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复习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复习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1 22: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课标考纲要求】
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 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感受咏史怀古诗文字独特美,品味诗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感情和主题,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感悟古人思接千载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感情和主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概念点击(《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史为鉴的《阿房宫赋》、借古讽今的《六国论》)
咏史诗,一般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见解,一般长于议论。
怀古诗,一般是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更长于借景抒情。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叹人叹己叹人生———怀人伤己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挖掘二者连接点 连接点——讨论(完成表格)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总结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一)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一是王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 “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 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
小结一:怀人伤己寄寓作者情感
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建功立业之渴望。
问题:既然诗歌重在写人,那么,景物描写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其一:“森森”,是祠堂所在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奠定景仰的感情基调。
其二:碧草映阶,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 渲染苍凉的气氛,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总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用典,对比
三、千古兴亡多少事———怀古伤今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唐(中唐)连接点(讨论)(完成表格)
总结二:怀古伤今
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一片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伴寂寞空城,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小结二:怀古伤今寄寓作者情感
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三)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如:杜牧的《赤壁》这首诗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小结三: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对历史作冷静思考,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
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情感:
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
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
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
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问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953770110490
潮水

潮水

3498850240030寂





01007745景

180022537465拟人
拟人
175895099060
405447522860情


情景交融 拟人 虚实相生
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四、咏史怀古诗小结(完成表格)
五、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三部曲
1.写了什么:弄清史实(怀什么“古”,咏什么“史”:何地、何人、何事)
——读好注释,注重积累
2.为什么写: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史”?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情感?)
——找连接点,知人论世,归类探究
3.怎样写:分析技巧(诗人的态度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
六、课堂总结
断壁残垣,记录着朝代的兴亡;秦砖汉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多少雅致的诗句,缅怀着古今风流人物;无数蕴藉的词章,倾诉着世间沧海桑田。人生路上,与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热爱唐诗,热爱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是屈原的子孙,我们是李杜的后人!
七、配套作业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皮诗:以议论为主。 “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似在高度赞扬炀帝修河的功绩,一个“若无水殿龙舟事”又对此进行了否定。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3.阅读下面三首唐诗,比较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金陵怀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司空曙,晚唐诗人。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
(1)思想内容:
A、 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
B、 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
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的故园之思
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朝后尘
(2)艺术手法
A、相同点:都运用今昔对比
B、不同点:司诗用典,刘诗用典,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