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英国社会围绕奢侈的定义、奢侈消费与社会道德、奢侈消费与经济发展、曹侈消费与健康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奢侈的含义发生了转变,转变的关键之处在于将著侈的定义与道德脱钩,与经济发展挂钩。据此可知这场大讨论
A.不利于社会消费的增长 B.导致了西方人文精神缺失
C.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D.激化了英国社会阶级矛盾
2.17、18世纪期间,大批法国亚麻布和印度棉布服装涌人英格兰。为保护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枢密院和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禁商人进口亚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们穿进口服装。这一措施
A.推动英国毛纺织业迅速发展 B.客观上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
C.促进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 D.导致英国殖民优势日益丧失
3.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4.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步发现了塞维利和纽科门蒸汽机的缺点。他进行了一系列改良,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蒸汽机的3倍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之父”。瓦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之父”是指他
A.使实用蒸汽机普及 B.是蒸汽机的发明者
C.使蒸汽机开始投人使用 D.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
5.历史学家哈蒙德夫妇在《技术工人》一书中这样评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个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 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议会军队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C.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的对抗
6.下图是根据马世力《世界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1800一1870年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
D.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1900-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1821-1932年,共有超过5000万的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8.下图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可知该时期
A.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 B.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英国
C.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D.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9.下表总结了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情况。
据此推知
A.科战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C.科技发展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D.科装枝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
10.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电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等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主要说明了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结合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11.1913年,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致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降低了900多种关税税率,总平均税率下降到26.67%,较以前大大降低。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的尝试”。美国的关税改革
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
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反映了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12.1825 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I20 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建立了”新和谐公社”。公社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实行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这一举动
A.是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端的一种尝试
B.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C.为工人运动的进一少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案例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13.1844年,正义者同盟吸收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宣称人类的爱是消灭贫富之间矛盾的手段,要通过号召相互谅解,“用和平方法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由此可知这
A.标志着共产主义同盟形成 B.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增强
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 D.表明性会主义得到初步实践
14.183I 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工人阶级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15.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以现实为基础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B.把人的解放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
C.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 D.把人的解放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
16.恩格斯在188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认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B.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C.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17.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 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 材料表明
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 B.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
C.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 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
18.巴黎公社客现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公社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旧军队
19.“(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职务——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性质 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20.对于巴黎公社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的实践”;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有人认为它是“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的里程碑“。这主要反映出
A.巴黎公社缺乏群众基础 B.评论者的意识形态不同
C.无产阶级组织思想涣散 D.巴黎公社未获社会肯定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部分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时间
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
非洲
1750年
19.2
0.1
13.1
1850年
22.7
2.3
8.1
1900年
24.9
5.1
7.4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欧洲人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铁路网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与此同时,千百万欧洲人远渡重洋移民美洲,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 随着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蔗糖、茶叶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大规模全球交易不再是新鲜事,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则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以运输、通信和军事技术武装起来的欧洲人强迫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交换工业品, 这激起了殖民地的抵抗。
概括材料一中各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对国际经济、政治的主要影响。(12分)
22.(20分)工业革命引发人类社会出现诸多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工具的改造、机器的出现、人造动力的运用之外,工业革命还引发许多新技术,形成技术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机器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并非任何行业都可以使用机器……当纺织、制钉、刀具这些行业早早实行机械化时,多数行业却仍然保持手工操作,无法使用机械。但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办法就是工厂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前半期,与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空想社会主义,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政治理论家或知识分子的产物,他们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中,并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他们反对私有产权和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竞争精神。他们认为,通过取缔这些东西,创建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类将能够获得一种更好的环境。
列举工业革命中“人造动力“运用的范例,指出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位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二,提炼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C
A
B
A
B
A
C
A
A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C
A
A
B
非选择题
21.答案(1)变化:欧洲、北美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迅速提高;非洲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大大降低。(2分)
原因:欧美农作物种植规模扩大,人口死亡率降低;新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迁移;黑奴贸易等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6分)
(2)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劳动分工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全球性交流扩大;亚非拉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12分)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欧洲人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新的铁路网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与此同时,千百万欧洲人远渡重洋移民美洲”“随着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分析原因。
(2)经济上从世界经济交流发展、国际分工、经济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结合所学从国际格局、民族民主运动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
22.答案(1)范例:蒸汽机车、汽船等。(4分)
变化:工厂化。(2分)
影响: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6分)
(2)人物:欧文。(2分)
主张:强调平等;提倡合作;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体系。(6分)
解析(1)第一小问范例,结合所学可知,范例有蒸汽机车、汽船等;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产生了工厂制度;第三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多数行业却仍然保持手工操作,无法使用机械。但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办法就是工厂化”分析归纳出答案是: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
(2)第一小问代表人物,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如:欧文;第二小问主张,据材料二“他们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中”“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反对私有产权和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竞争精神”“创建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类将能够获得一种更好的环境”等逐项分析理解,然后归纳出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