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25 07:3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 校 马 校 时 间 20年 月 日 序 号
课 题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备课人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概述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水绵,说明水绵的结构特点;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概述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说明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等。
学习难点 认识水绵细胞的结构,比较它与一般植物细胞的异同。
学习活动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按四环八步:即“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先学、展示交流——课堂探究、质疑点拨——盘点收获、达标检测”等。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读古诗:《忆江南》-白居易
提出问题:水是无色透明的,这里为什么说“春来江水绿如蓝”呢?
  引入课题《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2、示目标:见课件
自主先学、展示交流
读一读:阅读P49第一、二段课文。
填一填:《绩优学案》---“新知初探”
展示:海带、紫菜
1、海水中的藻类植物图
2、淡水中的藻类植物图
三、课堂探究、质疑点拨
展示采集水绵活动和水绵生活环境的投影片。
提出思考题:“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参加过采集水绵活动的同学:水绵生活在池塘里。)
(一)观察水绵
一)、初认水绵
看一看:颜色,形状 摸一摸:触感
1、从烧杯里捞取少许水绵,呈现_____状;
2、用手摸摸水绵,有________感觉;
二)再识水绵
1、制作水绵临时装片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水绵
三)剖析水绵
在组织学生观察水绵时,可提出以下思考题:
(1)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水绵细胞的形态如何?
(2)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细胞包含哪些结构?
(3)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活超链接:春末夏初,天气转暖时,有时会看到水绵从水沟或池塘的底部浮出水面,并鼓出许多气泡,试着说说其中的道理?
(二)其它藻类植物
一)、观察海带
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讨论以下各题:
对照课本“信息库”有关内容,回答:海带具有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分化吗?
藻类植物没有营养器官,它们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呢?
知识拓展:海带与紫菜为什么不是绿色呢?
海带、紫菜都是生活在浅海中的藻类植物,植物体中都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海带除叶绿素还含大量藻黄素,所以海带呈现褐色。
紫菜除含叶绿素还含大量藻红素和藻蓝素,所以紫菜呈现紫色。
少数生活在地表的藻类:例如普通念珠藻,俗称地软、地木耳。
二)、小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大多生活在______中
2、_____细胞或_____细胞
3、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___、______的
4、能进行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
(三)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视频介绍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在经济等方面的作用。
2、图片展示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利的一面。
3、图片展示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害的一面:赤潮与水华
事例:20世纪90年代,蠡湖的“水华”现象
如果你是小小生态学家,你会建议如何有针对性地治理呢?请在下方的选项中找出与污染情况相对应的治理措施。 (略)
盘点收获、达标检测
“水中的藻类植物”思维导图
课堂练习:见课件
课堂延伸:(学生二选一完成)
任务A
绘制一幅“水绵结构模式图”,正确标注各部分结构名称。
任务B
请拍摄一段抖音微视频,介绍我们身边的一种藻类植物。
学生积极思考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春天气温
高, 藻类植物大量繁
殖,这些绿色小生命漂
浮在湖水、江水中。
老师简述本节课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藻类植物
认识不同水域环境常见的藻类植物。
在课前组织几个同学参加采集水绵活动,留意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
小组观察实验材料--水绵,表述感受。
学生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与“显微镜使用步骤”。
小组内边观察边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师生一同归纳整理以上思考题。
预设学生回答,指导正确的表述:当阳光充足时,水绵在水中可以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氧气附着于水绵表面,使其上浮。
展示海带与油菜植株图,学生观察对比。
学生尝试回答,老师补充。
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
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等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归纳总结并能熟练记忆。与其他植物比较说明低等的原因。
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模拟治理污染现象,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师生一起整理本节知识。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程度。
初步训练学生的生物绘图能力。
课后作业 《绩优学案》“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板书设计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后反思 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系统学习植物类群的相关内容。所以作为植物界较为低等、简单的藻类植物,并且学生是初次接触这个生物概念,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不宜设置的太复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才会有信心,循序渐进。因此教学内容紧扣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周边可见的藻类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本知识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进而理解藻类植物在更多、更广领域的应用。
通过带领学生采集实验样本、课堂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利用不同方式认识水绵,在内容上以点带面,感悟藻类植物的生存环境、基本特征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调动发挥多种感官的使用,增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极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愿望还是没有达到,对学生的耐心也很缺乏,课堂的把控和环节的调整继续是我要不断探究和学习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