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综合评估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由于受到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因素、农业生产成本、国际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国内工业化、城市化加剧带来的粮食生产用地减少,水土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市场劳动力减少及老龄化趋势,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未来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粮食生产必备资源如何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都是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必然要解决的难题。
我国人口每年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些增加人口对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我国城乡人口在粮食消费结构上逐渐从数量向质量转变;饲料用粮及工业用粮也逐年增加;粮食用于生物燃料制造逐渐得到推广。如何平衡粮食需求增长的结构性问题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从我国进行农业改革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农民减负,取消农业税并给予农业生产补贴,粮农的账面收入确实提高了;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成本也大大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因而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没有明显提高。
国内经济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之外,还存在诸如重大疫情、食品安全等突发事故,这些事故直接影响粮食价格,成为粮食的不安全因素。国际上,粮食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国际粮食投机商操纵市场,恶意抬高粮食价格;发达国家对农业高额补贴,压低了国际粮食价格,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人力物力大大减少,由此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摘编自田海霞 李艳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9.10.24,有删改)
材料二: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特殊时期倡导粮食节约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危机意识,有利于夯实我国粮食安全的底座。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增至2.65亿;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发布的报告也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历史性冲击”。这表明粮食安全在眼下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
尽管我国连年增产,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国内食品供应也保持了良好的运转,但是,“中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态势还将持续。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还在增加,叠加极端天气影响,使得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持续承压。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形成一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气,十分必要。
习近平主席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习主席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实质上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危机意识。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转变,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片土地上每天有14亿人吃饭,每个人都要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居安思危,细水长流。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只有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个体力量方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增强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定力。而这最终,惠及的是国民长远福祉。
(摘编自新京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绷紧粮食安全之弦》2020.08.12,有删改)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攻克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在于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要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创新经营方式,培育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管理现代化。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
我国粮食供给内生性极强、外向型不足,国际粮食市场满足我国粮食供给的空间有限,不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我国粮食的缺口,必须坚持实行粮食立足国内、自给自足、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方针,保障我国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降低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同时,开展多元化的国际粮食贸易,破除国际资本垄断。要同多个粮食贸易出口国建立自由双边贸易和开展援助活动,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产品贸易机构,进行国家与地区间互惠的粮食生产贸易合作,实施多样化的农产品贸易,减轻我国粮食需求压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2021.01.02,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内工业化、城市化加剧产生了一系列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未来粮食生产,成为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必然要解决的难题。
B.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改革政策,提高了粮农的账面收入,但由于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致使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没有明显的改观。
C.新冠病毒的流行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全球粮食市场,这表明,粮食危机不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
D.我们不能依靠国际市场来保障国家粮食的稳定供应,“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国内的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食品安全到国际投机商操纵市场、高额农业补贴,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粮食价格,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B.国际粮价低了,农业的收益减少了,各国就会大大减少粮食生产中人力物力的投入,最终导致粮食减产,诱发“粮荒”。
C.增产与减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双重保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节流”层面减少粮食浪费,就是为粮食安全上好一重保险。
D.新冠病毒流行的特殊时期,只要时刻保持一种居安思危,细水长流危机意识,个体力量就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冲击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的一项是(3分)( )
A.一些地方的经营主体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
B.2019年5月份,干旱灾害共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640.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8.1亿元。
C.近年来,欧美国家用大量粮食和农作物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影响了粮食生产,国际投机资本趁机抬高粮价。
D.2006年国家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2020年开始农民还可以领取农业支持补贴、农机补贴、养殖补贴。
4.针对材料一中提到的我国粮食生产将面临的更大挑战,国家采取怎样的策略保障粮食安全?请结合材料二和三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耶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眠晴,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作攻〉》)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冶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收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分)
