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校园在线
开卷有益
理解词语的方法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它们各自表示一种意义,可以独立运用在句子里,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每个词语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即词义。词语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这个词语最基本、最常用而派生能力最强的意义。“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比喻的方法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如:
草地上有许多野花(本义指可供观赏的植物的性繁殖器官)。
头昏眼花(引申义为眼睛模糊迷乱)。
花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引申义为颜色、种类错杂)。
寻花问柳(比喻女人)。
正是由于词语具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特点,所以想要准确理解词义比较困难。而考试时,往往对词语的解释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字义准确,引申义、比喻义也要求能写出来。在平常的阅读中,词语理解得含含糊糊,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就会受到影响。下面介绍几种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
1. 查字典或词典解释词语
如果手中有工具书,我们就可以利用字典先查到所要查的字,弄清这个字有几个义项,再结合词或句子确定选用哪个义项,给这个词下个确切的定义。
2.“三步解词法”
我们更应学会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正确理解词语。正确理解词语我们可以分三步走,即:整体理解——逐字解释——找延伸
(1)整体理解
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脱离了语言环境,词语解释往往会张冠李戴。如“醒目的标志”中的“醒目”,就是“形象明显,容易看清”的意思,因为忽略了前后文的内容,解释为“睡醒的眼睛”,凯不是贻笑大方!所以解释词语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个词代入文中,联系上下文,整体地理解,甚至可以说是感觉、估测一下这个词大概是什么意思。这样能确保这个词语解释的思路不会有错。
(2)逐字解释
在对词语有了大致的理解之后,再解释这个词中的每个字的意义。在有了刚才整体理解的思路的指导下,对每个字的义项的选择相对要精确些;再把这每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这个词的本义就差不多解释出来了。
(3)找延伸
把词的本义解释出来以后,还要再联系文章内容,看看这个词在文中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这样的解释才更加完整。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一词,本来的意思是“碰到墙壁”,但在课文中还暗指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打击。
例如“……牵牛花高高扬起粉色的衣裳裙,翩翩起舞,她是多么骄傲,她已经陶醉了!牵牛花对一切都不悄一顾,更何况她脚下的野花、野草……”。下面我们用“三步解词法”来解释“不屑一顾”。
第一步:通过阅读上下文,我们可以感觉到“不屑一顾”的意思大致是“什么都不看,挺骄傲的”。
第二步:把“不屑一顾”逐字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去做;顾,看;一顾,看一眼。连起来,就可以解释为“不值得、不愿意去看一眼”。
第三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牵牛花的傲慢、得意之情,“不屑一顾”更是形象地表示出它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就可以把“不屑一顾”这个词中隐含的意思写出来,即“形容态度十分傲慢”。
现在,我们就可以肯定,“不屑一顾”的意思就是“不值得去看一眼”,形容态度十分傲慢。
3.用观察和想象的方法理解
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可以观察实物、模型、图片或动作来帮助理解词义。例如《赵州桥》一刻钟的“石拱桥”等词,只要翻开书,看看图片,就知道什么是石拱桥了。再如“蜷缩”一词,只需做一个动作就可以理解“肃穆”一词的意思了。
4.想想当时的情景来理解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肃穆”一词,只要反复读课文,想像当时周围的气氛环境,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就能理解“肃穆”一词的意义了。
5、用举实例的方法理解
要联系平常的生活实际,用具体事例去理解词义。例如“手”一词,大家想一想,看一看自己的手,首先可以确定,手是一种人体器官,再具体些,把位置、作用都补充上去,“手”便可以解释为:“人体上肢末端,可以抓取物品的器官”。
6、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词义
汉语里,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或用意思相反的词来对比,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语。例如:
思索——思考、沉思的意思。
粗糙——不够精细。
轻松阅读
数学题中的人道精神
278130071818500 朋友的孩子就读私立小学五年级,这是所人人称羡【词解:称赞并羡慕.】的贵族学校。但是最近为了协助孩子处理一道数学题,他气愤地跑去学校和老师理论。【段解:从家长做法可以看出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重视对孩子进行人道思想灌输,这是一位负责,有思想的家长.】
题目的大意是:发生山难,登山者A获救,碰到B和C。B拿出4块面包,C拿出5块面包,肚子饿了,三个人平分这些面包。A从身上掏出600元钱,B和C应该各向A要多少钱?【段解:一道逻辑严密的数学题,有什么问题?让读者产生好奇.】
数学题的正解是:B应得200元,C应得400元。因为B自己吃了3块,只拿出1块给A,而C自己也吃了3块,拿出2块给A。B和C拿出的比例是1∶2,所以600元应该按照1∶2的比例分配给B200元、C400元。
从数学的角度看,命题逻辑严密,解答正确。但我的朋友看完题目的解答之后,非常伤心。“怎么会这样呢?竟然教小孩子向发生山难的人收面包钱?”他难过地说。“哪一家的面包这么贵啊?”他的太太也抱怨。【段解:这道题缺少人道精神,这位家长有爱心!】
他和校方约好时间,针对这个题目给出自己接近人道精神【词解: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精神】的答案:“应该不用收钱。”校方非常客气地接待了他,并说明参考资料不是学校老师所编,以后会请老师多注意等。他心里明白,这不过是形式上的交代,但他并不灰心:“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幸好我们还有家庭教育可以补救。”
我很佩服这样的教育态度。【句解:发现问题与学校理论,又不推卸作为父母的责任。】他没有推诿【词解:把该办的事情和责任推给别人。】为人父母该有的责任,当他发现学校偏重知识教育,忽略品德教育的时候,他警觉地提醒自己,还是要靠家庭教育来打基础,不能全部依赖学校。毕竟,人生的成就不是单靠知识就能打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段解:一道数学题说明一个道理,家庭教育很重要。】
点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两个部分。他没有推诿为人父母应该有的责任。学校不能偏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品德教育。毕竟,人生的成就,不是单靠知识就能打造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快乐练习
训练13
人生第一课
339090026479500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幼儿被老师带进图书室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老师讲完故事后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位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说:“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看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实说,“哪个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个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又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
