雳
抢走
害怕
恐惧着急
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追问,责问。
迫切地羡慕
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惊吓,震惊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惧惮:
莫名其妙:
震悚:
粗拙: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深得难以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害怕。
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
莫,没有谁。名,说出。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糙低劣。
初读课文,认识阿长
姓名:
性别:
身形:
职业:
文化程度:
年龄:
初读课文,认识阿长
姓名:阿长(什么姑娘)
性别:女
身形:黄胖
职业:保姆
文化程度:不识字(文盲)
年龄:中年
速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对我过分的管束还告状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地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的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睡相不好看
一共写了七件事
(1)称呼的由来
(2)常喜欢切切察察
(3)爱摆“大”字睡相
(4)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5)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6)谋害我的隐鼠
(7)为我买《山海经》
整体感悟,理清线索
速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体现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产生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
认为麻烦
空前敬意
憎恶怨恨
新的敬意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摆成“大”字的睡相
③元旦的古怪仪式
⑤讲长毛的故事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④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我的感情变化
主要事例
读文思考
文章写了有关长妈妈的这七件事,表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1.长妈妈是个没有名字的人
长妈妈地位低下
2.长妈妈睡觉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长妈妈睡相不好,是个粗人
3.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4.长妈妈“逼”我吃福橘
6.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长妈妈是无知的而又纯朴的
7.长妈妈虽然不识字,但给我买来《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
5.对“我”管束很严
喜欢“告状”
长妈妈有很多繁文缛节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合作探究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阿长是:
思考体会
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
1、阿长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
2、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睡觉爱摆“大”字等
3、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说恭喜话吃福橘
4、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5、讲述“长毛”的故事
6、谋害了我的隐鼠
7、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略
写
详写
围绕中心详略得当
“我”渴慕着绘画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买《山海经》的起因是什么?
品读课文买《山海经》的部分
情系阿长
“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 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 说明“我”对从她里得到《山海经》没抱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她没有文化,不识字,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说:“哥儿, 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 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我”为什么因此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我”对她根本没抱希望,她却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这在孩童的眼里,似乎“有伟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综前所述, 作者详写买山海经的事件, 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同学们, 你们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件事呢?
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 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
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两百字写下来。
2、“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憎
恶
不大佩服
不
耐
烦
空前的
敬意
敬意淡薄
完全消失
新
的
敬
意
欲扬先抑
从课文的情感基调来讲,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
尊敬 喜爱 感激 怀念
为何前文作者要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欲扬先抑
文章先抑后扬,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 多的礼节,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作者的感情变化贯穿文章始终,可见,课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欲扬先抑
中 心 思 想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