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间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
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②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忱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
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
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古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
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
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
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最后一份才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2)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
14.房玄龄劝阻皇帝东征高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注】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注】张谓,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中的“同”即为“和”,这是一首张谓为王徵君的《湘中有怀》所作的和诗。
B.梦回故土,思乡难眠,无心读书,借酒浇愁,诗人描绘出此时寄居他乡的情状。
C.颈联“不用”“偏宜”两词一否定一肯定,斡旋其间,使愁情表达更加深婉有致。
D.尾联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异曲同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16.张谓的诗有淡妆之美: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请从首联或颔联中任选一联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造成排山倒海之势,给人以惊险万状之感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a)用它做过水罐(b)用它做过扁担(c)用它蒸过来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在小井烈士墓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曾志之墓”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的主人是某位过世的乡下老人。实际上,1928年4月来到井冈山的曾志是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革命老人。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把这诗篇埋在坝下,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20.文中(a)(b)(c)三处,有人认为都用逗号,有人认为都用分号,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4分)
21.下面这份倡议书,有多方面的问题,请找出四处并修改。(4分)
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
全国网络作家:
目前,网络文学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刻,为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坚持正确的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责任感,积极传递正能量。
二、必须走出书斋,不做“码字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讴歌新时代,塑造新形象。
三、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推进“网文出海”,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良好形象和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只要我们心存质量意识,就能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网络作家联盟
2021年1月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数据与算法之中,享受着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智能服务。然而,人工智能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人工智能提供智能服务,而这需要以数据和算法作为支撑,因而对隐私具有天然的侵袭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_______
_________,人工智能越智能就越需要海量数据的喂养和先进算法的支持,这意味着人们想要智能服务就必须让渡自己的个人信息,接受人工智能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同时,人们让渡的个人信息越多,人工智能对于个人信息处理越彻底,________________,由此引发的隐私危机也就越巨大。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观察放大50倍的沙子,你会发现各有各的形状和美丽。每一粒沙子经历海风和海浪的千锤百炼,经历被拍打和洗礼的苦难,都会以自己的形式绽放。
我们每个人正如一粒粒砂子,快乐绽放,具有不一样的美。
这段话也许唤起了你学习备考时的一些联想和感受。请你写一篇文章给老师,谈谈你学习备考期间的苦与乐,且表达自己面对未来的信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国内工业化、城市化加剧产生了一系列不安全因素”错,依据文本“粮食生产必备资源如何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都是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必然要解决的难题”,可知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必然要解决的难题是粮食生产必备资源如何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并非国内工业化、城市化加剧产生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选项张冠李戴。故选A。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粮食价格,引发粮食安全问题”错,依据文本“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之外,还存在诸如重大疫情、食品安全等突发事故,这些事故直接影响粮食价格……由此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可知是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食品安全等突发事故直接影响粮食价格,国际投机商操纵市场、高额农业补贴引发粮食安全问题,选项曲解文意。B.“各国就会大大减少粮食生产中人力物力的投入”错,依据文本“发达国家对农业高额补贴,压低了国际粮食价格,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人力物力大大减少,由此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可知是发展中国家会大大减少粮食生产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并非各国,选项扩大范围。D.“只要时刻保持一种居安思危,细水长流危机意识,个体力量就能汇聚成流”错,依据文本“每个人只有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个体力量方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可知“只有”表必要条件,“只要……就”表充分条件,选项混淆逻辑关系。故选C。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2006年国家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2020年开始农民还可以领取农业支持补贴、农机补贴、养殖补贴”错,国家废除农业税,农民领取农业支持补贴、农机补贴、养殖补贴,这些措施都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不属于冲击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故选D。
4.
【参考答案】①引导居民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②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④实行立足国内、自给自足、适度进口、多元贸易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锁定答题区间,从多角度进行归纳概括,语言要简洁。材料二中“每个人都要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居安思危,细水长流”,提取关键性语句“每个人都要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可得到答案①“引导居民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材料三中“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直接提取关键性语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可得到答案②“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材料三中“保障粮食安全,就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直接提取关键性语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得到答案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材料三中“必须坚持实行粮食立足国内、自给自足、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方针,保障我国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降低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同时,开展多元化的国际粮食贸易,破除国际资本垄断”,提取关键性语句“立足国内、自给自足、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方针”“开展多元化的国际粮食贸易”,可得到答案④“实行立足国内、自给自足、适度进口、多元贸易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5.