但老师同样很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在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语无伦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不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第二至六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一步进行的:
提示:(1)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把那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句中的‘书’与前面作家的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了什么?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稳重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14
一堂“经典”的教学课
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在校园里响起。
铃声止息,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这是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
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已经来了,陪同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
大家坐定,教课的老师走进来了。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的头上已有不少白发,黑板衬出他侧立的剪影……学生连窃窃私语都没有,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
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
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
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铃声响了。下课。整堂课无懈可击。
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外国专家听了却说不出话来。“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中方人员想。
到了会议室,中方人员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中方人员问:为什么?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所以,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剪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懈可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乏精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这堂课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看来,这堂课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像一个框架图”来看,老师的板书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5、外国同行为什么说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一堂真正的课最基本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标题上的“经典”为什么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15
我爱我的语文书
303847529527500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兴旺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么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ɑ、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转眼就过了5个春秋,你也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懂得怎样看书,怎样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啊,我爱的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
1、 按“我爱语文书”,“我感谢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三个意思分段。(用“||”表示)
2、 短文中第2、3、4自然段都是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写下来。
(1)形容器物的小而精巧。( )
(2)形容连续不断。( )
4、 各用一个成语表示下列意思。(可用文中的,也可自选)
(1)没学期我一拿到新书就想看的心情。( )
(2)上语文课时我的神情。( )
(3)每天清晨我一遍遍朗读课文时的神态。( )
5、 用“_____”画出描写语文书的作用的句子。
6、 本文的写法是(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借物抒情。( ) (2)借物喻理。( ) (3)借物喻人。( )
训练16
成绩下来了!
303847579248000 今年2月12日到14日, 全荷兰的小学毕业班学生参加了他们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次大考试:小学毕业汇考, 综合测试整个小学阶段所掌握的语言、算术、学习技能、世界认知四个方面的能力。荷兰的中学也分各种类型,小学升中学基本按照以下标准:1、小学老师根据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表现提出建议, 推荐上那类中学。2、全国小学毕业汇考成绩。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决定孩子的去向。
荷兰的小学生平时几乎没有正经的考试。小测验自然是不断有的,但是学生和家长是感觉不到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测验(过了)。家庭作业也很少,差不多一周一次,半个钟头完事。这些未曾“久经考验”的孩子们,突然要面对一场重要的水平测试,不免都有些紧张起来。试前一周, 老师开始教他们一些考试的技巧、缓解压力、对付可能出现的失眠的办法,等等,并且给家长们写了一封信,希望家长配合,督促孩子这段时间务必睡好、吃好、少玩电子游戏…还包括一些考场的规定,如:1、可以带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动物来安慰紧张的情绪;2、可以带上糖果,考场上可以吃,等等。考试前一天晚上,女儿提出要我陪她去超市买她最爱吃的糖果。我想巧克力可以提神醒脑,就建议买巧克力。可是女儿说巧克力不在被允许的糖果范围内,因为吃巧克力很容易弄脏答卷,看不清楚涂黑了哪一格。真的,还是老师想得周到。
到了超市,好家伙,全是在买糖的(毕业班)孩子,兴奋中夹杂着紧张。我突然觉得,被允许吃糖是个美丽的陷阱,折射出的, 反而是不必要的严重和焦虑。回家的路上,女儿对我说:“我真的有点紧张了。这个考试,将决定我的将来啊!”我这时自然要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告诉她:“没那回事,没有人的将来是一场考试决定的。要是真的感到紧张,就做深呼吸, 像这样。”女儿就开始夸张地深呼吸起来。
我得承认,接下来的三天我过得有点忐忑不安, 当然表面上还是努力维持着平静、平常的氛围。每天会轻松地询问一下考试的情况,顺便鼓舞一下士气。如此过了三天,孩子们以一场迪斯科舞会庆祝了毕业考的结束,接下来就是近一个月的漫长等待。
上周三,女儿放学回家,看起来是一路小跑回来的。气喘吁吁,小脸通红,额头上有一层细细的汗珠, 一看见我,兴奋又紧张地说:
“妈妈,我的汇考成绩下来了!”
