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2课 动物装饰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2课 动物装饰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21 18:0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动物装饰》
一、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内容与作用
教材的地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人民美术版社,美术教材第十册,高年级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材的内容:本节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内容是学习浅显的装饰知识,了解用线和色块进行动物装饰的方法,完成一幅动物装饰作品。
教材的作用:学生能够学会动物装饰的方法与技巧,促使学生产生热爱动物和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将装饰手法迁移其他的绘画过程当中。
一、教材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学习,知道绘制动物装饰的步骤和方法。并能把装饰纹样与动物的外形恰当的结合起来并绘制。
2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课前搜集素材,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间的讨论与合作等方法学习制作出一组壁挂形式或单独一个动物装饰的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爱生活和自然。让学生体会用自己的作品装饰美化环境的乐趣。
4
三方面的目标是结合在一起的。在积极向上的情绪下,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了解装饰知识,利用装饰技巧绘制出一组或一个精致美观的动物装饰作品。
一、教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浅显的动物装饰知识。用线进行动物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动物特点,以及用点线面组合进行动物装饰的方法。
二、学情
1
已有知识和经验:
a
我校学生在二年级学过《漂亮的鸟》一课,在五年级上学期《奇妙的组合》一课,对动物装饰的特点、手法已经有所了解。
2
学习方法和技巧:
a
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临摹课本的范例作品的装饰方法,本课学习时除了要参照范例,也要尝试通过讨论,利用装饰理论方法设计新的装饰图案。
b
要注重装饰纹样的迁移运用,同一纹样可以运用到很多的动物装饰作品中。
二、学情
3
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A
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合群体的发展的目标和指导方案。
B我校刘正本、王菲等几名同学美术能力较高,应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特别的指导。?
三、教法学法
1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法,合作讨论法
2
辅助的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法、赏析评价法、自评法、互评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播放图片:各种装饰图案
设计意图:用精美的装饰图案引入,学生一下就能感受到装饰的魅力,调动气氛。
  
四、教学过程
(二)、出示普通动物图案和经过装饰的动物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发现经过装饰的动物与未经装饰的动物图案的区别,明确装饰的美化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动物装饰的组成元素:点+线条+色块/面
(一)出示书中的动物装饰图案,使学生发现装饰的元素一般包括:点、线、色块/面。
四、教学过程
(二)动物的外形和装饰纹样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提高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了解外形与装饰纹样的适合关系。
1、通过观察书中羊的螺旋形装饰纹样,引导学生纹样要与动物的特点相适合。
2、通过观察书中乌龟的龟壳纹样,引导学生纹样要与动物的外轮廓相适应。
四、教学过程
(三)装饰纹样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够学会设计装饰纹样的方法,开拓学生思维。
三个技巧分别是:
技巧1:通过观察装饰纹样的特点,画面装饰布局有深浅、疏密、明暗等对比的变化,并举例说明。
技巧2:点线面的排列要有规律,例如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并举例说明。
技巧3:通过观察乌龟,了解利用中心对称的装饰手法
技巧3:中心对称
技巧2:点线面排列有规律
技巧1:布局有深浅、疏密、明暗等对比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三:1
教师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装饰画《马》,学生直观感受动物装饰设计绘制的方法和过程。
演示说明的重点
1
中心对称
2布局有深浅、疏密、明暗等对比
3点线面的变化要有规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三:2装饰方法小练习
为学生提供1张动物简笔画底稿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心绪想法和已学装饰方法技巧,对画面进行装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习,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掌握动物装饰的方法技巧。
装饰的方法
1
中心对称
2布局有深浅、疏密、明暗等对比
3点线面的变化要有、规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四:欣赏课外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开拓思维,为自己创作启发灵感。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五:学生实践
设计意图: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掌握动物装饰的方法技巧,培养合作与动手实践的能力。
1、分组:每组前三人结成一组,剩余人结成一组。
2、各个小组商议好总体创意想法,然后每个人创作1-2幅个人作品,再将小组作品用纸条连接起来,形成一串作品挂在黑板上集中展示评价。
3、运用多种装饰手法,点、线、色块图案要丰富美观。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六:欣赏评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赏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评价要求:
从情感、过程、动物特征的表现、装饰纹样的美观、创意性等标准方面进行总结。
具体评价方式:
1、自评:介绍本组作品内容和创意,说说优点和不足。
2、同学评价:a是否喜欢该作品,b用了哪些装饰手法
3、师评:装饰效果是否美观,小组合作是否高效,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否积极。
4、组织将优秀作品展示于教室后黑板。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七:课后延伸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将装饰的方法迁移到更广的范围。
五、评价方法
(一)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二)重视对学生艺术感受、艺术表现综合素质的评价。
(三)重视“过程”性考核”的评价
(四)重视美术作品的展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课后拓展方法
装饰的方法与技巧、装饰的各种纹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灵活运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于自己喜爱的物品、自己的房间、自己的穿着等都可以运用本课学习装饰手法加以美化,进而引导对装饰手法的拓展和迁移。
《动物装饰》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人民美术版美术第十册教材
谢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