【参考答案】①首先提出特殊时期倡导粮食节约有利于夯实我国粮食安全的底座;②继而从国际国内两方面谈疫情对粮食安全的影响;③然后由习主席的指示引出我们要居安思危,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④最后提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都应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划分段落层次,勾画重点语句,归纳段落与部分的论述要点,用“首先……接着(继而)……然后……最后……”的形式组织答案。材料二共五段。第一段中“特殊时期倡导粮食节约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危机意识,有利于夯实我国粮食安全的底座”,论述特殊时期倡导粮食节约有利于夯实我国粮食安全的底座。第二、三段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国内食品供应也保持了良好的运转,但是,‘中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态势还将持续。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还在增加”,从国际国内两方面,谈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强调倡导粮食节约的必要性。第四段中“习近平主席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每个人都要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居安思危,细水长流”,先说习近平主席作出的重要指示,段末谈每个人要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居安思危。第五段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只有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个体力量方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提出号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错,由原文墨子的话“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可知,曹公子并没有继承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故选A。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语言轻松诙谐反而增强了主题的严肃性。故选C。
8.
【参考答案】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①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历尽艰辛,不辞辛苦,是一个埋头苦干、拼命应干的实干形象。结合“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可知,这些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生动的展现了墨子这位平民思想家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结合“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楚国的耶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这里通过环境描写,在对比中衬托宋国的贫苦,从侧面表现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结合“‘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这是通过描写公输般侧面衬托墨子的形象。结合以上内容,从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点评即可。
9.
【参考答案】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理解文本三所写结尾的内容,结合文本一可知,这段文字主要细致生动地描写墨子在归途中的落魄遭遇和尴尬经历。从人物塑造上,“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众人不知其功”墨子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却依然为了民众而奔波,使墨子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更加突出。从主题上,结合材料三“冶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可知,文章在肯定了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无人理解的悲哀,使对主题的挖掘更深刻。从艺术效果看,“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作为作品塑造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这样的悲情结尾更加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玄龄等”主语,“为”谓语,“陛下股肱耳目”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AB;“岂有不应知者”,“不应知者”是“有”的宾语,后面应断开,排除D。本句译为:房玄龄等人作为陛下的助手和耳目,对于朝廷内外的事情难道有不应该知道的吗?如果所要建造的工程是合理的,就应该帮助陛下建成它;(如果)不合理的,就应当请求陛下制止它。向有关官吏打听一下,从道理上讲是应该的。故选C。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错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故选A。
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错误。从原文“‘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来看,房玄龄对李纬并没有赞美或肯定。故选C。
13.
【参考答案】(1)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恩宠优待,但有时因为某件事被责备,就接连数日到朝堂上,跪拜请罪,惊恐害怕好像无地自容。
(2)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宠待”,皇帝给予恩遇;“谴”,责备;“辄”,就;“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2)“自非”,如果不是;“赦”,赦免;“尤”,指责;“遐弃”,远相离弃。
14.