“你考了几分?”
“我还不知道!”
“成绩在哪里?”
“在我这里!”
“那你为什么不打开看?”
“信封上写着你们的名字!”
说着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着;“xxx同学的家长收”, 我赶紧撕开,我俩一眼都见清了成绩单上的总分,相当不错啊!我高兴地搂着她说:“太好了!恭喜你!你可以去上最好的中学了!”她也吁出一口气:“啊,没想到这么好啊!” 然后就开始在屋子里转着圈欢笑, 一圈又一圈,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突然,她想起来要打电话问问她最好的朋友考了几分,她俩约好要一起上中学的。拨通了朋友家的电话,可惜朋友还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因为她的父母都不在家!两个孩子在电话里着急,急切地盼着她的父母快快回家,盼望着梦想成真!
听着她们的对话,我不由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啊!就算知道信封里是我的成绩,就算我非常想知道里面的内容,信封上写的是别人的名字,我就无权打开它。不是说孩子们的自制力有多强,而是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渗透到了血液里的一种意识,是自然而然去遵守的“原则”:尊重他人的隐私,决不私拆他人的信件,这是没商量的事情。相反,如果认为这样的“原则”是小题大做、吹毛求疵,那么类似偷看他人信件、日记、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脑聊天纪录,甚至私人相片等等不良行为就会在各种各样的借口下合理化。比如我认识的很多同胞,对尊重他人隐私也开始有了理性的认识,但是这个习惯由于没有渗透到血液中,就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例外”一下,甚至会错误地认为“要是你没有事情瞒着我,就不会怕我看你的东西”, 这实在是对 “个人空间”概念的最大的误会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喘吁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儿为什么要去买最爱吃的糖果?家长的看法是什么?
买糖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成绩在手中,女儿为什么不拆开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好习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写考试成绩下来了,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17
免费,但不浪费
大孙女考取了纽约三大优秀高中之一的史岱文森高中,与在小学和初中一样,仍都是免费的。不同的是:小学和初中时,除学费、书费、交通费全免外,连中午的伙食费也是免交的。史岱文森高中则对全体学生只免前三项,而伙食费是视家庭收入情况而定,凡家庭年薪高于四万美金者,需自付伙食费,只有低收入者才可免。
免费,但不浪费,这点给我印象最深也最令人感慨。
先说交通费。凡在史岱文森高中上学的学生,开学时,每个学生都能领到一张地铁卡,以供上学之用。纽约的地铁,有二十五六条之多,进地铁只需刷一次卡,就能在任意线路上换乘,直至达到目的地。大孙女从住家到学校,虽需换乘三次,也只要刷一次卡就行,加上放学回家再刷一次,所以每个学生不管家住多远,每天上学、放学只需刷两次卡。如果这一天你第三次又去刷卡,那这张地铁卡就不起作用了。因为那已不是上学所需,若要乘地铁,则请自己掏钱!另外,每周只有五天上学,周六、周日放假,因此这张卡周六、周日也不起作用。这就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乱用免费地铁卡的浪费现象,也培养了学生不贪图小便宜的好品格。
再说免费书籍。开学时,孙女拿回来好几本“大部头”书,是《生物科学》、《世界历史》和《数学》等,都是十六开的精装书,每本足有两三厘米厚,书的纸张和彩色印刷都非常精美。我正纳闷,如此精美的教科书,只用一个学期,是不是太浪费了?孙女翻开书,指着扉页上的表格说:“看,我已经是第三个使用这本教科书的人啦!”原来那表格上已有两个学生签上了名字,说明前面已有两届学生使用过这本书。孙女工整地在第三格内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告诉我:“老师说,在这上面签上了名字,就是表示从现在起这一学期内,自己要对这本书负起责来,负责保护书的整洁和完好,负责保证无破损、无涂鸦地交回学校,以便给下学期新来的同学使用。”我对学校这样的做法肃然起敬,因为这不仅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了学生爱护公物的好品格,并从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这是比任何口头教育更实际、更有效的。
1、看拼音,写词语。
nián xīn gǎn kǎi dù jué
( ) ( ) ( )
fēi yè tú yā sù rán qǐ jìng
( )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涂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纽约3种免费但不浪费的现象,请你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免费午餐”培养了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免费交通”培养了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免费书籍”培养了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拓展资料
公益广告词集锦
一、“禁烟”公益广告:
1、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2、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医院禁烟)
3、你的香烟,我的石油,注定我们不能相爱——吸烟者禁入
4、千万别点着你的烟,它会让你变为一缕青烟(加油站禁烟)
5、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禁烟)
6、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请勿吸烟
7、点燃你的烟,污染了空气,害了人性命,良心在哪里!
