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试 时 间:150分钟 总 分:150分) 命题教师: 建 华
一 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卫风·氓)
(2) ,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 , 。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
(4) ,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①,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②,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殇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③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④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注】①扰乱:指董卓乱长安朝政的情况。②通侻: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③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④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除:授予官职
B.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主持
C.善属文,举笔便成 属:连缀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流传
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3分)( )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③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④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⑤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⑥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③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4分)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③。
归燕识旧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④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 ①远扬:高处和长的枝条。②觇:观察。③泉脉:地层下伏流的水源。④觞:酒杯
(1)诗人在诗歌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4分)
答:
(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意思。(4分)
答:
二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4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
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
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达在达格雷沃广场表演的时候,罗兰塔里的那个隐修女对她的威胁。
B.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C.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卡西莫多绑架爱斯梅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抓。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D.在愚人节的狂欢中,巴黎市法院大厅进行“愚人王”的选举,谁长得最丑、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最后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外貌奇丑而当选。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
E.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这时,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加西莫多的嘴边。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
7、填空题(6分)
(1)甘果瓦误入 ,乞丐王克劳班给了他两种选择,要么被绞刑,要么跟王国中的女人结婚。
(2)弗比斯在与爱斯梅拉达约会时被 用匕首刺伤。
8、简答题。(120字左右。5分)
(1)根据卡西莫多的主要经历,简析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9分)
9、阅读下面《论语》的选段,回答问题。(9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孝乎?” ——《论语·为政》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孔子认为孝顺的子女要为父母的疾病担忧。
C.孔子认为,儿女孝敬父母最不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饌”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D.孔子认为,父母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儿女不要劝止,而且要对他们毕恭毕敬,毫无怨言。
(2)用选文的词语填空。(3分)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尽孝时要做到“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 ”的约束,依“ ”而行就是孝。
(3)结合上面语段,谈谈对孔子“孝”的理解。 (3分)
答: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海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个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定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地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栓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地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涡。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记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的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那个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海龟的人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机会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以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作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起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记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
不知怎么他想起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0、下列对小说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其实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海龟”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都是顺着这根线索发展的。
C.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法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D.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E.小说中的D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总在周末才回家,给女儿讲故事总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根本没有和女儿亲近的情绪。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却不耐烦,他心里实际上只在惦记着自己的职称。
11、小说以形象的手法反映出什么主题?D为什么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 (4分)
12、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既写了D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有人认为这样叙述的内容很乱,也有人认为这样安排很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6分)
四、 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3、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3分)
头渡小镇精巧① 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 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④ 风吹雨打,⑤ 世事变迁,⑥ 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14、阅读以下的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材料一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燕所在的班级中“酷毙”、“哇噻”等词流行起来,她也觉得喊得很“爽”。不久,班级里的同学开始使用“酱紫”、“GF”(女朋友)、“PMP”(拍马屁)等词语,起先她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同学是从何处学会这种语言的,但很快就能娴熟运用这些词语。小学生们说他们不喜欢“一本正经”的话语交流。认为使用一些有趣的Q言Q语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而且简单明了,表达直接。
材料二 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一次,一个学生通过QQ给她发了条信息:“酱紫,偶要稀饭,陈老师,88”。看到天书一样的网络语言,陈老师上网有意识地去接触网络语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了解,她感觉到,在小学阶段,网络语言应加以控制,不然,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2分)
(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陈老师的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
六 写作(70分)
15、题目:⑴ 走进 ⑵ 走出
请在以上两项半命题中任选一项,先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卡
(考 试 时 间:150分钟 总 分:150分)
一 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1)
(2)
(3)
(4)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分)( ) 3、(3分)( )
4、(1)(4分)
(2)(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5、(1)(4分)
(2)(4分)
二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4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
6、(5分)( )( )
7、(6分)(1) (2)
8、
(二)文化经典阅读(9分)
9(1)(3分)( )
(2)用选文的词语填空。(3分)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尽孝时要做到“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 ”的约束,依“ ”而行,就是孝。
(3)(3分)
10、( )( )(5分)
11(4分)
12、(6分)
13、(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4(1)(2分)
(2)(5分)
17、写作(7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
400
600
800
莆田第十八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
12、(6分)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这样安排有几方面的好处:①明暗线交替进行,明为虚,暗为实,给人新鲜与新奇的感觉,有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②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③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地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④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以上①表达效果②丰富内容③塑造形象④表现主题4点各1.5分。如果只从内容和主题角度分析,不涉及小说的情节线索、结构安排的技巧,应酌情扣分)
13、(3分)① 而 ② 尽管 ③ 但 ④ 无论 ⑤ 还是 ⑥ 总
17、(7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21世纪教育网/wxt/list.aspx ClassID=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