【参考答案】①皇帝功名威德已备,无需拓地开疆来扬名立威;②战争会伤及无辜,戕害生命,令人痛心;③高丽并无不可饶恕之罪,放弃征伐可得远服近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由“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可概括出:皇帝功名威德已备,无需拓地开疆来扬名立威;由“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可概括出:战争会伤及无辜,戕害生命,令人痛心;由“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可概括出:高丽并无不可饶恕之罪,放弃征伐可得远服近安。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房玄龄通晓政事,昼夜操劳,唯恐有什么事情处理得不得当。他用法宽大平和,听说了别人的优点,就好比自己有优点一样,不会对别人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长处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杜如晦。此二人兴趣相同,同心同德为国效命,所以在唐朝能够被称作贤相的,首推房、杜。房玄龄虽然受到皇帝恩宠优待,但有时因为某件事被责备,就接连数日到朝堂上,跪拜请罪,惊恐害怕好像无地自容。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监窦德素,问道:“北门最近建造什么?”窦德素(将这件事)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大怒,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要管理南面衙门里的政事就行了,北门一个小规模建造,干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下拜谢罪。魏征向皇上进谏说:“房玄龄等人作为陛下的助手和耳目,对于朝廷内外的事情难道有不应该知道的吗?如果所要建造的工程是合理的,就应该帮助陛下建成它;(如果)不合理的,就应当请求陛下制止它。向有关官吏打听一下,从道理上讲是应该的。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受到责备,也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要道歉。”皇上非常惭愧。
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褚遂良呈递奏疏,认为:“房玄龄自从皇上起兵开始就辅助皇上有大功劳,武德末年以死相助,贞观初年选拔贤才设立政事,臣子中最勤勉的当属房玄龄。如果不是犯了不可赦免的罪责,被其他官员共同指责,就不应将他远远抛弃。陛下如果因为他上了年纪,使用客气的方法让他退休,以礼让他退休;不可以因为小的过错,抛弃几十年的老功臣。”太宗听后急忙召房玄龄回朝。过了不久,房玄龄又离开职位回到家中。过了几天,太宗巡幸芙蓉园,房玄龄让晚辈们立即洒扫门庭,说道:“皇上的乘辇就要到了。”过了一会儿,太宗果然临幸他的宅第,于是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宫中。
癸未(二十八日),任命司农寺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当时房玄龄留守京城,有人从京城前来太宗处,太宗问道:“房玄龄讲些什么?”答道:“玄龄听说陛下拜李纬为户部尚书,只是说李纬是个美髯公。”太宗即刻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
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东征高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其非如果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啊。”于是上表章劝谏,认为:“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足了,开拓疆土也当适可而止。如今驱使无罪的士卒,让他们往刀口上送,使之肝脑涂地,难道他们单单不足以怜悯吗!假使当初高丽违背臣属的礼节,可以诛罚他们;假若侵扰老百姓,可以灭掉他们。以后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可以除掉他们。如今没有这三条原因而只是无故烦劳中原百姓,希望陛下容许高丽悔过自新,停止召募兵众,自然华、夷庆幸有靠,远服近安。我很快要死去的,倘若承蒙陛下采纳将死者的哀鸣,死了也将不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 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太宗亲去探视,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自禁。癸卯,房玄龄去世。
1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错误。这首诗的尾联不但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更抒发了诗人期盼“故人(除了亲朋还有好友)”团圆、与王徵君共叙旧情的美好心愿。故选D。
16.
【参考答案】示例一:首联表面上只是客观地以洞庭秋景入题,用语平易;实际景中离情,用意深远:用本就令人善感多怀的秋季和八月仲秋的特殊时间来表达寄身他乡的愁情,用“湘江北流”表达随眼前江水回到北方的渴望和实际无法实现的伤感。示例二:颔联表面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却又时空交感,虛实结合,暗含巧思:“万里梦”从空间角度极言乡关遥遥,“五更愁”从时间角度道尽思乡愁深;“还乡”为虚梦,“为客”方为实情,虚实结合,凄凉无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一句的内涵,再结合诗歌的内容加以阐释、验证。就本诗的首联来说“平易”“朴素”指的是诗歌的语言特点,“深远”“高华”则是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本诗的颔联而言“平易”“朴素”指的是抒发的情感,“深远”“高华”则指的手法和表达效果。首联,“八月洞庭秋”,对景兴起,着重在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可谓“平易”“朴素”,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可以说是“深远”“高华”。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可谓“平易”“朴素”;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可以说是“深远”“高华”。
17.