8、 请不要让你的自私点燃我的大楼——请勿吸烟(商场禁烟)
二、“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公益广告:
1、停止战争,为了孩子!
2、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
三、“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
1、 我们爱心的一小部分却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2、 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
3、 比献出的血更宝贵的是你的真情。
4、 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四、“希望工程”公益广告:
1、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温暖世间真情。
2、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
3、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阴;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
4、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
五、保护环境广告:
保护环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追求绿色时尚 拥抱绿色生活
同建绿色温馨家园 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风调雨顺 始自环境保护 人寿年丰 源于生态平衡
积德行善 造福后代 百年大计 环保第一
治理环境污染 重现丽日蓝天
爱青山 绿水 爱蓝天 白云 让生命在爱中每时每刻充满活力
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保护生态环境 造就秀美山川
人类靠环境生存 环境靠人类保护
生命和绿色拥抱 人类与生态共存
关爱生命健康 倡导环保时尚
我环保 我自豪
让环保扎根现在 用绿色昭示未来
同在蓝天下 共爱一个家
追求环保是你我的心愿 参与环保是你我的责任
拥有绿色 人类将不会失去梦想
青山绿水蓝天 共创美好人间
还地球一片净土蓝天 让人类永远幸福美满
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让地球远离污染 让绿色走进家园
人人参与环保 共创绿色世纪
保护碧水蓝天 营造绿色家园
绿色是生命之源 绿色是人类之根
百业要兴 环保先行
改善生态环境 营造绿色家园
第三单元 校园在线
训练13 《人生第一课》
1、说话没有次序。 形容时间过的很快。
2、(2)老师激发孩子们写话的兴趣。
(3)老师把孩子们语无伦次的故事记了下来。
(4)老师请一个学生给这个故事配上插图并写上出版日期。
(5)让孩子们明白出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3、句中的“书”是孩子们的作业。作家的书才是真正的书。
4、孩子们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孩子们敢于讲故事、画插图表现他们的求知欲望。
训练14 《一堂"经典"的教学课》
1、(1)本文指人物的身体轮廓。 (2)严密,无疏漏.(3)没有破绽或漏洞可以被人挑剔,形容非常严密周全.(4)不缺乏精彩,或有不少精彩之处.
2、教学经验丰富,年龄比较大的特级教师
3、语言精练,教态从容,板书漂亮,学生发言踊跃。
4、精心设计
5、只见老师不见学生,看不见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只是看老师表演。应该学生提问题,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老师表演。
6、表示否定,因为它连一堂真正的课都算不上,当然不是什么经典。
训练15 《我爱我的语文书》
1、1—4自然段为第一段,5—6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他的为第三段。
2、 我爱语文课本。
3、 小巧玲珑 源源不断
4、 迫不及待 目不转睛 津津有味
5、 从第5自然段中的“你像一位亲切……”到这一段完。第6自然段中“你也源源不断……”到“怎样作文”。
6、(1)
训练16 《成绩下来了》
1、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2、小学毕业汇考
3、考场上可以吃 家长认为吃糖果是个美丽的陷阱,折射出的反而是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4、信封上写着“xxx同学的家长收”。
5、信封上写着别人的名字,我就无权打开它。
6、遵守规则的意识,尊重他人隐私。
训练17 《免费,但不浪费》
1、年薪 感慨 杜绝 扉页 涂鸦 肃然起敬
2、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胡乱写作.
形容看到某一动人的事迹后出现的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
3、免费午餐 免费交通 免费书籍
4、保护弱势群体,富有爱心 不贪图小便宜 爱护公物和富有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