【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湍、喧豗、砯、壑、鬓。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句“泼进来”运用了拟物的手法。A.“低唱”“弹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一江春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生根发芽”运用了拟物的手法;D.后一个“李公朴”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故选C。
19.
【参考答案】将“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革命老人”修改为“一位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名副其实的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一位革命老人”中“名副其实”“一位”语序不当,正确语序是“一位从枪林弹雨、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
20.
【参考答案】同意用逗号。前四个分句写竹子在生活方面的功用,第五个分句写竹子在战斗方面的功用,两个功用之间用了分号,内部需要用逗号。
同意用分号。此处写竹子的五个功用,属于并列关系,而第五个功用内部有逗号,引出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如果认为用逗号,分析“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水罐”“用它做过扁担”“用它蒸过来饭”可知,这是一组结构一致、内容连贯的短句,再结合“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可知,最后一句与前面的四句内容发生了变化,前四句是生活方面,后一句是战斗方面,其前的分号标注了大的层次,由此可知,前四句中间用逗号停顿即可。如果认为用分号,结合“用它蒸过来饭”后的分号分析,“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水罐”“用它做过扁担”“用它蒸过来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这五个句子保持了大体相同的句式,内容上都是写竹子的功用,具有连贯性,而第五个分句内部使用了逗号,因此五句话中间都用分号即可。
21.
【参考答案】①“全国网络作家”顶格书写;②“坚持正确的创作”后加上“导向”;③“必须”删除;④“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全国网络作家”格式不对,称呼应该顶格书写;②“坚持”后面缺少宾语,可以在“坚持正确的创作”后加上“导向”;③“必须”用语太过强硬,不符合“倡议”的语体风格,应该删除;④“只要……就……”是充分条件,而“我们心存质量意识”显然不是“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必要条件是没它就不行,充分条件是有它就行。)
22.
【参考答案】也引发了严重的隐私危机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本质 人们享受的服务就越智能(或“服务越智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然而,人工智能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填入与之相反的内容,即“也引发了严重的隐私危机”。第二个空根据“人工智能提供智能服务,而这需要以数据和算法作为支撑,因而对隐私具有天然的侵袭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填入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即“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本质”。第三个空根据“同时,人们让渡的个人信息越多,人工智能对于个人信息处理越彻底”,填入这样做的结果,即“人们享受的服务就越智能”。
23.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作文提供的文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所给材料,即楷体文字;二是写作要求,即楷体文字之后的文字。
(1)解读所给材料
所给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有两句话,一句说沙子在放大镜下呈现不同的美丽,一句解释沙子的美丽源于千锤百炼,源于苦难。
第二段只有一句话,由沙及人,暗含苦乐关系。正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也;欲获得“乐”,也许必经“苦”也。由此想到:能经受住“苦”之人,会更深切地体验到“乐”;人生苦乐相随,快乐中我们感激生命,苦难中我们也要感激生命;能在苦中感受到乐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
(2)解读写作要求
从写作要求来看,这是明显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首先,文章要有明确的阅读对象——老师。既然是写给老师的,那么在文中就应该有和老师交流或倾诉的口吻。
其次,从写作内容来看,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1.备考期间的苦:可以是早起晚归、单调乏味的痛苦,可以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苦闷,也可以是成绩难以突破或起伏不定带来的焦虑等。
2.备考期间的乐:可以是收获满满、充实丰盈、成绩优异的学习之乐,可以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温情四溢的生活之乐,可以是从家长、老师关爱自己得到的快乐,也可以是越挫越勇、心智越坚的欣喜等。
好的作文不仅能写到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能辩证地看待苦与乐的关系。
3.表达自己面对未来的信心:可以是想象高考六月后的成功问鼎,也可以是展望未来的自己可以直面学习、生活中遇见的坎坷、困难、挫折等。
立意:1.苦乐相伴谱华章;2.扬苦乐之帆,抵成功之岸;3.苦并快乐着;4.人生甜自苦中来。